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实验操作往往会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实验不能成功进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对于这些情况,科学教师应该有正确处理实验环节的本领,使失败的操作产生正面的效应,发挥成功实验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使学生观察到更多的现象,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在“失败”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探究真理的基础。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充分考虑各种有可能出现失误的因素,以保证实验最大限度地成功。但万一碰到失败的实验,学生此时表现出来的兴趣往往比任何时候都要高,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机会,教师应当尊重实验事实,和学生一起仔细、认真地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并努力找出失败的原因。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知识时,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碳有灭火性质,当把火柴伸进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时,已经燃着的火柴并没有熄灭。当时学生发出一片惊嘘声,我面对实验失败并没有慌乱,而是心平气和地向学生展示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过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当燃着的火柴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时,应当立即熄灭。而现在这点着的火柴却并没有灭,这说明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并非是纯的,而是混入了空气,甚至完全是空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仔细检查制取过程的细节,发现原来是橡胶塞与平底烧瓶连接的地方漏气,由于盐酸与纯碱反应速度较快并且冒出大量气泡,当时没有引起注意,结果“症结”就出在这里。我如实向学生说明这是由于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教育学生要吸取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并重新制取了二氧化碳再把实验演示一遍,实验现象很明显,操作很成功,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演出实验应当这样,学生的分组实验更是如此。特别是科学课中“探究——研讨“的实验课,少数学生因一时疏忽或某种原因而得不到正确结果,教师不能把学生的错误看得太重,而应该鼓励学生面对现实,寻找和分析造成失败的客观原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二、在“失败”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经不起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懊丧与畏缩。针对这种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对人生、对生活有指导作用的哲理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今天科学上所取得的一切成功都是在经历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个由失败到成功的探索过程中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如在学习怎样测量太阳高度一课后,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制作太阳高度测量仪,结果失败的面比较广。有的学生通过指导,重新再做成功了,也有的学生找出了原因重新做了还是没有成功。这时候便有些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我抓住这个时机,一方面用科学家的事例来教育他们,一方面继续指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让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测量仪与制作取得成功同学的相对比,再尝试重新做,经过反复几次的训练,制作实验终于成功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而且通过反复地探索实验,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与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恒心与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真正懂得了任何成功的取得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在“失败”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深化,学生中的科学爱好者常常利用实验课余下的时间或课外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设计的实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这种自发自想的实验成功率是比较低的。教师这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勇于创新,让他们把自己设想的告诉老师或者同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收获。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发现新情况、探讨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找到实验成功的条件,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失败中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课后,有几个科学爱好者向我提出了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不太合理:盐酸与纯碱反应的速度太快,往往还没有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反应便结束了。他们建议,能不能在连有导管的橡胶塞旁边再钻一个孔,装上一个漏斗,待反应停止后可以很方便地添加盐酸与纯碱。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我准备了相关材料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验。这样一来,他们的热情就更高了。由于在改装这个实验时,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伸入烧瓶里的漏斗颈要完全浸入盐酸溶液之中(避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漏斗的颈跑掉),当他们欣喜地拿着刚做好的装置给我看时,我并没有立即指出存在的问题,而是让他们把盐酸与纯碱放入烧瓶里试一试能不能收集到二氧化碳。待反应完毕后,他们通过漏斗加入了一次药品,一切完毕之后,我叫他们用燃着的火柴检验一下收集到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结果经过检验发觉收集不到二氧化碳,他们纷纷皱起了眉头。我看到时机已成熟,便详细地把在改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讲了一遍,再让他们重新试试,结果成功了。这几个同学欣喜万分,他们的成功也激发了全班同学的热情,在以后的实验改进设计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且有了更多的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并不是故意让学生实验失败或者不严格要求而出了差错再进行教学,也不是说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不做充分准备,失败了也没关系。而是指一旦实验中间发生了失误或失败,就不要较易放过,应抓住契机、正确引导。教师要不断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各方面因素,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机地渗透多种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失败”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探究真理的基础。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充分考虑各种有可能出现失误的因素,以保证实验最大限度地成功。但万一碰到失败的实验,学生此时表现出来的兴趣往往比任何时候都要高,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机会,教师应当尊重实验事实,和学生一起仔细、认真地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并努力找出失败的原因。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知识时,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碳有灭火性质,当把火柴伸进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时,已经燃着的火柴并没有熄灭。当时学生发出一片惊嘘声,我面对实验失败并没有慌乱,而是心平气和地向学生展示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过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当燃着的火柴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时,应当立即熄灭。而现在这点着的火柴却并没有灭,这说明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并非是纯的,而是混入了空气,甚至完全是空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仔细检查制取过程的细节,发现原来是橡胶塞与平底烧瓶连接的地方漏气,由于盐酸与纯碱反应速度较快并且冒出大量气泡,当时没有引起注意,结果“症结”就出在这里。我如实向学生说明这是由于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教育学生要吸取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并重新制取了二氧化碳再把实验演示一遍,实验现象很明显,操作很成功,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演出实验应当这样,学生的分组实验更是如此。特别是科学课中“探究——研讨“的实验课,少数学生因一时疏忽或某种原因而得不到正确结果,教师不能把学生的错误看得太重,而应该鼓励学生面对现实,寻找和分析造成失败的客观原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二、在“失败”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经不起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懊丧与畏缩。针对这种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对人生、对生活有指导作用的哲理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今天科学上所取得的一切成功都是在经历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个由失败到成功的探索过程中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如在学习怎样测量太阳高度一课后,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制作太阳高度测量仪,结果失败的面比较广。有的学生通过指导,重新再做成功了,也有的学生找出了原因重新做了还是没有成功。这时候便有些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我抓住这个时机,一方面用科学家的事例来教育他们,一方面继续指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让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测量仪与制作取得成功同学的相对比,再尝试重新做,经过反复几次的训练,制作实验终于成功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而且通过反复地探索实验,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与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恒心与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真正懂得了任何成功的取得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在“失败”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深化,学生中的科学爱好者常常利用实验课余下的时间或课外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设计的实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这种自发自想的实验成功率是比较低的。教师这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勇于创新,让他们把自己设想的告诉老师或者同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收获。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发现新情况、探讨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找到实验成功的条件,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失败中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课后,有几个科学爱好者向我提出了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不太合理:盐酸与纯碱反应的速度太快,往往还没有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反应便结束了。他们建议,能不能在连有导管的橡胶塞旁边再钻一个孔,装上一个漏斗,待反应停止后可以很方便地添加盐酸与纯碱。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我准备了相关材料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验。这样一来,他们的热情就更高了。由于在改装这个实验时,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伸入烧瓶里的漏斗颈要完全浸入盐酸溶液之中(避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漏斗的颈跑掉),当他们欣喜地拿着刚做好的装置给我看时,我并没有立即指出存在的问题,而是让他们把盐酸与纯碱放入烧瓶里试一试能不能收集到二氧化碳。待反应完毕后,他们通过漏斗加入了一次药品,一切完毕之后,我叫他们用燃着的火柴检验一下收集到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结果经过检验发觉收集不到二氧化碳,他们纷纷皱起了眉头。我看到时机已成熟,便详细地把在改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讲了一遍,再让他们重新试试,结果成功了。这几个同学欣喜万分,他们的成功也激发了全班同学的热情,在以后的实验改进设计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且有了更多的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并不是故意让学生实验失败或者不严格要求而出了差错再进行教学,也不是说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不做充分准备,失败了也没关系。而是指一旦实验中间发生了失误或失败,就不要较易放过,应抓住契机、正确引导。教师要不断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各方面因素,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机地渗透多种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