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十一”黄金周在10月7日宣告结束,这是全国假日办组织协调的第15个旅游黄金周,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民航、铁路、交通部门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及时调配运力,在保障黄金周的假日经济方面发挥了关键的重要作用。同时,黄金周的假日旅游也有力地拉动了交通运输经济的增长。
准备
2005年9月下旬,虽然距十一黄金周还有——周时间,消费者出游的热情已经显现,各个铁路、民航、长途汽车站的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龙般的买票队伍。全国假日办24日发布的“十一”黄金周1号旅游信息预报显示,部分航线的机票预订率已超过90%。
9月11日上午,国家17个部委召开了2005年“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首次部级协调会。会上,各部委预测“十一”期间,水、陆、空出行人数可能创下历年黄金周最高水平,高峰在“十一”出现。对此,17个部委相互配合,分别向有关单位下达文件、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的规模,好似一场超大型战役前的动员。
节前,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开展了相应的检查、整治;铁路、民航的公安机关还对交通设施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巡查,防止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各地公安机关还严把大型群体活动审批关,加强监管。
高峰
9月28日,全国交通进入客流高峰期,尤其是上海、北京,拉开了“十一”黄金周的序幕。9月30日~10月1日,黄金周交通客流达到了第一次高峰的顶点;10月2~3日,客流高峰有所回落。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返程的客流高峰提前,在黄金周三天后就开始了,10月6~7日达到第二次客流的最高峰。周期10天的黄金周,对于全国交通系统来说,是进行了一场10天的“战役”,其中两度达到炽热的程度。
铁路:10月1日,铁路发送旅客454.9万人,同比增加48.8万人,创建国以来最高峰。黄金周10天,铁路旅客发送量和直通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3844.2万人,同比增加184.2万人,其中发送直通旅客1l 93.4万人,同比增加82.2万人。共计客运收入12.3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7.9%;铁路客流仍以旅游和探亲流为主,客流比较集中在旅游景区,客流呈现出峰值更高、峰期更长等新特点。全路开行临时客车1765列,没有发生行车重大事故、旅客伤亡事故;旅客列车运行正点率为99.8%。
10月1日,各铁路局都进入运输高峰状态,旅客发送量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青藏铁路公司和上海、南昌铁路局,增幅分别达25.7%、19.7%、18.5%16.4%。直通客流量增幅较大的有昆明、呼和浩特、北京、成都、上海等铁路局,增幅分别高达80%、32.9%、23.6%、22.9%、22.6%。
“十一”黄金周期间,铁路货运成绩喜人,卸空车连创佳绩,日均110591车,同比增加4354车;日均装车106201车,同比增加3820车。10月6日,全路卸空车达113157车,打破了2005年5月5日创下的112723车最高纪录。
民航:10月1~7日,全民航共飞行航班26459班,同比增长6.8%;旅客运输量达到303.1万人,同比增长17.5%。其十全国52个主要城市执行航班22777班,同比增长4.2%;提供座位数3日4万个,同比增长12%;旅客运输量271.2万人,同比增加43.3万人,增长19%;平均客座率达到70.6%,同比提高4.23个百分点。“十一”黄金周共计客运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32.4%。
今年“十一”,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幅度近20%,单日运输量达到46.7万人,再创单口运输量新高。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航班架次尽管与往年基本持平,由于鼓励改换大机型,旅客运输量仍达到38.9万人、36.8万人和21.4万人,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18%、21%和20%。三大城市比2004年同期共增运了16万人,占全部旅客增加量的35%。传统的重点旅游城市,如杭州、桂林、西安、三亚、海口、黄山、舟山、西双版纳、武夷山、张家界、哈尔滨、青岛等城市,保持了较高的客座率,均超过75%以上,有的高达90%。一些红色旅游城市,如南昌、延安等地航班客座率一直在80%左右。
“十一”黄金周期间,民航旅客出行更理性,主要表现在出行提前和较分散。往年10月2~4日为黄金周运输较淡日期,但今年上升很快,每日运输量平均比上年增加8万人。表现在航班量增加不到5%,但客座率上升较陕,特别是在10月2~4日期间,客座率上升7个百分点。但是,“十一”黄金周期间,由于10月2日受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影响,造成福州和厦门等机场近200架次航班取消或延误,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
公路:黄金周期间,全国共完成公路客运量3.26亿人次,同比增长2%。全国共投入大中型客车66.15万辆,其中旅游客车4.46万辆,平均日发班次200余万个,满足了旅客出行需要。
“十一”黄金周期间,公路客流特点主要是多数游客就近出游,短途探亲访友,城市周边和相邻城市间的短途旅客多,部分客运站的短途客流比平时增长了20%~40%,长途客流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客运量增幅小,只有2%,明显低于往年的增长幅度。除北京、天津、上海等中心城市增幅较大外,其他地区客运量增幅较小;三是自驾车出行进一步升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是自驾车出游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周边主要公路的交通流基本以小轿车为主,部分通往景区的公路交通流量有较大增长。
水运:“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投入2万余艘客运船舶、近100万客位的水路运力。全国主要地区水路运送旅客达442万人次,同比增长4.7%。各地交通海事港航部门严格查核客船人数,严禁超载。全国交通海事救捞系统出动巡航船舶3080艘次,救捞系统现场待命船舶27艘,出动飞机3架次,确保了“十一”期间全国未发生水上旅客运输安全事故。
城市交通:以上海市和北京市为例。10月1~6日,上海市城市交通总客运量达6760.31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126。72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下降12.3%。其中,轨道交通930.95万人次,日均155.16万人次,同比上升0.5%。地面公交共运客3993万人次,日均665.5万人次,同比下降6.6%。出租汽车供车973万车次,同比下降19.9%;载客1751万人次,日均162.17万人次,同比下降27.9%。入境旅客42.1万人次,同比下降3。5%。日均17.51万人次。但是,10月1~7日,公路客运共接发122.6万人次,其中发送80.5万,同比增幅14.2%,,创历年黄金周最高记录。
“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客运量达到12846.7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长2,11%。其中公交客运量达到Q1 35.51万人次,地铁达到1563.46万人次;出租客运量1612万人次;省际客运、境内长途以及水运客运量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乘坐地铁和境内长途的客运量增长迅速,分别达到8%和25%以上。机场高速路9月30日的交通量也达到16.3万辆,创历史最高纪录。
尽管交通系统为保障“十一”黄金周的顺利尽了最大努力,但交通仍是这次黄金周供需矛盾的主要环节之一。民航、铁路、公路在黄金周游客出行和返程时段,供需矛盾相对突出,仍然是制约黄金周旅游的“瓶颈”。
思索
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数字惊人:出行旅客3.8亿人次以上,其中在外旅游有1.11亿人次;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客流量为70万人次,登天安门城楼的游客数量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85%;故宫在10月1日一天就接待了5.61万人次,超过最大容量的12%……如此大的人流,相当于把一个美国或几个欧洲国家在极短的两三天时间里进行异地“搬家”。那么,什么样的交通能力才不是黄金周旅游的“瓶颈”呢?
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05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中公布,“十一”黄金周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6.6%;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15元。仔细想一想,是否还缺少一些数字:为保障“十一”黄金周的顺利进行,全国出动了多少人力、物力?全国交通、公安系统出动了多少人力、物力?节日的人力、物力成本费用是多少?也就是说,“十一”黄金周的总成本支出是多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的收入不是非常高,应该如何发展交通运输经济,如何拉动国内的消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编辑/赵峰)
准备
2005年9月下旬,虽然距十一黄金周还有——周时间,消费者出游的热情已经显现,各个铁路、民航、长途汽车站的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龙般的买票队伍。全国假日办24日发布的“十一”黄金周1号旅游信息预报显示,部分航线的机票预订率已超过90%。
9月11日上午,国家17个部委召开了2005年“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首次部级协调会。会上,各部委预测“十一”期间,水、陆、空出行人数可能创下历年黄金周最高水平,高峰在“十一”出现。对此,17个部委相互配合,分别向有关单位下达文件、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的规模,好似一场超大型战役前的动员。
节前,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开展了相应的检查、整治;铁路、民航的公安机关还对交通设施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巡查,防止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各地公安机关还严把大型群体活动审批关,加强监管。
高峰
9月28日,全国交通进入客流高峰期,尤其是上海、北京,拉开了“十一”黄金周的序幕。9月30日~10月1日,黄金周交通客流达到了第一次高峰的顶点;10月2~3日,客流高峰有所回落。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返程的客流高峰提前,在黄金周三天后就开始了,10月6~7日达到第二次客流的最高峰。周期10天的黄金周,对于全国交通系统来说,是进行了一场10天的“战役”,其中两度达到炽热的程度。
铁路:10月1日,铁路发送旅客454.9万人,同比增加48.8万人,创建国以来最高峰。黄金周10天,铁路旅客发送量和直通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3844.2万人,同比增加184.2万人,其中发送直通旅客1l 93.4万人,同比增加82.2万人。共计客运收入12.3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7.9%;铁路客流仍以旅游和探亲流为主,客流比较集中在旅游景区,客流呈现出峰值更高、峰期更长等新特点。全路开行临时客车1765列,没有发生行车重大事故、旅客伤亡事故;旅客列车运行正点率为99.8%。
10月1日,各铁路局都进入运输高峰状态,旅客发送量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青藏铁路公司和上海、南昌铁路局,增幅分别达25.7%、19.7%、18.5%16.4%。直通客流量增幅较大的有昆明、呼和浩特、北京、成都、上海等铁路局,增幅分别高达80%、32.9%、23.6%、22.9%、22.6%。
“十一”黄金周期间,铁路货运成绩喜人,卸空车连创佳绩,日均110591车,同比增加4354车;日均装车106201车,同比增加3820车。10月6日,全路卸空车达113157车,打破了2005年5月5日创下的112723车最高纪录。
民航:10月1~7日,全民航共飞行航班26459班,同比增长6.8%;旅客运输量达到303.1万人,同比增长17.5%。其十全国52个主要城市执行航班22777班,同比增长4.2%;提供座位数3日4万个,同比增长12%;旅客运输量271.2万人,同比增加43.3万人,增长19%;平均客座率达到70.6%,同比提高4.23个百分点。“十一”黄金周共计客运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32.4%。
今年“十一”,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幅度近20%,单日运输量达到46.7万人,再创单口运输量新高。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航班架次尽管与往年基本持平,由于鼓励改换大机型,旅客运输量仍达到38.9万人、36.8万人和21.4万人,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18%、21%和20%。三大城市比2004年同期共增运了16万人,占全部旅客增加量的35%。传统的重点旅游城市,如杭州、桂林、西安、三亚、海口、黄山、舟山、西双版纳、武夷山、张家界、哈尔滨、青岛等城市,保持了较高的客座率,均超过75%以上,有的高达90%。一些红色旅游城市,如南昌、延安等地航班客座率一直在80%左右。
“十一”黄金周期间,民航旅客出行更理性,主要表现在出行提前和较分散。往年10月2~4日为黄金周运输较淡日期,但今年上升很快,每日运输量平均比上年增加8万人。表现在航班量增加不到5%,但客座率上升较陕,特别是在10月2~4日期间,客座率上升7个百分点。但是,“十一”黄金周期间,由于10月2日受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影响,造成福州和厦门等机场近200架次航班取消或延误,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
公路:黄金周期间,全国共完成公路客运量3.26亿人次,同比增长2%。全国共投入大中型客车66.15万辆,其中旅游客车4.46万辆,平均日发班次200余万个,满足了旅客出行需要。
“十一”黄金周期间,公路客流特点主要是多数游客就近出游,短途探亲访友,城市周边和相邻城市间的短途旅客多,部分客运站的短途客流比平时增长了20%~40%,长途客流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客运量增幅小,只有2%,明显低于往年的增长幅度。除北京、天津、上海等中心城市增幅较大外,其他地区客运量增幅较小;三是自驾车出行进一步升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是自驾车出游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周边主要公路的交通流基本以小轿车为主,部分通往景区的公路交通流量有较大增长。
水运:“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投入2万余艘客运船舶、近100万客位的水路运力。全国主要地区水路运送旅客达442万人次,同比增长4.7%。各地交通海事港航部门严格查核客船人数,严禁超载。全国交通海事救捞系统出动巡航船舶3080艘次,救捞系统现场待命船舶27艘,出动飞机3架次,确保了“十一”期间全国未发生水上旅客运输安全事故。
城市交通:以上海市和北京市为例。10月1~6日,上海市城市交通总客运量达6760.31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126。72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下降12.3%。其中,轨道交通930.95万人次,日均155.16万人次,同比上升0.5%。地面公交共运客3993万人次,日均665.5万人次,同比下降6.6%。出租汽车供车973万车次,同比下降19.9%;载客1751万人次,日均162.17万人次,同比下降27.9%。入境旅客42.1万人次,同比下降3。5%。日均17.51万人次。但是,10月1~7日,公路客运共接发122.6万人次,其中发送80.5万,同比增幅14.2%,,创历年黄金周最高记录。
“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客运量达到12846.7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长2,11%。其中公交客运量达到Q1 35.51万人次,地铁达到1563.46万人次;出租客运量1612万人次;省际客运、境内长途以及水运客运量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乘坐地铁和境内长途的客运量增长迅速,分别达到8%和25%以上。机场高速路9月30日的交通量也达到16.3万辆,创历史最高纪录。
尽管交通系统为保障“十一”黄金周的顺利尽了最大努力,但交通仍是这次黄金周供需矛盾的主要环节之一。民航、铁路、公路在黄金周游客出行和返程时段,供需矛盾相对突出,仍然是制约黄金周旅游的“瓶颈”。
思索
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数字惊人:出行旅客3.8亿人次以上,其中在外旅游有1.11亿人次;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客流量为70万人次,登天安门城楼的游客数量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85%;故宫在10月1日一天就接待了5.61万人次,超过最大容量的12%……如此大的人流,相当于把一个美国或几个欧洲国家在极短的两三天时间里进行异地“搬家”。那么,什么样的交通能力才不是黄金周旅游的“瓶颈”呢?
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05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中公布,“十一”黄金周实现旅游收入463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6.6%;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15元。仔细想一想,是否还缺少一些数字:为保障“十一”黄金周的顺利进行,全国出动了多少人力、物力?全国交通、公安系统出动了多少人力、物力?节日的人力、物力成本费用是多少?也就是说,“十一”黄金周的总成本支出是多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的收入不是非常高,应该如何发展交通运输经济,如何拉动国内的消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编辑/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