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小郁竹艺振兴困境及对策分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益阳当地民众多喜竹、赏竹与用竹,益阳小郁竹艺即是在这种竹文化氛围下孕育、生发出的传统技艺。小郁竹艺传承发展史由来已久,历史上曾几度促进了益阳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也长期影响着益阳当地民众的造物观、审美观。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以来,小郁竹艺面临着传承后劲不足、产品功能滞后、形式陈旧、市场销售面窄、社会认同缺失等振兴的系列问题。那么,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精准研究,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将有助于小郁竹艺当代传承及振兴的困境破局,以此推动这一国家级传统工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郁竹艺;工艺振兴;当代传承;创新设计
  1 益阳小郁竹艺发展的现实困境
  20世纪90年代至今,益阳小郁竹艺传承发展出现了系列困境,整体归纳,可分为传承基础薄弱、代际传承困难、部分产品功能滞后、形式陈旧、企业运营不佳、品牌力量薄弱、市场销售面窄、专项资金支持乏力、政策保障力度仍待提高、社会认同严重缺失等问题。
  1.1 传承基础薄弱,代际传承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益阳小郁竹艺相关产品因陈旧的审美形态,落后、保守的使用功能及劳动力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难以成正比,致使其市场份额急剧减少,产品经济效益持续走低,这些均导致益阳当地从事小郁竹艺生产的手工艺人相继务工外出,从事其他行业。目前,益阳小郁竹艺从业人员仅百十余人,且绝大多数从业者平时均以其他营生为主,没有专门从事该项工艺的传承实践活动。小郁竹艺传承基础整体薄弱,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代际传承困难,甚至濒临后继无人的窘迫状态。
  另外,自清以来在益阳当地传承发展较好并俏走四方的明油纸伞制作技艺,所使用的伞把等骨架即为竹,做这类器物时割剩的竹材,往往用于小郁竹艺四方凳和六方凳的制作。目前,明油纸伞的传承现状不佳,生产经营规模有限,与小郁竹艺器物制作形成资源互相利用的局面已经不再。包括益阳水竹凉席在内的益阳当地竹制品加工业的日渐衰落,相关传承人、从业人员逐渐流失,这一整体境况,加剧了益阳小郁竹艺传承现状的窘迫性。
  1.2 部分产品功能滞后,形式陈旧
  对于益阳小郁竹艺而言,其核心工艺如“火郁”工艺、“榫合”工艺、“竹压花”工艺及竹材着色、竹青贴面、竹头拼边等主要工艺均制作精良,水平较高,时至今日仍十分适用,毫不过时,可以予以传承。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民众审美观念的发展,部分小郁竹艺器物因刻板、陈旧的艺术审美形态与呈迅猛发展态势的现代室内家装材料及百姓日益提高的现代审美需求相龃龉,百姓以竹为原材料进行“物用”的生活传统逐渐遭受摒弃,小郁竹艺作为生活、生产器具的种类与用途在急剧减少,相关产品亟待创新。另外,利用小郁竹艺工艺进行郁制生产的部分传统器物,如用于淘米的溲箕、遮阳避雨的斗笠、筛选谷物的筛子、供孩童嬉戏的竹童车、祭祀用的竹香架、纳凉的竹沙发竹床等(表1),已不具备广泛的传承与使用基础,面临着淘汰局面,亟待改良与创新。此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流行,一些新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出现,而小郁竹艺相关产品创新及功能拓展在这方面的关注仍不够多。
  1.3 企业运营不佳,品牌力量薄弱
  从传统工艺振兴、发展背后呈现的规律分析,良好有序的企业运营、品牌力量塑造格外重要。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益阳境内有关小郁竹艺相关企业少,仅有数家,除危禄绵的益阳小郁竹艺有限公司年产值在近百万元之外,其他企业均生产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经济效益及运营状况普遍不佳,且暂没有形成具有益阳或湖南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牌。
  1.4 专项资金支持乏力,政策保障力度有待提高
  专项资金严重缺乏是益阳小郁竹艺传承、发展难以为继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小郁竹艺的生产除了部分环节利用了手电钻等现代工具,一定程度加快了生产节奏之外,整体生产进程缓慢,制作效率仍较为低下,获得的市场效益较低。因此,亟需外部资金的融入与支持。但是,相关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课徒授业及传播推广均缺乏足够的资金,甚至个别传承人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这将导致小郁竹艺的振兴发展无法有效实现。
  近年来,在全国传统工艺振兴背景形势下,益阳小郁竹艺先后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湖南省级文化综合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及个别其他的专项资金等获得少数资金支持,仅数十万元,支持力度仍较薄弱。
  在政策保障方面,受政府财政现况所限,当地政府针对益阳小郁竹艺在政策扶持、赋税补贴、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力度仍有待提高。
  1.5 社会认同严重缺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益阳小郁竹艺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市场需求逐步收缩、经济效益及回报率低,这些关键因素都致使相关传承人无法维系自身生存,以及传承保护、课徒授业的基本局面,并进一步动摇了当地人们用竹、赏竹的文化根基,这给益阳小郁竹艺的传承带来致命一击。目前,小郁竹艺的社会认同出现了严重缺失的局面,作为传承人,对传承的本职工作不自信,缺乏认同感,对职业前景没有信心,这些情况均十分严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传统文化氛围也逐渐消失。
  2 益阳小郁竹艺振兴相关对策建议
  益阳小郁竹艺因益阳当地民众传统生活需要而产生,坚守着湖湘文化立场,传承湖湘文化基因,具备一定的传承基础,某种程度上符合民众现代审美及养生观念,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且在带动就业、扩收增稅、品牌增值及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有较大潜力。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以坚持核心技艺真实性、完整性及传承性为前提,随民众现代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转变而转变。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努力实现小郁竹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对于小郁竹艺具体的振兴发展策略,可从核心技艺挖掘整理与改良提升、技艺传播与交流、后续传承力量培育、产品创新、设计力量介入与品牌塑造、市场拓展与推广、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与税收减免、文旅资源转化、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进行工艺振兴。   2.1 核心技艺挖掘、整理与改良提升
  整合相关传承人、企业及研究机构力量,对核心技艺如“火郁”工艺、“榫合”工艺、“竹压花”工艺及竹材着色、竹青贴面、竹头拼边等小郁竹艺其他主要工艺的技艺原理、實现途径进行深度挖掘与整理,达到不断认识它、理解它的自由状态,并能随相关小郁竹艺器物的功能调整、使用场合等因素变化,灵活进行部分技艺的改良与提升。
  2.2 后续传承力量培育,增强传承后劲
  充分利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省内等科研院所及小郁竹艺传习所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力量,对益阳小郁竹艺传承人、学徒及相关从业者进行技艺传承与提升,并关注、扶持其后续职业发展,或聘请相关代表性传承人进入院校承担传统工艺教学、科研、宣传推广任务等,促进小郁竹艺后续传承力量的培育与发展。
  2.3 设计力量介入,产品创新及品牌塑造
  以坚持益阳小郁竹艺核心技艺为基础,关注民众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揣摩及跟进民众审美观念的发展与转变,结合新的功能需求及使用场合需求,去芜存菁,开发新的产品,以适应民众需要,时刻保持与民众的生活贴切度。
  进一步引入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设计力量,增强和提升益阳小郁竹艺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审美体验,从功能、款式、外观及特定使用人群着手,全面促进前沿设计思维、新兴设计力量的介入与参与,促使小郁竹艺重新融入人们现代生活,拓宽其社会适应性。进行品牌塑造,逐步打造具有“益”字、“湘”字及“国”字的小郁竹艺品牌,扩大影响力。
  2.4 技艺传播与交流
  继续继承与发扬老一辈益阳小郁竹艺刘宗凡大师前往上海、邵阳等其他竹艺传承发展较好地区进行技艺交流学习的传统,组织益阳小郁竹艺代表性传承人、设计工作者、文化研究者,对国内同属竹编扎制类项目(如四川崇州的道明竹编、福建安溪的安溪竹藤编、广西环江的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重庆梁平的梁平竹帘、浙江东阳的东阳竹编、江西瑞昌的瑞昌竹编、四川邛崃的瓷胎竹编等)的核心技艺进行全面考察与深度交流,为重新认识小郁竹艺设计与生产过程,进行技艺研发、技艺互补及后续传承发展注入新动力。
  2.5 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与税收减免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从政策宣传与引导、资金支持与奖励、相关企业税收减免、树立标杆企业等方面,为益阳小郁竹艺相关企业的运转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为小郁竹艺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6 文旅资源转化
  充分利用益阳“三周”故里、古城十景、三国遗址等当地文化及“十万竹海”等绿色乡村旅游资源,结合益阳小郁竹艺的技艺实践特性,开展旅游及实践体验活动,拉近民众对小郁竹艺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促进小郁竹艺的传承与推广。
  2.7 增强文化认同
  关注益阳小郁竹艺精神内核的保护,为益阳小郁竹艺传承人提供相应的展示与推广平台,让相关从业者从单纯的手艺人转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持有者,提升该人群的文化自信力与持守力,以及文化内生自信的萌发与涵化作用,增强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刘英武.淡忘中的益阳小郁竹艺[J].装饰,2012(8):118-119.
  [2]唐立华,刘岸.小郁竹艺的艺术文化资源及其利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4(3):153-155.
  [3]徐薇.益阳小郁竹艺工艺与文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张瑶.益阳“小郁竹艺”工艺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5]张宗登.湖南近现代民间竹器的设计文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6]蒯静.湖南竹环境资源旅游利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8.
  [7]曾聪.基于生态理念的桃江竹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9.
  [8]危禄绵,危玉安.益阳小郁竹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17-18.
  [9]益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益阳市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242-244.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山西省基层文物保护管理作为研究背景,正确认识国家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目前,在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专业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管理体系不完善、文物管理保护投入少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为基层文物保护管理者提出有效应对举措。通过体系的优化与机制的完善,引导基层文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质量,树立正确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意识,为山西省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
摘 要:信札,又称尺牍、手札、书札等。信札讲究书无定法,文无定体,信札书写不同于一般的文章,不需要篇幅冗长,只需注重礼仪、文辞即可。信札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人们的沟通交流全于书信中体现,大量书写精美的信札也会被后人收藏。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一些信札,多是因内容有文学价值,通信双方的地位不凡,书写上有特色,因而具有了流传价值,从而被保留下来了。信札不仅仅是古人日常交流的载体,还是一种具有书法审美、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清代钱币收藏家鲍康描述的雕母“精铜”的部分内容,对雕母铜材的合金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結论—这种铜材是为制作雕母而由铜、锌、铅等为主要合金元素按比例专门精心冶炼的一种铜材。这种铜材具有良好光滑性、冷塑性和易切削性,属于单相铅黄铜中的一类,但是不同时期或不同制作方冶炼的“精铜”的合金种类和比例会有所不同。文章还根据雕母铜材成分及质地分析了用金属检测仪器鉴别雕母的方法。  关键词:雕
摘 要:文章分析了烟台市文博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结合烟台市文博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博创意产业的对策:一是构建全国性的文博机构的文创产品营销平台;二是重视文博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三是扩宽思路,打造文博产业价值链;四是重视保护文博创意产品知识产权;五是积极举办文博创意产品推广活动。  关键词:文博;创意产业;发展  0 引言  中国文明灿烂且悠久,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历经了沧海桑田的洗礼,
摘 要:博物馆不仅是收集、存储以及陈列文物的主要场所,也是研究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机构。因此,博物馆除了要重视开展文物收集工作以外,更应重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而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当中,可以有效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文章简单分析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及其现状,并对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数字化技术  
摘 要:随着群众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不断地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再单一化地注重物质追求,随之思想意识也逐渐发生改变,进而对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要求。所以针对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提出,各城市博物馆需要发挥出自身作用与价值,政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此外,博物馆因自身特殊性质与职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向社会及群众提供直观化、具体化文化产品,兼有德育、美育等教育职能。同时在服务阶段还能注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我国博物馆以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做法展现了“数字化发展”的新场景,“云观展”“云游博物馆”等线上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后疫情时代,运用数字化技术激活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公众,是博物馆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之下,博物馆应努力探索在线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在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转化以及多方合作的建立和拓展等方面,积极培
近些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国家系列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众多地方博物馆还面临重视程度不高、体制改革不完善、创意研发不足、“互联网+”手段运用少等困难问题.文章以日照市博物馆为例,立足地方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实际,从思想认识、政策制度、管理机制、打造品牌、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究.
摘 要:博物馆臨时展览是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在展览大纲的撰写中,系统地收集资料和专家的沟通论证是重要的手段,可以保证大纲撰写高质量地完成。在展览的陈列设计中,应与设计人员沟通对大纲的理解,激发设计人员创新思维,形式设计也是实现表达大纲意图的关键。在展览的施工和布展中工程进度、安全意识的把握,以及布展的严谨性、科学性,都决定了展览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临时展览;大纲撰写
肇庆城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文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肇庆城区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其保护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将线性文化遗产理论与肇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可以实施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