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形成过程中病损局部组织内细胞因子,探讨其动态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获取接受单次30GyX线照射后5d、8d、14d的大鼠口腔黏膜组织,采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19种细胞因子;荧光定量PCR检测8种炎性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ELISA定量检测IL-1α、IFN-γ、TIMP-1。【结果】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到,照射后Frac、IL-4、IL-6、IL-10、TNF-α5种细胞因子水平下降;IL-1β、LIX、VEGF、β-NGF4种细胞因子照射前后水平无明显差异;照射后水平上升幅度<2倍的有CINC-2、GM-CGF、Leptin、MCP-1和MIP-3α5种细胞因子,上升幅度≥2倍的有CINC-3、INF-γ、IL-1α和TIMP-14种细胞因子。Real-timePCR检测到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以及IL-6、TNF-α、VEGF及IL-1β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促凋亡相关基因Bax、中性粒细胞局部募集相关基因CINC和TLR-9表达上升。IL-1α、IFN-γ、TIMP-1的ELISA检测结果与前两种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大鼠抗体芯片和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结果互相佐证了病损组织内的细胞因子在口腔黏膜炎发生、发展、演进中呈现分泌受阻和表达增加的动态变化并发挥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