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

来源 :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4/hl、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α[α+β]、h3/h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拌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及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揭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征;而气虚血瘀患者多有HS、HS/α、[t4—t1]/t、t1/t及反映心脏功能的4项指标(Sv、Co、SI、Cr)都明显低下,微血管袢短小、模糊、充盈度差等心功能减退,血液灌注不良的现象,提示低心泵、低心输出量是气虚血瘀证的病生特征。
其他文献
我院于2006年购置了拜耳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仪器单机运行速度快,配备有样本预稀释系统,反应盘依靠惰性油油浴保持37℃恒温。笔者在使用及报警检修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与分
前不久,听一位青年老师讲授《后赤壁赋》,引发诸多感慨。课堂中教师的很多行为都在无意中给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心理暗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异于平常。笔者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课堂中的消极心理暗示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课堂上消极心理暗示的表现  1.教师的消极心理暗示  例1:在介绍苏轼时,投影上的内容过于繁多,老师由于对人物信息记忆模糊,在讲解时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不敢看学生,把整张投影上的
目的观察研究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对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hiotieeffect,PAE)。方法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采用平板倾注法CFU计数,按
PLS—F200B型微量速测血浆黏度计(一种毛细管黏度计),适用于血浆(牛顿流体)黏度的检测。现将两年来对其一些性能的观察和日常维护方面的一点改进,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