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电路过渡过程引导启发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独立学院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数学推导证明,强调学生对三要素法的掌握以及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概念的理解,通过对过渡过程实质的分析,讲解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实践证明,此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电路的过渡过程,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实现精讲多练的目标,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方法;过渡过程
  作者简介:何英昊(1978-),女,锡伯族,辽宁辽阳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600)单世民(1978-),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62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082-02
  
  过渡过程普遍存在于自动控制、电子技术及测量技术等应用中,在电子技术的生产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不管是在电类专业的“电路理论”,还是非电类专业的“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中,都将过渡过程列入了授课的重点内容。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是高阶过渡过程的基础。典型的一阶电路过渡过程包括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过渡过程的教学都是从数学分析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零输入响应,然后介绍零状态响应,最后介绍全响应。这种方式具有逻辑严密、理论性强的特点,但至少需要两个电路,并且必须进行事先铺垫,延长了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这种影响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尤为突出。
  因此,笔者借鉴建构主义及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思想,在分析学生已学内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先淡化数学推导证明,强调学生对三要素法的掌握以及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概念的理解。然后以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为基础,通过对过渡过程实质的分析,讲解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对过渡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实践证明,此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电路的过渡过程,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实现精讲多练的目标,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
  一、建构主义与混合式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地学。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记忆→理解→使用→再记忆”的过程,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理论,但对于新问题却不知如何应用理论去解决。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应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地、有意识地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交互,将其内化为新的认识结构,将学习过程由原先的被动接受变为积极的自主构造。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导性,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促进学习者掌握与运用理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事物具有两面性,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难度,延长了学习周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因此,国际教育技术界在总结网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已有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理论方法赋予了全新含义,指出应将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全新的含义可以看做是对建构主义的改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要作用的同时,又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启发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符合我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利于实现独立学院所倡导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同时也为高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二、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教学设计
  典型的一阶电路过渡过程包括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在讲解过渡过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充电、放电的理论知识,而过渡过程的实质就是对储能元件的充放电过程。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借鉴建构主义及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思想,采用了“先充电、后放电”(即先讲零状态响应,后讲零输入响应)的总体讲解思路,辅以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分析引导式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符合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1.预备知识
  在实际讲解中,如图1所示的一阶RC电路过渡过程分析图被先后用来讲解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此种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具有延续性的场景中分析问题,有助于其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形成。
  在此电路中,初始状态下开关处于3的位置,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此时,说明储能元件中没有初始储能。当开关由3置1的瞬间,根据换路定律可知,在换路的瞬间,电容两端的电压为零,电源电压全部施加在电阻上,电阻消耗电源的能量。此时,由于电路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进而引发了过渡过程。当过渡过程结束,电路进入到新的稳定状态时,电路中电容两端的电压为,储能元件中有了能量。这就是零状态响应。完成零状态响应后,电路进入另一稳态,电容已经被电源充电,储存了一定的能量,电容电压为。此时,开关由位置1变到位置2。由于电容存有一定能量,电容的储能将被电阻所消耗(即电容通过电阻放电)。最终,电容的能量被电阻耗尽,电容电压稳定为零。整个过程又是一个能量再分配的过程,亦即零输入响应过程。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合在一起即为全响应。
  2.零状态响应讲解方法
  在讲解零状态响应之前,首先对电路的构成及初始条件进行介绍。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充电过程的知识分析电路的物理特征变化。通常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对储能元件充电的过程,甚至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能量再分配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在未接触零状态响应具体概念的情况下完全理解掌握其物理意义。此时,再对零状态响应的具体概念进行阐述,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对衡量充电过程快慢的时间常数的理解与掌握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3.零输入响应讲解方法
  采用与零状态响应讲解过程类似的方法,采用“设定场景—分析问题—理论归纳”的思路讲解零输入响应过程。两者的区别仅在于物理规律的不同:零状态响应分析的是充电过程,而零输入响应是放电过程,并且两者的初始条件也不相同。与零状态响应的讲解类似,在总结归纳零输入响应概念之后,也要自然引出衡量放电过程快慢的物理量时间常数。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理解零状态响应过程是一个对储能元件充电的过程后,会自然而然地理解零输入过程的电容放电过程,进而总结出过渡过程就是电路中能量再分配过程的结论。
  4.全响应讲解方法
  在学生对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有了充分的认识后,采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线性电路叠加性原理对全响应过程进行分析。由于求解恒定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全响应需要应用三要素法,因此全响应的理论也可以在三要素法中进行进一步深入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至此,对于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讲解全部完成。可以发现,此讲解过程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分析,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还应用Multisim软件进行了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仿真。仿真实验中,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令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正阶跃激励信号;方波下降沿作为负阶跃激励信号。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则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和直流电源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图2即为一阶RC电路仿真结果图。仿真实验的现象与理论授课的过程相互验证,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和应用。
  三、结语
  本文提出从过渡过程的实质出发,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讲解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讲解方法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其所借鉴的建构主义及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思想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引导式教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独立学院其他课程的教学。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文辉,黎冬媛.计算机专业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5):76-78.
  [2]张秀丽.谈电子电路课的教学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7,(7):132-133.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5]侯爽,陈世红.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Access数据库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3).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硕士研究生学科通开课是保障和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我们在“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技术”学科通开课的建设过程中,就整合教学资源和相关课程优势,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培育精品课程打下了好的基础。  关键词:流动与传热;研究生;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于波(1
期刊
摘要:职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加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化剧烈,使职校后进生问题越来越严重。后进生的形成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后进生问题必须从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探讨学生行为的选择机理。通过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方法,建立学生行为选择模型,进而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职校后进生;利益取向;博弈;行为选择  作者简介:李广华(1972-),女
期刊
摘要:研究生属于高学历层次的人员,在规定年限内,既要完成学业,又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为此需接受全方位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求。文章就健康的心理、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为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素质;科研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刘恒坤(1975-),男,重庆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湖南
期刊
摘要:通过阐述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数控技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功能及制作流程,对网站内涵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将主要内容框架设计为9大部分。网站整体结构由ASP-HTML-VBS网页组成,采用javas脚本语言,access数据库,photoshop软件制作。  关键词:网站开发与制作;精品课程;数控技术  作者简介:邵俊鹏(1957-),男,辽宁沈阳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田家炳机械动力
期刊
摘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以安徽省2005~2007年三届毕业生区域流向的现状为研究依据,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主要因素进行梳理,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均衡流动提供若干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向;制度设计  作者简介:方留(1973-),男,安徽桐城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李宏伟(1975-),男,安徽泾县人,
期刊
摘要:本科生班级导师制是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简述了“班级导师”的起源和几种实施模式,重点介绍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双导师模式。结合自身担任班级导师的工作实践,介绍了开展班级导师工作的心得体会。班级导师制将对高校培养人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导师;高等院校;本科生  作者简介:王鹏(1979-),男,河北唐山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冯万里(1972-),男
期刊
摘要:学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反映。对考核过程加强管理,保证考试成绩建立在客观、公正、科学的基础上,准确地鉴别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通过对现行的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学分绩点;学业评价;分数  作者简介:贺超凯(1978-),男,河南永城人,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陈云芳(1976-),男,江苏镇江人,南京邮电
期刊
摘要: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强,公式较多。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文章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殷海双(197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王永安(1979-),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计算
期刊
摘要:中西基本颜色词数量有限,由于其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使颜色词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现通过对中西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化透视,总结了有关颜色词的翻译方法,以期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文化沟通。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透视;翻译  作者简介:郝艳萍(1983-),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硕士研究生;王晓燕(1972-),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农林科
期刊
摘要:针对普通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感于电视剧《亮剑》的启示,分析了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教学和启发式、对比式学习的意义,提出了基于两条线的教学模式。在结合尽可能好的案例基础上,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关键词:软件工程;系统性教学;启发式和对比式学习;两条线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宋礼鹏(1975-),男,山西文水人,中北大学电子与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