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美关系的历史,记录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中美关系的现在和未来关系着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尊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能否保证中美关系沿着有利于中美双方根本利益的健康方向发展,共同创造双赢的局面,考验着两国政治家的政治智慧。
最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地访问美国,此前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国务卿赖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后访华,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世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强调愿意努力通过和平的对话和合作方式加强双边关系,解决彼此之间的歧见。
6月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就中美关系和伊朗核问题等交换了意见。两国领导人再次表示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中美关系史也已证明,中美关系常常具有不确定性。中美两国究竟是会因为利益攸关而选择合作,还是会因为利益冲突而选择对抗,就看中美两国的政治家们如何动作了。
加深了解扩大共识增进互信
刚刚结束的中美峰会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逸舟认为,1979年邓小平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开启了两国关系的崭新阶段;江泽民主席在21世纪前夕对白宫的重要造访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再定位起了关键作用;此番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为中美关系发展增加更多稳定因素。
总之,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间的领导人直接对话,对两国关系,乃至国际关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则是毋庸置疑的。从中国方面来说,国家主席胡锦涛此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访问显然达到了目的,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胡主席参加了多达32场活动,广泛接触了从国会议员到市政官员、从工商巨子到学生学者等各阶层人士,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演说与谈话,让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相信,中国对美国不是潜在威胁,而是一个值得信任和合作的战略伙伴。
不可否认,某些美国人所期待的却是想借访问之机向中国施压:如要求中国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出减少贸易顺差的保证,尤其是要求中国做出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承诺;并期待中国明确表态支持美国制裁伊朗的主张等。胡主席做出了有理有节、恰如其分的回应: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中国将致力于扩大内需,并已采取行动增加从美国进口,同时呼吁美国方面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改变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不公正限制;中国也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在国际安全与防扩散问题上,中国也愿与美国加强协调,同时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和外交途径来解决争端。可以说,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既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坚持了原则,又充分照顾到美方关切,显示了中国外交的灵活与务实。
国际社会也注意到,布什总统对美中关系的定位,有了新的积极变化。在白宫欢迎仪式上,布什在致词时表示:“我们欢迎一个和平、繁荣并支持国际制度的中国的兴起。作为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方,我们两国有很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美利益 关方”这一概念以来,布什总统第一次使用“利益攸关方”这一概念,更是第一次明确指出“两国有很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和几千万海外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成果之一,就是中美致力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胡主席向布什总统指出,中美在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方面有共同战略利益。他强调,我们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容忍“台独”。布什总统重申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不希望看到台湾当局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动影响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的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两国关系便波折迭起,麻烦不断。当前,“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严重威胁台海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方应切实履行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与中方一道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双方共同战略利益。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日前在会见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威廉·法伦时指出,台湾问题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希望美方明确反对“台独”,明确支持中方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停止美台军事交往,停止售台先进武器。
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员彭光谦发表文章指出,他不相信,美国政治家会以美国国家利益为赌注,为‘台独’到台湾海峡去进行战争冒险。而是千方百计影响中国的发展环境。首先是对中国实行预防性的合围,压缩战略空间,使中国没有多少战略回旋和选择的余地。第二,尽可能让中国在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付出更大的代价、更大的成本。第三,尽可能减少中国获取世界资源的份额。他表示,不必担心中国会步历史上后兴大国与既有大国相冲突的老路;中美之间,只要处理好最敏感的台湾问题,就可以共同创造双赢的局面。
中美战略关系的新内涵
有国际问题专家撰文指出,中美关系是一种战略关系,这已为很多国家所认同。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中美战略关系几度起伏,其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认知没有到位。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之于美国是什么,美国似乎心中无数。诸如“非敌非友”、“介于敌友之间”、“把中国当朋友中国即朋友、当敌人则势将成为敌人”这种灰色定位者有之,“合作伙伴”、“战略伙伴”、“潜在对手”、“战略竞争者”等明确定位者亦不乏其人,交叉的、多重的对华战略定位也随处可见。从1993年江泽民主席出席APER非正式首脑会议与克林顿总统会晤,到1995年李登辉访美造成的台海危机及1996年中国在台海军演,直接演变成中美关系的危机;从1997—1998年中美首脑会晤终致达成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承诺,到1999年“炸馆事件”等等,中美关系经历了太多的动荡。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战略竞争对手”论迅速泛起,加之受“撞机事件”的冲击,中美关系一度面临严峻形势。9.11事件使布什政府终于看清美国一直在寻找的敌人和对国土安全构成巨大危害的对手,从而促成中美关系之舟越过重重险关,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加快定型。
9.11事件后,中美在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合作为建立新的战略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反恐斗争中,中美肩并肩紧密合作;在解决朝核问题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上,中国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在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方面,中国也成为带动增长的“引擎”。中美两国在多条战线上的合作、两国高层的频繁会晤以及化解两国经贸摩擦工作机制的有效运作,进一步突出了中美建设性合作的现实基础和内在需求。与此同时,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迅速上升使自己的国际地位发生巨大变化,从过去美苏对抗格局中的平衡者一跃成为现存国际关系“主体者”之一。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双方的相互依赖远远比过去密切,中国虽然享有较多的对美贸易盈余,但中国亦是美财政赤字的平衡者。
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在变,威胁的不确定性、威胁主体的多元性(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角色)、利益的交叉性与共享性,使很多问题已不能通过冷战时建立的军事结盟来解决,也不能通过加强现有军事同盟来解决,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负有更大的责任,从而赋予中美在建立战略关系过程中以新的内涵。
作为后起的大国,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在融入而非挑战现存秩序中实现崛起的,其前进的方向不全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国家的政策。找到一种竞争共生关系,将会实现后起大国与现存大国长期繁荣共处的局面。
中美经贸关系中不应漠视的声音
在华美国企业如何感受中美经贸关系?由中国美国商会发表的《美国企业在中国》年度白皮书也许比较具有代表性。该组织日前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接受调查的美国企业,均强调中美商业关系的重要性,对企业在华前景表示乐观,大多数企业仍将中国列为投资首选地,认为“中国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非常诱人的机遇”。
那么,美国企业是否充分抓住了这一“诱人的机遇”?白皮书给出的调查结果显然不太积极。白皮书批评说,美国政府不合时宜的出口管制政策以及苛刻的签证申请程序已经把“我们的财神爷拒之门外”,“将中国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而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对美国公司而言,这种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商机。然而,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是最严厉的”。按照规定,对华出口军民两用商品的美国企业要申请出口商品许可证,手续很严格;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必须指定终端用户,并且美国方面可以对其进行现场核查。这一漫长的审批和核查过程,往往导致中国企业转向其他国的同类商家。毕竟,美国再发达,也不可能垄断所有的高科技。和出口管制“异曲同工”,费神耗时、甚至是歧视性的签证过程也吓跑了不少中国客户。
良好的经济关系是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从效果上讲,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不仅使本国企业无法扬己之长,而且不利于夯实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这对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不利。近年来,针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现象,美国一直拿中国的汇率大做文章,却对中国主张的美国应通过放松高技术出口管制来减少贸易逆差的提议不以为然。现在,在华美国企业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中国的建议作了再明白不过的注脚。遗憾的是,此前的事实表明,美国企业之声并没有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应有重视。
《报告》弹奏出中美关系的不和谐音符
当中国国家主席访问美国结束不久,人们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充满期待的时候,5月23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对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作战思想和军事能力,以及当前和未来可能的军事技术发展妄加评论,恶意攻击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蓄意夸大海峡两岸军事实力对比。此《报告》中的错误观点误导了舆论,是与中美两国、两军关系主流不符的杂音。
《报告》重弹“中国威胁论”的老调,连篇累 地论述了中国各军兵种正在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的状况,列举出俄罗斯对中国出售的武器和转让的技术,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曲解中国战略意图。《报告》称,中国军队现代化的着眼点不仅是针对台湾问题,还将介入区域外的事件。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步速度快、规模大,将改变地区军事平衡,对台湾甚至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严峻挑战。
纵观世界大局和历史,发展并拥有适当的军事力量,是任何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捍卫领土完整而拥有的正当权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放弃这种权力,或者漠视自身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其军事实力无人企及。即使如此,美国仍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军事转型,谋求绝对军事优势。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防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威慑和实战能力远不能适应国家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的需要。中国在军事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正在继续扩大。所以,中国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是自身防卫作战的客观需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正常诉求,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抵抗侵略和保卫国家安全。《报告》刻意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是别有用心的。
《报告》极力鼓吹海峡两岸军力失衡,并企图以此为理由推动对台军售。《报告》不厌其烦地列出中国弹道导弹数量、战机种类、海上力量和地面部队等各种数据,力图在一种貌似客观的言辞掩饰下,证明台海军力天平正在向有利于中国大陆的方向倾斜。其真实目的无非是进一步渲染中国大陆的军事威胁,制造中国大陆武力攻打台湾的恐怖气氛,为向台湾出售武器制造借口。实际上,《报告》背离了美方作出的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只会助长“台独”分裂分子的嚣张气焰,损害台海和平稳定。
《报告》夸大中国军费开支,再次对中国的军费预算横加指责。在不断恶意攻击中国的同时,美国近年来从未停止增加军费,一直都是世界上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2000至2006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分别为:2888亿、3100亿、3432亿、3961亿、3991亿、4207亿、4416亿美元,显示出迅猛的增长态势。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世界军费开支情况报告显示,美国2005年的军费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47%,而同年中国国防费用为255.79亿美元。美国的国防开支是中国的16.4倍,人均国防开支则是中国的77倍。美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再次将冷战思维和强权逻辑展示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 赵忠范)
最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地访问美国,此前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国务卿赖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后访华,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世界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强调愿意努力通过和平的对话和合作方式加强双边关系,解决彼此之间的歧见。
6月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就中美关系和伊朗核问题等交换了意见。两国领导人再次表示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中美关系史也已证明,中美关系常常具有不确定性。中美两国究竟是会因为利益攸关而选择合作,还是会因为利益冲突而选择对抗,就看中美两国的政治家们如何动作了。
加深了解扩大共识增进互信
刚刚结束的中美峰会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逸舟认为,1979年邓小平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开启了两国关系的崭新阶段;江泽民主席在21世纪前夕对白宫的重要造访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再定位起了关键作用;此番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为中美关系发展增加更多稳定因素。
总之,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间的领导人直接对话,对两国关系,乃至国际关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则是毋庸置疑的。从中国方面来说,国家主席胡锦涛此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访问显然达到了目的,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胡主席参加了多达32场活动,广泛接触了从国会议员到市政官员、从工商巨子到学生学者等各阶层人士,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演说与谈话,让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相信,中国对美国不是潜在威胁,而是一个值得信任和合作的战略伙伴。
不可否认,某些美国人所期待的却是想借访问之机向中国施压:如要求中国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出减少贸易顺差的保证,尤其是要求中国做出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承诺;并期待中国明确表态支持美国制裁伊朗的主张等。胡主席做出了有理有节、恰如其分的回应: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中国将致力于扩大内需,并已采取行动增加从美国进口,同时呼吁美国方面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改变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不公正限制;中国也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在国际安全与防扩散问题上,中国也愿与美国加强协调,同时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和外交途径来解决争端。可以说,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既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坚持了原则,又充分照顾到美方关切,显示了中国外交的灵活与务实。
国际社会也注意到,布什总统对美中关系的定位,有了新的积极变化。在白宫欢迎仪式上,布什在致词时表示:“我们欢迎一个和平、繁荣并支持国际制度的中国的兴起。作为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方,我们两国有很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美利益 关方”这一概念以来,布什总统第一次使用“利益攸关方”这一概念,更是第一次明确指出“两国有很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和几千万海外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成果之一,就是中美致力于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胡主席向布什总统指出,中美在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方面有共同战略利益。他强调,我们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容忍“台独”。布什总统重申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不希望看到台湾当局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行动影响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的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两国关系便波折迭起,麻烦不断。当前,“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严重威胁台海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方应切实履行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与中方一道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双方共同战略利益。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日前在会见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威廉·法伦时指出,台湾问题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希望美方明确反对“台独”,明确支持中方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停止美台军事交往,停止售台先进武器。
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员彭光谦发表文章指出,他不相信,美国政治家会以美国国家利益为赌注,为‘台独’到台湾海峡去进行战争冒险。而是千方百计影响中国的发展环境。首先是对中国实行预防性的合围,压缩战略空间,使中国没有多少战略回旋和选择的余地。第二,尽可能让中国在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付出更大的代价、更大的成本。第三,尽可能减少中国获取世界资源的份额。他表示,不必担心中国会步历史上后兴大国与既有大国相冲突的老路;中美之间,只要处理好最敏感的台湾问题,就可以共同创造双赢的局面。
中美战略关系的新内涵
有国际问题专家撰文指出,中美关系是一种战略关系,这已为很多国家所认同。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中美战略关系几度起伏,其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认知没有到位。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之于美国是什么,美国似乎心中无数。诸如“非敌非友”、“介于敌友之间”、“把中国当朋友中国即朋友、当敌人则势将成为敌人”这种灰色定位者有之,“合作伙伴”、“战略伙伴”、“潜在对手”、“战略竞争者”等明确定位者亦不乏其人,交叉的、多重的对华战略定位也随处可见。从1993年江泽民主席出席APER非正式首脑会议与克林顿总统会晤,到1995年李登辉访美造成的台海危机及1996年中国在台海军演,直接演变成中美关系的危机;从1997—1998年中美首脑会晤终致达成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承诺,到1999年“炸馆事件”等等,中美关系经历了太多的动荡。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战略竞争对手”论迅速泛起,加之受“撞机事件”的冲击,中美关系一度面临严峻形势。9.11事件使布什政府终于看清美国一直在寻找的敌人和对国土安全构成巨大危害的对手,从而促成中美关系之舟越过重重险关,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加快定型。
9.11事件后,中美在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合作为建立新的战略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反恐斗争中,中美肩并肩紧密合作;在解决朝核问题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上,中国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在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方面,中国也成为带动增长的“引擎”。中美两国在多条战线上的合作、两国高层的频繁会晤以及化解两国经贸摩擦工作机制的有效运作,进一步突出了中美建设性合作的现实基础和内在需求。与此同时,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迅速上升使自己的国际地位发生巨大变化,从过去美苏对抗格局中的平衡者一跃成为现存国际关系“主体者”之一。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双方的相互依赖远远比过去密切,中国虽然享有较多的对美贸易盈余,但中国亦是美财政赤字的平衡者。
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在变,威胁的不确定性、威胁主体的多元性(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角色)、利益的交叉性与共享性,使很多问题已不能通过冷战时建立的军事结盟来解决,也不能通过加强现有军事同盟来解决,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负有更大的责任,从而赋予中美在建立战略关系过程中以新的内涵。
作为后起的大国,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在融入而非挑战现存秩序中实现崛起的,其前进的方向不全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国家的政策。找到一种竞争共生关系,将会实现后起大国与现存大国长期繁荣共处的局面。
中美经贸关系中不应漠视的声音
在华美国企业如何感受中美经贸关系?由中国美国商会发表的《美国企业在中国》年度白皮书也许比较具有代表性。该组织日前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接受调查的美国企业,均强调中美商业关系的重要性,对企业在华前景表示乐观,大多数企业仍将中国列为投资首选地,认为“中国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非常诱人的机遇”。
那么,美国企业是否充分抓住了这一“诱人的机遇”?白皮书给出的调查结果显然不太积极。白皮书批评说,美国政府不合时宜的出口管制政策以及苛刻的签证申请程序已经把“我们的财神爷拒之门外”,“将中国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而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对美国公司而言,这种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商机。然而,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是最严厉的”。按照规定,对华出口军民两用商品的美国企业要申请出口商品许可证,手续很严格;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必须指定终端用户,并且美国方面可以对其进行现场核查。这一漫长的审批和核查过程,往往导致中国企业转向其他国的同类商家。毕竟,美国再发达,也不可能垄断所有的高科技。和出口管制“异曲同工”,费神耗时、甚至是歧视性的签证过程也吓跑了不少中国客户。
良好的经济关系是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从效果上讲,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不仅使本国企业无法扬己之长,而且不利于夯实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这对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不利。近年来,针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现象,美国一直拿中国的汇率大做文章,却对中国主张的美国应通过放松高技术出口管制来减少贸易逆差的提议不以为然。现在,在华美国企业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为中国的建议作了再明白不过的注脚。遗憾的是,此前的事实表明,美国企业之声并没有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应有重视。
《报告》弹奏出中美关系的不和谐音符
当中国国家主席访问美国结束不久,人们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充满期待的时候,5月23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对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作战思想和军事能力,以及当前和未来可能的军事技术发展妄加评论,恶意攻击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蓄意夸大海峡两岸军事实力对比。此《报告》中的错误观点误导了舆论,是与中美两国、两军关系主流不符的杂音。
《报告》重弹“中国威胁论”的老调,连篇累 地论述了中国各军兵种正在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的状况,列举出俄罗斯对中国出售的武器和转让的技术,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曲解中国战略意图。《报告》称,中国军队现代化的着眼点不仅是针对台湾问题,还将介入区域外的事件。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步速度快、规模大,将改变地区军事平衡,对台湾甚至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严峻挑战。
纵观世界大局和历史,发展并拥有适当的军事力量,是任何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捍卫领土完整而拥有的正当权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放弃这种权力,或者漠视自身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其军事实力无人企及。即使如此,美国仍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军事转型,谋求绝对军事优势。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防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威慑和实战能力远不能适应国家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的需要。中国在军事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正在继续扩大。所以,中国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是自身防卫作战的客观需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正常诉求,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抵抗侵略和保卫国家安全。《报告》刻意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是别有用心的。
《报告》极力鼓吹海峡两岸军力失衡,并企图以此为理由推动对台军售。《报告》不厌其烦地列出中国弹道导弹数量、战机种类、海上力量和地面部队等各种数据,力图在一种貌似客观的言辞掩饰下,证明台海军力天平正在向有利于中国大陆的方向倾斜。其真实目的无非是进一步渲染中国大陆的军事威胁,制造中国大陆武力攻打台湾的恐怖气氛,为向台湾出售武器制造借口。实际上,《报告》背离了美方作出的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只会助长“台独”分裂分子的嚣张气焰,损害台海和平稳定。
《报告》夸大中国军费开支,再次对中国的军费预算横加指责。在不断恶意攻击中国的同时,美国近年来从未停止增加军费,一直都是世界上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2000至2006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分别为:2888亿、3100亿、3432亿、3961亿、3991亿、4207亿、4416亿美元,显示出迅猛的增长态势。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世界军费开支情况报告显示,美国2005年的军费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47%,而同年中国国防费用为255.79亿美元。美国的国防开支是中国的16.4倍,人均国防开支则是中国的77倍。美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再次将冷战思维和强权逻辑展示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 赵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