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荒漠化防治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发出“拯救民勤·关爱大地”生态援助倡议书
6月15日上午9时,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人民日报社驻甘肃记者站、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社联合主办,《兰州晨报》协办的“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荒漠化防治研讨会暨‘拯救民勤·关爱大地’生态援助行动倡议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人士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专门发来贺信,祝贺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民勤沙化引起总理关注
甘肃民勤,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系兰州乃至中原起着天然的生态屏障。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和人口数量的增加,致使民勤绿州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矿化度迅速提高,大量的胡杨和沙生植物枯死,年均风沙日数达139天,流沙以年均3-4米的速度前移,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的94.51%。昔日水草丰美、可耕可渔的河西绿注入一度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沙尘暴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近10年来,民勤县已有2.65万人举家外迁,沦为生态难民。据专家测算,民勤绿洲仅能维持20年时间。
自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11次批示、指示,明确要求“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研讨会召开意义深远
6月1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化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荒漠化是世界上最令人震惊的环境退化现象之一,它威胁着10多亿人的健康和生计。每年荒漠化和旱灾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估计高达420亿美元。面对如此大规模和如此紧迫的挑战,联合国大会宣布2006年为国际荒漠年。
在第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来临之际,人民日报《大地》杂志会同人民日报驻甘肃记者站、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甘肃武威市有关部门共同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民勤沙漠化防治研讨会,并发起“拯救民勤·关爱大地”生态援助倡议,旨在落实温家宝总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交流荒漠化防治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姜春云发贺信鼓励治沙
在研讨会召开之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专门发来贺信,祝贺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姜春云同志在信中说,生态与环境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全常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下,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民勤县在治理沙化荒漠化方面也做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包括植树造林、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等,民勤广大干部群众都参与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就,获得了可贵的经验。但是,由于上游来水锐减、水利资源利用不当,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生活用水激增、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森林乱砍滥伐等原因,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并落实在行动上。
同时,他也指出,召开此次研讨会很有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和代表们,能够解放思想、集思广义,深入分析、查找民勤沙化加剧的根源,研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深化认识、创新思路,获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沙化治理任重道远
在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草业专家任继周,原中国科协副主席、荒漠化治理研究专家刘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等诸多专家学者在一同观看了民勤荒漠化治理短片后,围绕民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充分表述了对社会生态安全的担忧,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在治理荒漠化问题上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案,以实际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民勤荒漠化治理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使更多致力于中国生态事业的爱心人士行动起来,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努力。
“拯救民勤·关爱大地”生态援助行动倡议书再一次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因为民勤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危及着河西走廊和甘肃兰州的生态安全,对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大气环境,产生着不利影响。民勤的生存和发展,不单纯是它自身或局部的问题,而是关系大局的问题,“捍卫民勤绿洲就是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责任编辑魏敏)
6月15日上午9时,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人民日报社驻甘肃记者站、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社联合主办,《兰州晨报》协办的“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荒漠化防治研讨会暨‘拯救民勤·关爱大地’生态援助行动倡议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人士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专门发来贺信,祝贺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民勤沙化引起总理关注
甘肃民勤,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系兰州乃至中原起着天然的生态屏障。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和人口数量的增加,致使民勤绿州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矿化度迅速提高,大量的胡杨和沙生植物枯死,年均风沙日数达139天,流沙以年均3-4米的速度前移,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的94.51%。昔日水草丰美、可耕可渔的河西绿注入一度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沙尘暴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近10年来,民勤县已有2.65万人举家外迁,沦为生态难民。据专家测算,民勤绿洲仅能维持20年时间。
自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11次批示、指示,明确要求“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研讨会召开意义深远
6月1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化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荒漠化是世界上最令人震惊的环境退化现象之一,它威胁着10多亿人的健康和生计。每年荒漠化和旱灾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估计高达420亿美元。面对如此大规模和如此紧迫的挑战,联合国大会宣布2006年为国际荒漠年。
在第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来临之际,人民日报《大地》杂志会同人民日报驻甘肃记者站、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甘肃武威市有关部门共同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民勤沙漠化防治研讨会,并发起“拯救民勤·关爱大地”生态援助倡议,旨在落实温家宝总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交流荒漠化防治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姜春云发贺信鼓励治沙
在研讨会召开之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专门发来贺信,祝贺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姜春云同志在信中说,生态与环境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全常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下,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民勤县在治理沙化荒漠化方面也做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包括植树造林、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等,民勤广大干部群众都参与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就,获得了可贵的经验。但是,由于上游来水锐减、水利资源利用不当,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生活用水激增、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森林乱砍滥伐等原因,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并落实在行动上。
同时,他也指出,召开此次研讨会很有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和代表们,能够解放思想、集思广义,深入分析、查找民勤沙化加剧的根源,研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深化认识、创新思路,获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沙化治理任重道远
在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草业专家任继周,原中国科协副主席、荒漠化治理研究专家刘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等诸多专家学者在一同观看了民勤荒漠化治理短片后,围绕民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充分表述了对社会生态安全的担忧,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在治理荒漠化问题上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案,以实际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民勤荒漠化治理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使更多致力于中国生态事业的爱心人士行动起来,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努力。
“拯救民勤·关爱大地”生态援助行动倡议书再一次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因为民勤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危及着河西走廊和甘肃兰州的生态安全,对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大气环境,产生着不利影响。民勤的生存和发展,不单纯是它自身或局部的问题,而是关系大局的问题,“捍卫民勤绿洲就是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