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手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过火盆,迎面伸来一双手,稳稳接住了我。抬头一望,一双带笑的眼,慈祥的面容,干净利落的短发——是爱人的妈妈,我的婆婆!
  这双手是那样地厚实、有力,牵着我走进红幅高悬布置一新的厅堂,紧张的心渐趋平静。妈的嘱咐犹然在耳:“孝敬公婆,当个好媳妇。”
  寒冬傍晚,下班踏進家门,婆婆望着我,眼里满是心疼。
  “嘴唇又冻紫了,手伸过来下。”
  又是这双大手,将我的手拖了去。瞬间,暖流传导至全身,所有细胞活跃起来。
  “这么凉!要补补身子。”婆婆念叨着,握着我的手越发紧了。这双温暖的手,似乎要把我这块冰融化。
  隔天,一份唯我专享的四物炖鸭就摆在我眼前。浓浓的肉香与淡淡的中药味氤氲其间,悄然幻化为幸福的甜蜜。隔两天,又变换食材,清炖蒸煮,我全盘照收,从没有腻味的时候。记不清吃了多少炖品,手脚不畏冷了,体质也转好。
  儿子正值青春期,长得又高又瘦,婆婆就隔三差五给孩子准备一份炖牛肉;爱人体质偏热,就清炖莲子给他。公公偶尔咳嗽了,就炖银耳汤。而她从没为自己炖过。
  餐桌上的一盘盘菜,可见婆婆的用心:红烧鱼淋上酱汁,上撇几缕翠绿葱丝和鲜红椒丝;雪白鱿鱼卷衬着绿的、红的、黄的彩椒;滑溜粉嫩的肉片,配上鲜绿西蓝花……一看就胃口大开。
  除了照顾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婆婆还养着四五头牛。凌晨四点挤牛奶,骑上电驴送鲜奶;买菜回来卸牛草,清洗牛棚晒牛粪;傍晚挤奶装奶再分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双手从未停歇,似乎永不疲倦。即使发烧生病,也是退烧药吃了,坚持干活;即使刮风下雨,照常出发。巷口总有三五大妈坐着拉家常,但我很少见婆婆在那。
  她这么忙,我月子里一日六餐,却是餐餐不落,食材多样且营养健康。为了让我休息好,晚上还把宝宝抱去她房里睡。除了端来月子餐,婆婆一天要进房间好几回,一进来就说着高兴的事,询问我的恢复状况,观察宝宝健康情况,帮我和宝宝换洗。宝宝长得又快又健康,我呢,原先瘦弱的体质已改善很多!这都归功于婆婆的这一双手!
  我总以为这双手将会一直厚实有力,一直温暖如初。
  冬日,夕阳西坠,余晖洒在菜园子里,洒在佝偻的背上,洒在花白的头发上——这背是什么时候开始驼的?这头发怎的白了这么多?忽地,我心里一丝慌乱。
  婆婆的手颤颤巍巍地提起喷壶,撑在半空,水洒了几棵菜,便又颤颤巍巍地放下——这手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般无力?我心里难过起来。
  我接过她手上的喷壶,碰到她的手,我像触电般缩了回来——岁月早在这双手上刻下了一道道沟壑,磨出了一个个厚茧,裂口边缘是那样扎人,略感冰凉——接我踏过火盆的那双红活圆实的手哪里去了?我眼里湿润起来。
  回家的路上,我的手暖着婆婆的手——尽管粗糙,但令我踏实。我期冀着能永远握着她的手,偎依相伴走在幸福的人生路上!
其他文献
一  我是1700万岁的牛头山火山。或许你曾听说:中国古火山,“北有五大连池,南有牛头山”。  每天两次,当潮水严格按照农历时间节点,渐涌渐退时,我从烟波浩渺中,逐渐出露到水面上。我迎曙光,赏晚霞,看鸥鹭翱翔,翩翩如仙。还看不同肤色不同年纪的孩子们,慕滨海火山而来,或访古探奇,或嬉戏度假,或避寒越冬。  千万年来,我沐浴日月精华,承接天地灵气,安享人类钦羡的“岁月静好”。然而,我漫长经历中的水火酣
期刊
千年漳州古郡,历史上只出过一名土生土长的状元,即明代的长泰人林震。但漳州市区新华东路教子桥附近,即现在九龙公园边上,有一座古墓——萧状元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今天漳州市新华东路巷口街教子桥,坐落着一座800年历史的古墓,墓碑上横书“漳潮萧氏祖坟”六个大字,该墓建于南宋年间,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丙戌科状元萧国梁的墓地,《漳州府志》里称之为“萧状元墓。”  漳州萧氏
期刊
人类文明的第一串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水岸上来的。水以无穷的魅力注入生机与活力,人类文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旧镇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原是漳州历史文化名港——暾照港,海上贸易极其繁盛,万商云集之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当地百姓引以为傲的旧版世界地图上能找到而管辖它的漳浦县却不能找着的地名。当地人称牯镇,因镇上有山如牛牯回望鹿溪入海口而得名,后去“牛”旁改为古镇,又称旧镇。  临水而构建的
期刊
少时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但是持家有道的父母,总能想方设法让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从前的水果和蔬菜不像现在这样不受时令限制,可以随时解馋。想要吃几个柑桔,非得等到严冬到来。还记那时候,每次吃柑桔时,父亲都会叮嘱我们一定把桔皮留下來。  他把我们剥下来的桔皮,放到那个陪伴他大半辈子的铝制圆坦盘里。天晴的时候,放到太阳下暴晒一番。冬天的大晴天,阳光也是柔软的。父亲有的是等待的耐心。过些时日,待桔皮彻
期刊
人,若略微上点年纪,不可太久不见。  常常相见,便不会有什么特别不同的感受,若太久不见,便会有许多惊讶的发现,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唉,老了!  此感慨,始于若干年前。  一日路遇一老人,约摸八十上下年纪,拄杖而行,其行动不便明显是大病后遗症所致。老人头发稀疏发白,仍一丝不苟地向后梳理着,浑身上下收拾利索,显得精神矍铄。但与其自己的往日相比,已显非常不济。  这位老人,我颇有印象,在我年幼时,他是邻居
期刊
我提着梦影在走  其实不过 是在染缸里又走了一回  其实 裁缝也在云想花想  画饼画不成的圆月  我提着一只鹿腾空而越  邮电已成电邮  无信一身轻的邮差  再也无需担忧——  言语会把轮胎压爆!  缭乱着一种声音的直逼  缭乱着子虚乌有的乌有  当孩子的谎言光鲜起来  我只好蜷缩在颠倒的时空  梦影如是阳光下的肥皂泡  如是舊时光的再次侵蚀  返照着被挖空心思的冷眼  趁月色还在 提梦影行走  
期刊
艾草,气味芳香,又称香艾,有祛湿散寒,温血活血等功效。我喜欢用艾草泡脚,每次泡脚时,闻着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一次农忙时节,村里来了几个收购艾草的外乡人,他们用大喇叭每天喊着:“艾叶一斤五分钱!艾叶一斤五分钱!”艾草长满田间地头,村民们都动起来了。但大人们实在忙不过来,于是这赚钱的机会就落在了孩子们身上。每天放学,我都提着个大篮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摘艾叶。没几天,村庄附近的
期刊
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味着桃李的芬芳,观赏完灿烂的樱花,漫步在南湖湖畔的小道,蓦一回头,骤然发现绿荫草坪上那醉人的黄花风铃木,更让人一饱眼福。  黄花风铃木,据说,它原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1997年前我國自南美巴拉圭引进栽种。  黄花风铃木,一听这名字,就已令人醉,它是一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风貌的树,又是春天来临时的指标花卉。百花丛中,它与众不同,先花后叶,落落大方地盛情绽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
期刊
向来喜欢两件事,一喝茶,一看书。有说像着了迷,有说是入了神,而我只是觉得,一切习惯了而已。书香与茶香,是生命中最理想的依托。  网上戏称福建人,一天到晚都在喝茶。似乎说得挺对,尤其我们诏安人。早起有早茶,下午喝个下午茶,晚上就更有理由喝茶了,若是饭后没有一杯茶,从口腔腹腔到心里,都会变得寡淡无味。岩茶的大气端庄沉稳内敛,八仙的清冽甘醇粗犷淳朴,红茶的厚重浓郁婉约细腻,都能在诏安找到知音。而我是不讲
期刊
南国的小城,又到了入冬的时节。  每天早晚,走在热闹或清冷的小街,会觉得有了些寒意,只想快快回家或躲到上班的地方去。匆匆地走着,忽听到后面有人唤我一声“小菁”,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即刻回头寻找那熟悉的久已不见的身影,我知道,这是我漳州一中的老师或同学在叫我。  “小菁”这名字,我把它留在了伴我度过六年初高中生涯的一中校园里。那年九月,我带着期盼,走进这座至今已历经110春秋的学校的校门。长长的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