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5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创伤研究所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6例58处不同部位的四肢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22例;年龄16~83岁,平均48岁;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48例,开放性骨折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4 d,平均8 d。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术后功能恢复等评估疗效。

结果

52例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按照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3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2.3%;随访过程中均未见术后感染、骨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方式多变灵活,操作简单,且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针对创伤导致的四肢骨折治疗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移植物稳定塑形阶段,关节镜下不同塑形状态的移植物在Mohawk(MKX)转录因子及Ⅰ型、Ⅲ型胶原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2017年3月至12月期间选择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单束重建ACL、因移除胫骨端内固定物返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后48~131个月,平均83.1个月)行二次关节镜探查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节镜下移植物血管及滑膜覆盖、张力、容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实用可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改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筛选后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2 MV培养液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力,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其成管腔能力,荧光显微镜检测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及异硫氰酸荧光素-荆豆凝集素-
目的观察骨折内固定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的方法对2016年3~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胫骨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的235例患者进行研究,将4个病区分为2组。A、C病区为试验组(123例),操作方法为术中松止血带、严格止血、不放引流;B、D病区为对照组(112例),操作方法为术中不松止血带、常规止血、放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合并骰骨压缩性骨折的Lisfranc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合并骰骨压缩性骨折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0~70岁,平均41.2岁。所有患者均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18例患者获最终随访,时间1~7年(平均4年)。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
目的设计并打印改良版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TPS)导航模板,研究模板辅助下置钉的准确性及导板的钉道控制能力。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颈椎(C3~C7)湿性标本8具,男女各4具,薄层CT密扫后获取其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三维重建颈椎模型后在透明模式下选取下颈椎ATPS的最佳钉道,设计普通导板及改良导板并通过3D打印机快速打印成型,随机于椎体两侧在两种导板指导下共置入64枚ATPS
目的探讨终板不同破裂程度对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终板破裂程度分为轻微组(17例)和严重组(1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出院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伤椎高度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张力-应力法则牵张再生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应用无菌输血器及尼龙扎带制成皮肤牵张带治疗的16例皮肤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7~68岁,平均33岁;皮肤缺损面积约6 cm×3 cm~20 cm×5 cm。利用一根无菌硅胶输血管及数根无菌尼龙扎带制成简易皮肤牵张带,彻底清创后置于创缘两侧
目的探讨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广州市南沙区妇幼保健院骨外科组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9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5例;年龄23~62岁,平均40.3岁;按AO/OTA分类:C1型9例,C2型12例,C3型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27例。22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患者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在诊治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骨科收治的35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3.1岁。每例患者均行4种检查诊断是否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前CT、MRI检查、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前和术后C型臂X线机透视、踝关节镜直视,比较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探讨髋臼T形骨折5种内固定方式的力学稳定性。方法利用Mimics软件重建出正常骨盆,Solidworks软件划分髋臼T形骨折模型并建立前柱重建钢板+后柱拉力螺钉(前板后钉)、前柱拉力螺钉+后柱重建钢板(前钉后板)、前柱重建钢板+后柱内髂坐钢板(组合钢板)、双柱逆行拉力螺钉(双柱螺钉)、前柱重建钢板+后柱后髂坐钢板(双柱钢板)5种内固定模型;Ansys软件赋值模拟在S1椎体终板上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