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VAS、ODI的影响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分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急救中心骨伤中心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参照组通过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通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以及ODI评分情况。结果  统计两组研究结果得知,试验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VAS评分以及ODI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  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对促进术后相关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在疾病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胸腰椎骨折;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024-02
  胸腰椎属于较为重要的负荷关节,胸腰椎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可直接影响患者胸腰椎功能,进而影响患者日常活动[1]。传统手术治疗常会导致多种术后不良反应。微创技术凭借减少脊柱破坏、保护原有结构等优势被高度认可。因此,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2-3]。本文将医院骨伤中心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对照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包括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9.56±3.29)岁;腰椎骨折13例,胸椎骨折12例。参照组包括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53±3.37)岁;腰椎骨折14例,胸椎骨折11例。组间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均对全部项目知情,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经CT检查确诊为骨折。
  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具有既往腰椎手术史;④凝血机制异常。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予以全麻处理,取俯卧位,经C型臂X线透视定位穿刺。于椎弓根投影外上缘置入4枚定位针,沿定位针纵向切开皮肤,约2 cm,暴露深筋膜并扩张。给予穿刺、扩孔后,分别于椎体双侧椎弓根内拧入椎弓根螺钉,经X线透视,在两侧放置预弯钛棒。确认预弯钛棒位置无误后,对患者进行缝合、无菌包扎处理。
  试验组患者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体方法如下:通过C型臂确定损伤腰椎节段,沿中线取长度为10 cm的纵行切口,自腰背筋膜表面,对皮下组织进行潜行分离,分离至正中旁约2 cm。首先采取血管钳进行少量分离,确定多裂肌和最长肌间的自然间隙。通过钝性分离充分暴露关节,沿暴露方向对小关节、椎板外侧、横突根部软组织进行剥离,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完毕后,缝合间隙筋膜,封闭死腔。
  1.4  观察指标
  围手术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失血量。
  疼痛情况与腰椎功能: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腰椎功能,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分析,分值范围为0~10分,评分高低与疼痛剧烈情况呈负相关;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腰椎功能进行分析,分值范围为0~50分,评分高低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分析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参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腰椎功能分析
  术后试验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骨伤中较为常见,主要损伤原因是胸腰椎部位受外力暴击。手术为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椎板骨膜下剥离脊旁肌牵开显露作为传统手术方式,可造成脊旁肌损伤,极易引发腰背部症状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进而导致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4-5]。近年来,微创手术治疗被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中,但是医疗费用和医源性辐射限制了其发展[6]。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说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术后试验组患VAS评分是(2.43±0.46)分,ODI评分是(17.06±3.76)分,参照组患者评分分别是(2.86±0.48)分、(19.24±3.57)分,说明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有利于减轻疼痛,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本研究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参照组。在夏国栋等研究中[7],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为低于对照组。两者研究均说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可促进术后恢复。国内大量学者不断加深对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探究,发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优点。该治疗方式可直达小关节外侧,充分显露出腰椎峡部,同时还可在可视状态下完成手术,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8]。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方案的手术切口符合微创理念,可减少手术出血,保护肌肉组织血运,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情况,有利于恢复腰椎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9-10]。
  综上所述,在胸腰椎骨折中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治疗方案,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对促进术后相关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轶波,赵晓峰,范志峰,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与保守治疗轻中度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1):39-46.
  [2]孟飞,刘凯燕,陈元庆.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9):2414-2416.
  [3]李新,赵云玲.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0):35-37.
  [4]陈建光.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87-3889.
  [5]曹进.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注入骨水泥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43.
  [6]刘圣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1):84-86.
  [7]夏国栋,陈成,谢希惠,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9):954-956.
  [8]程福宏,张楠,王晓锋,等.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疗效[J].医学信息,2020,33(7):105-106.
  [9]郭亮亮,叶明旺,曾荣峰,等.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4):140-142.
  [10]李庆梁.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药,2019,40(23):58-60,80.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传统测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经验,探索了3D打印技术与测绘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测绘教学课堂效率。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极大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测绘教学的实效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早期肝硬化结节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早期发现肝硬化合并小结节样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小肝癌组(46例)和良性病变组(32例)。两组术前均行超声造影和血清AFP、GPC3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造影、血清AFP、GPC3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小肝癌组超声造影特征、血清AFP、GPC3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FP、GPC3诊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在数学物理方程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质的进步。为了更深刻、透彻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物理方程的了解和应用,文章从数学物理方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及作用出发,针对高校开设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酸梭菌CB1及其复合菌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日龄Cobb500肉鸡150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0只,分别饲喂:A组为基础日粮、B组含有50 g/t金霉素的日粮、C1、C2和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复合菌制剂,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果表明,C1、C2和D组1~21 d平均日增重高于B组(P<0.05或P<0.01),D组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联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IS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CTA检查。根据随访1年的结果分为复发组44例和未复发组51例,比较两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TTP)、曲线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PI)、峰值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TC)及CTA所测血管狭窄程度。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S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TIC、CTA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IS复发的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年龄≥65岁及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均高
公益回馈社会,App作为衔接网络与人群的媒介,唤醒群体对公益的支持与爱护。通过多功能猜想策划与设计,给予用户最轻松的体验,运用云计算数据统计用户点击次数,链接用户信息与账户,而为社会公益捐赠爱心与力量,同时又能减少低头族现象。
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给予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用药后血压及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后BUN、UA及Cys 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
应用基础研究在知识创新与科技的生产力转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加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应用基础研究的兴起及其所对应的生产力转化效应。文章对近现代以来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特性进行归纳和阐述。同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应用基础研究应该发挥政府与民间力量一同发力的“双轮驱动”效应;为了构建“严丝合缝”的完整的现代“科技网络”和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可脖子”问题,应该坚持鼓励自由探索为主的应用基础研究方向设置;切实加强企业主导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企业牵头组建创新共同体等。
信息化时代下,人们的交流方法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通过网络交流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率,也为我国发展提供帮助。但是,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会泄漏用户隐私,容易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就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要能够积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了解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此来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摘 要:舌脉辨证是我国传统中医辩证体系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脉道幽微,不可不察”。但往往是学医数十载,仍然“指下难明”。舌象则不同,舌为心之苗窍,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脏六腑神气汇聚于心,上发于舌,所以舌能观五脏。舌象能够客观体现疾病的寒热虚实,疾病的深浅,病情的进退,它能简捷迅速地反映人体脏腑气血的变化,比脉象更加稳定、持久、真实,内伤及外感病舌象变化尤为明显,在溫病学中,舌象更有其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