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构成也是较为困难的一个教学环节,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价值。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朗读同时也是学生对文章、文本理解和产生感悟的主要体现形式。而在如今的教育中,我们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普遍偏弱,因此,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学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朗读的意义和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并对朗读训练的要求和原则进行了分析,以期实现语文朗读训练的有效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57
引言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朗读的意义所在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小学生利用朗读,可以进一步实现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等功能,是一种推动学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是极其重要的训练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寻、着力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功能
(一)朗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读可以识记生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多读可以释词析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叶圣陶语)。多读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二)朗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
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
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三)朗读训练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本中的文章,可以在课文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朗读训练的要求
(一)正确地进行朗讀
首先,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将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确、清晰;对于声母、韵母都要格外注意,音调也要标准到位。其次,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颠倒句子、不重复朗读以及不拖尾韵,特别是在课文中出现的儿化音、多音字的变调,在朗读时要朗读准确。
(二)流利地进行朗读
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所以,想要学生流利地进行朗读,教师就要扩大学生的“视音距”,要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先用眼睛看一遍然后再进行阅读,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其理解能力和视读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朗读中会逐渐开始以词句为单位,朗读的流利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进行正确朗读和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将句子和词语的重音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语法和逻辑停顿能进行适当的处理,将语速和节奏调整到自然合适的状态,进而朗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四、朗读训练的原则
(一)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受家庭、学习基础等影响,每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朗读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执行有层次的朗读训练教学。
(二)整体性
朗读训练也是听、说、读、写的一个整体性的训练过程,要全面地运用语文基础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教师要处理好朗读训练和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的关系,从而将朗读训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其整体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朗读和理解的关系。对课文的理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前提,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含义后,学生才能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第二,朗读和讲解的关系。朗读和讲解是阅读教学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从某种角度上理解,朗读就是更深入、生动的讲解。第三,朗读和默读的关系。默读是阅读的另一种形式,默读时不用将文章的字句读出来,只要将符号单位转化为意识单位即可,所以默读比朗读的速度要快。
(三)实效型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特点设定合适的朗读训练教学方案。在确定正确的教学方式后,教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避免学生出现盲目阅读。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文章,并对文章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感悟,从而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结语
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加强朗读训练,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访.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吉林教育,2013(13):126.
[2]李顺红.重视学习过程构建高效课堂[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1).
[3]林月兰.有效阅读激情燃放—— “教学做合一”让小学语文阅读焕发生机[J].学周刊,2012(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57
引言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朗读的意义所在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小学生利用朗读,可以进一步实现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等功能,是一种推动学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是极其重要的训练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寻、着力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功能
(一)朗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读可以识记生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多读可以释词析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叶圣陶语)。多读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二)朗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
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
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三)朗读训练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本中的文章,可以在课文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朗读训练的要求
(一)正确地进行朗讀
首先,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将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确、清晰;对于声母、韵母都要格外注意,音调也要标准到位。其次,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颠倒句子、不重复朗读以及不拖尾韵,特别是在课文中出现的儿化音、多音字的变调,在朗读时要朗读准确。
(二)流利地进行朗读
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所以,想要学生流利地进行朗读,教师就要扩大学生的“视音距”,要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先用眼睛看一遍然后再进行阅读,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其理解能力和视读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朗读中会逐渐开始以词句为单位,朗读的流利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进行正确朗读和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将句子和词语的重音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语法和逻辑停顿能进行适当的处理,将语速和节奏调整到自然合适的状态,进而朗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四、朗读训练的原则
(一)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受家庭、学习基础等影响,每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朗读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执行有层次的朗读训练教学。
(二)整体性
朗读训练也是听、说、读、写的一个整体性的训练过程,要全面地运用语文基础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教师要处理好朗读训练和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的关系,从而将朗读训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其整体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朗读和理解的关系。对课文的理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前提,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含义后,学生才能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第二,朗读和讲解的关系。朗读和讲解是阅读教学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从某种角度上理解,朗读就是更深入、生动的讲解。第三,朗读和默读的关系。默读是阅读的另一种形式,默读时不用将文章的字句读出来,只要将符号单位转化为意识单位即可,所以默读比朗读的速度要快。
(三)实效型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特点设定合适的朗读训练教学方案。在确定正确的教学方式后,教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避免学生出现盲目阅读。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文章,并对文章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感悟,从而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结语
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加强朗读训练,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访.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吉林教育,2013(13):126.
[2]李顺红.重视学习过程构建高效课堂[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1).
[3]林月兰.有效阅读激情燃放—— “教学做合一”让小学语文阅读焕发生机[J].学周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