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文的和合学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问世了。当张先生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完一个甲圆道而进入下一次“轮回”时,他在学术思想上也完成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即由“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由哲学史家到哲学家的转变。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的理论是列宁首先提出的,反映了阶级斗争学说从一国走向世界的延伸以及战争与革命问题在全世界的泛化。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学说.以中国革命经验为基础并结合时代变迁.先后提出“两类矛盾”、“三种力量”、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夏东元教授所撰《盛宣怀传》(修订本),近日由南开大学出版社推出。该著作是在198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盛宣怀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修订而成的。用作者的话说,该修订本是“增而不删.订而不改”,增补了一些新发掘的珍贵资料并对原先论述不足、介绍不清者予以补充;
一边我们还在进行扶贫和构建“希望工程”一边号称知识经济的浪潮已拍岸而至,这恐怕就是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双重背景。虽然我们起步已晚了半拍,然而我们终究已经起步,我们本来就拥有亟待开发的不逊于任何国家的知识人才,现在又及时受时打开了国门,开拓了通往国际大家庭的港湾。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网络的联通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提高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知识的密集程度,引发了经济机制、产业结构的变革.于是出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一词是由经台组线(OECD)于1997年初在其年度报告《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的。报告指出“知识经济”这个术语来自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充分了解.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持入攻坚战阶段.我们对国有经济改革的立足点获得了重新的认识。即放弃了过去那种逐家改革、逐个盘活的平行推进方式.而改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发展企业集团、推行企业重组、立足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新思路和新战略。
上海是全国较早成立社会科学学会联合组织的省市之一,诞生以来的40年风风雨雨,社会科学的繁荣走过了一条并不增坦的发展之路,学术社团和它的联合组织始终起着组织队伍,凝聚科研力量和宣传整体形象的作用。
社联是学术社团的联合体。有关现代学术社团的政治功能与学术功能的论述已见诸多端.唯其社会功能所涉阙如。实际上按社会功能学派理论.社会社团属社会正式结构外的非谋生性的业余组织,社会学家D·希尔斯称其为“自愿组织”,它与社区并列为社会非正式结构的两大块。
中共十五大以来,随着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国企改革出现了生机。然而,在具体实施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一方面不少企业经营者投能从理论高度认识这一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某些企业经营者借改革之机,行宗法家族制之实,将股份制变相成为自己集资、挥霍的手段,从而使职工没有真正成为主人。
中国社会是在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历史路径中发展的,它不可能完成象西方社会那样一个由乡村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自然转型,而是走一条所谓的“规划的社会变迁”的道路。这就要求以政治发展来推动社会发展,也就是说,政府要在乡村发展中扮演主导角色,而组织是政府推动乡村发展的体制性力量。由于目前乡村的组织结构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进行组织重构成为政府推动乡村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信息经济新纪元的到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改变了企业发展的单一传统模式,使企业规模的生长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企业规模的变迁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