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育主要取决于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本文从高校教师教育的标准及角色的转换方面来分析研究,从而使高校教师在不断的自我追问思考中完善自我的教育理念,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获得更好的诠释,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提升自我,提高教学效能,培养出更多优秀全面的教师来。
关键词:高校教师;角色;转换;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76-01
一、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
当今社会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师已
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人物,教師的职责将由传统的“传输——接受”,转变为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去学习和思考、怎样去交往和发现,因此高校教师角色有了时代性转变,高校教师的形象也由“信息源头”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咨询者和合作者。高校教师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培养一个人的个性为他进入现实社会开辟道路”已经成为未来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同时时代环境也对理想中的高校教师形象做出种种表征,例如专家型教师、教学型教师、学术型教师等等。其实,他们只是概括了理想教师的某种特征条件,而没有揭示出理想教师的本质: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成就动机、良心与良知的体悟和自我实现的目标。其中高校教师作为理想教师的根本标识是主体性,这也是新世纪教师的理想形象。
1.高校教师的主体性
高校教师的主体性是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力和价值观,并在教育过程中表现自己选择性、独创性及自我实现性。是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敦促者、指导者。主体性教师首先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理念,视教育工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内心拥有着教师使命的神圣感,不断追求教师职业的生命意义与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自我实现;主体性教师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洞察教育发展的形式,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意识、能力,表现出对教育科学、心理发展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具有熟练的技能、灵活的机智、浓厚的教研兴趣以及教研能力。
2.高校教师的被动性
被动性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能力,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滞后性、盲目性。他们掌握的只是教育内容而很少关注其背后的缘由,他们就像个技术工而不是工程师,他们只是被动的工作完成任务,缺乏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和创新。他们只被动的进行着固有的教学模式,很少出现积极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高校教师教育的现代转型
1.确立高校教师教育观念的主体性
高校教师教育观念的主体性是以教师教育方式构建教师主体性的过程。其具有现实意义:主体性教师是高校教师教育的目标,是确定教师教育任务并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评价教师教育效果的依据;教师教育实质上是在教师已有主体性的基础上建构其新的主体性的过程;高校教师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构建主体性的教师教育体系
主体性教师培育需要主体性的教师教育理念,更需要主体性的教师教育行为。因为,无论多美好的教育理念,如果不付诸实践,也只是空想,所以构建主体性的高校教师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的成长是终生的过程,因而应形成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指导、在职进修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其次,应确立创新性的课程理念,构建于知识课程、情意课程、自我发展课程、活动课程于一体的课程结构,以促进教师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再次,应树立师生在教学中的“交往”观念,强调师生在合作中的创读、共享及意义生成,推行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这里,知识不再是客观世界的简单反应,而是人对复杂世界的解释;学习不是对知识的消极接受,而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合作与对话。
3.实行主体性的教师教育管理
要培养主体性高校教师,必须在管理思想与行为上进行一些相应的变革。一是要树立主体性的管理价值观,充分发展与发挥教师的个性,给予教师更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二是赋予地方高校、教师更大的教育自主权突出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三是改进高校领导选拔任用制度,把真正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的人选拔到岗位上来。因为校领导的学识、素质是教师主体性生成发展的第一环境。四是推行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主要分为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的奖惩性评价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当代教师不应该只是完成专家或行政所交付任务的执行者或是圣者、尊者,而应该是一个开发者、发现者、引领者;应该是一个自觉地反思者、创新者,应该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的自我追问中完善自己的教学取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更好的理解,做出更好的选择,推进继续自我学习,提高教学效能。
美国的阿若德说“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有关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笔者由此想到,创新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给学生精神上的自由,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的、自控的、独立的、灵活的学习。教师要全方位的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掌控学生思维活动的训练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查研究、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点燃其内在的潜能,从而使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未达到此种境界,作为教师就应该反思了。
关键词:高校教师;角色;转换;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76-01
一、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
当今社会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师已
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人物,教師的职责将由传统的“传输——接受”,转变为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去学习和思考、怎样去交往和发现,因此高校教师角色有了时代性转变,高校教师的形象也由“信息源头”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咨询者和合作者。高校教师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培养一个人的个性为他进入现实社会开辟道路”已经成为未来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同时时代环境也对理想中的高校教师形象做出种种表征,例如专家型教师、教学型教师、学术型教师等等。其实,他们只是概括了理想教师的某种特征条件,而没有揭示出理想教师的本质: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成就动机、良心与良知的体悟和自我实现的目标。其中高校教师作为理想教师的根本标识是主体性,这也是新世纪教师的理想形象。
1.高校教师的主体性
高校教师的主体性是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能力和价值观,并在教育过程中表现自己选择性、独创性及自我实现性。是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敦促者、指导者。主体性教师首先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理念,视教育工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内心拥有着教师使命的神圣感,不断追求教师职业的生命意义与教育工作实践中的自我实现;主体性教师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洞察教育发展的形式,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意识、能力,表现出对教育科学、心理发展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具有熟练的技能、灵活的机智、浓厚的教研兴趣以及教研能力。
2.高校教师的被动性
被动性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能力,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滞后性、盲目性。他们掌握的只是教育内容而很少关注其背后的缘由,他们就像个技术工而不是工程师,他们只是被动的工作完成任务,缺乏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和创新。他们只被动的进行着固有的教学模式,很少出现积极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高校教师教育的现代转型
1.确立高校教师教育观念的主体性
高校教师教育观念的主体性是以教师教育方式构建教师主体性的过程。其具有现实意义:主体性教师是高校教师教育的目标,是确定教师教育任务并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评价教师教育效果的依据;教师教育实质上是在教师已有主体性的基础上建构其新的主体性的过程;高校教师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构建主体性的教师教育体系
主体性教师培育需要主体性的教师教育理念,更需要主体性的教师教育行为。因为,无论多美好的教育理念,如果不付诸实践,也只是空想,所以构建主体性的高校教师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的成长是终生的过程,因而应形成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指导、在职进修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其次,应确立创新性的课程理念,构建于知识课程、情意课程、自我发展课程、活动课程于一体的课程结构,以促进教师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再次,应树立师生在教学中的“交往”观念,强调师生在合作中的创读、共享及意义生成,推行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这里,知识不再是客观世界的简单反应,而是人对复杂世界的解释;学习不是对知识的消极接受,而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合作与对话。
3.实行主体性的教师教育管理
要培养主体性高校教师,必须在管理思想与行为上进行一些相应的变革。一是要树立主体性的管理价值观,充分发展与发挥教师的个性,给予教师更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二是赋予地方高校、教师更大的教育自主权突出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三是改进高校领导选拔任用制度,把真正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的人选拔到岗位上来。因为校领导的学识、素质是教师主体性生成发展的第一环境。四是推行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主要分为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的奖惩性评价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当代教师不应该只是完成专家或行政所交付任务的执行者或是圣者、尊者,而应该是一个开发者、发现者、引领者;应该是一个自觉地反思者、创新者,应该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的自我追问中完善自己的教学取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更好的理解,做出更好的选择,推进继续自我学习,提高教学效能。
美国的阿若德说“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有关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笔者由此想到,创新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给学生精神上的自由,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的、自控的、独立的、灵活的学习。教师要全方位的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掌控学生思维活动的训练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查研究、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点燃其内在的潜能,从而使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未达到此种境界,作为教师就应该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