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5岁的王老伯有多年的慢支史,最近因胸闷去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有房颤。王老伯很纳闷:好好的怎么会得房颤?这病严不严重,能不能治好呢?
50岁的林先生患有阵发性房颤,不发的时候与常人无异。可一旦发作起来,胸闷、心慌得特别厉害,必须去医院挂急诊。林先生很苦恼,说来就来的房颤怎么老治不好呢?
65岁的张女士两年前被查出患有慢性房颤,曾尝试过复律治疗,但没有成功。今年年初,张女士突发脑梗死,一侧肢体瘫痪了。医生说,她的脑梗死是房颤造成的。张女士不明白,心脏不好怎么会“牵连”到脑子呢?
……
房颤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有哪些危害,究竟能不能根治?听听专家的说法。
房颤是心房纤维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在因心律失常住院的患者中,房颤患者约占1/3。“房颤”这个名词形象地描述了心房肌纤维的运动状态——高频、无规律、不协调,颤动频率为400~600次/分。房颤的患病率为0.4%~1%,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房颤最为相关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此外,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生气、敌对情绪等也可诱发房颤。一般地说,早期房颤大多为阵发性,犹如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说来就来,反复无常。晚期房颤大多为持续性、终身性。
由来:心脏遭遇“外敌入侵”
正常情况下,心脏在窦房结发出的电流脉冲的驱使下跳动,一次电流脉冲引起一次心跳。心房、心室跳动规则,产生的脉搏也规则,频率为60~100次/分,医学上称之为窦性心律。这时候,心脏好比一个国家处于太平盛世,政通人和、万众一心、社会和谐。
当心房受到强大的房颤电流入侵时,心房被迫做无序的高频颤动,心房肌细胞像一群被鞭打的“奴隶”,拼死拼活地“奔跑”。同时,心房的无序跳动直接导致了心室的无序跳动,心室率常在100次/分以上,患者常有明显的心慌、胸闷等不适。这时候,心脏好比一个国家遭受了强敌入侵,战乱纷纷、社会动荡。
房颤大致分三类:一是阵发性房颤,发作能自行终止,重新恢复到窦性心律;二是持续性房颤,发作持续7天以上,不能自行终止,但经治疗后,可恢复为窦性心律;三是永久性房颤,发作持续一年以上且不能被任何治疗手段转为窦性心律。
看得见的症状:心慌、脉搏不齐
心慌是房颤发作时最突出的症状。但心慌的感觉不是来自心房本身,而是来自心室。心房跳动的快慢、规则与否,人感觉不到。心室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其跳动状态直接关系到心脏的工作效率及人的主观感觉。心室跳动得越快、越不规律,心慌症状就越明显。同时,患者的脉搏绝对不齐,且心跳的次数大于脉搏跳动的次数(因为射血量太少的心跳不能把足够的血量排出到外周动脉,不能产生明显的脉搏)。
房颤状态下,心室的工作效率通常会下降20%~30%。当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心室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马拉松”,若不及时治疗,将很快走向衰竭。房颤若反复发作,心房结构将不断遭到破坏,心房的瘢痕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房颤就会永久性存在。
看不见的危害:制造血栓
心房长有一只耳朵,叫心耳。心耳像猪耳一样下垂,耳口小,耳腔窄,腔壁粗糙。正常窦性心律时,心耳内的血流比耳外血流慢,但尚能流动,不至于凝集。房颤心率时,心耳内的血流好比“死水一潭”,容易形成血栓。研究显示:只要房颤持续48小时,心耳内血栓的发生率就大幅增加。新鲜血栓十分松脆,随时可能脱落。脱落的血栓经主动脉“扶摇直上”,在动脉系统内“随波逐流”,流到哪里堵到哪里。脑血流量最大,且颈动脉与主动脉走向一致,故从心耳脱落的血栓最易在脑血管中“安家落户”,造成脑梗死。调查显示:房颤患者每年脑梗死的发生率在7%以上,是无房颤者的7倍。
治疗三目标:控制心率、抗凝、复律
要想恢复窦性心律,必先去除房颤,即复律。复律有药物和电击两种选择。药物复律最常被采用,但起效慢且复律效果不肯定。电击复律是通过让强大的体外直流电通过心脏,使心脏的一切电流(正常的、不正常的)顿时化为乌有。电击过后,心脏就像是平静的湖面,没有波澜。随后,窦房结会第一个苏醒过来,发出电流控制心脏,使紊乱的房颤心律恢复到正常的窦性心律。形象地说,电击复律好比是“拨乱反正”,依靠强大的外援来平息战乱。不过,为了维持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和平,患者还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心律平和索他洛尔等。
当复律条件不成熟或复律无望时,则应通过控制心室率来减少房颤对心脏带来的不利影响。药物治疗是控制心率的首选方法,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和地高辛等。房颤患者应努力将平静时的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活动时的心室率控制在不超过100次/分。对老年房颤患者而言,若心率控制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一定需要复律。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房颤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始终生活在脑梗死的威胁中,故国内外的房颤治疗指南均明确规定: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若无禁忌,应接受抗凝治疗。若房颤永久存在,则需要终身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华法林,它可使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对危险性下降70%。由于华法林的用量在不同个体差异很大,用量过大会增加出血危险,用量过少则起不到抗凝效果,故华法林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不宜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正确服用抗凝剂的房颤患者还不到10%。
综上所述,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房颤,都必须终身服药。即使复律成功,还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来维持窦律。窦律维持得不好,房颤就会复发。真可谓防不胜防。
根治新方法:射频消融
近年来,微创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诞生和日趋成熟使根治房颤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该技术的出现源于近年来对房颤发病机理的认识。研究发现:房颤的发生是“外敌入侵”(肺脏电流)所致。若心房经受不住肺脏电流的冲击,其自身的电流就会因失去平衡而变得无序。通过抗心律失常药或电击疗法去除房颤,实现“拨乱反正”,只是暂时行为,因为肺脏的侵袭性电流随时可以侵入心房。于是,一位法国的心脏介入专家研究出了“肺静脉环周消融”技术,在肺静脉与心房连接处通过射频能量毁损心房肌组织,使其形成瘢痕,构筑一条环形的绝缘带,让心房与肺静脉从此“断交”,保证心房不再遭受肺静脉电流侵犯。
目前,国内房颤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已与国际相当,单次消融成功率在75%左右。房颤消融一旦成功,一般不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也不再需要服用抗凝剂。已有的临床研究表明:年龄小于75岁、无或有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左心房内径小于50毫米、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经验丰富的大医院,可以考虑把射频消融作为房颤的首选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者,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都可尝试射频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