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rr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排球教学中,扣球技术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同时也使体育教师们犯了难,一方面扣球技术掌握难度较高,另一方面教学手段的限制性,让许多教师对扣球技术的教学望而却步。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学校多位教师的排球教学经验和辅助教具“扣球器”的制作与利用,并通过笔者学校的教学案例,突破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希望对排球扣球技术教学工作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扣球器的制作方法
  (一)器材所用材料
  扣球器的制作所需材料少,且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材料有晾衣架(最好是选择较粗的铁制品)2个、竹竿1根、胶带1卷、海绵管1根。竹竿的高度在1.5m左右,也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
  (二)器材制作方法
  扣球器的制作方法简单,且不需要任何专业手段。先将2个晾衣架做成像“?”一样的形状,并用胶带把2个“?”形状固定在一起(图1-1),再用海绵管套在“?”处并用胶带固定,以增加与球的摩擦力(图1-2),再将竹竿的一头接口处用刀切开让其能自如收紧,最后将“?”形状直的一端插入竹竿接口处并用胶带缠紧(图1-3)。
  (三)器材大小
  扣球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开口的大小、“?”弧度的深浅以及竹竿的长度。开口的大小以1个排球大小为宜,因为有适当的弹性可根据排球的大小和材质在开口处进行压缩或扩张,保证球的中部能被稳定夹住即可。弧度的深浅主要根据排球中部被稳定夹住后,保证球的顶部离弧顶的距离可以自由挥臂而不会触碰到弧顶,距离大约0.2~0.3m。竹竿的长度主要根据练习者的运动水平而定,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器材,在制作过程中可尽量采用1.5m左右的竹竿。这样针对练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可握竹竿中部,水平得到提升后需加高度时,可握竹竿底部。
  二、扣球器的使用
  (一)器材的使用方法
  扣球器的使用方法简单,且不需要任何外力作用。
  1.排球放置的方法
  拿起扣球器,使其开口朝下,将排球由下向上卡至扣球器的开口处。此时可根据排球的大小和材质的不同适当压缩开口的距离,使排球的中部稳定放在扣球器上(图2-1~图2-2)。
  2.举扣球器方法
  持扣球器者侧对球网站立,双手斜举扣球器,使其开口处垂直于地面且球高于球网。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和练习者水平的差异,适当降低球网的高度(图2-3)。
  3.扣球器的使用方法
  在充分助跑起跳后,顺利完成空中挥臂扣固定球的动作(图2-4~图2-6)。
  (二)器材使用的效果
  多次教學实践证明,扣球器在教学中的使用能让学生更快地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且对扣球技术练习针对性强,提高练习密度的同时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也有明显提升。扣球器的使用既丰富了排球扣球教学的手段,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排球扣球教学的重难点。
  (三)器材使用的注意事项
  器材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安全问题。
  1.竹竿的处理。最好先用砂纸、小刀等将竹竿表面磨平,然后用不同颜色的胶布缠好,既防止竹竿刺手,又增加器材的美观性。
  2.初学者在挥臂扣球时,手容易打到扣球器弧顶的位置,在器材制作时可将较厚的多层海绵管套在器材的上方,避免受伤。
  3.扣球器开口处的处理。由于是手工制作,在开口处容易出现毛刺或裂痕,可以用医用胶布或较厚实的胶带缠在开口处。既防止学生受伤,也可以减轻学生不慎将手拍在开口处的疼痛感。
  (四)器材的改进建议
  在使用扣球器的排球扣球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练习密度不足。在教学组织中,学生扣完球后需要重新捡球,练习时间没有保证。基于这一问题,笔者在器材的设计上提出改进策略,建议在扣球器的开口端安装网兜,但结合专家意见和多次试验中发现网兜的安装会影响扣球动作的体验,且扣球后球落地比在网兜里教学效果更明显,扣球落地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扣球器网兜设计的可行性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笔者建议在使用扣球器练习时,可在对面拉一条网或用海绵垫、阻碍海绵墙等挡住球的形式,以减少捡球时间,增加练习密度。
其他文献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一系列的角色,通过模拟、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锻炼社会交往能力。这种角色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启迪幼儿的思维,开发幼儿的智力发展潜能,对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等有积极作用。  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着相关角色,发挥自身独特的想象,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积极而主动的“再现”活动。其中角色游戏
案例《改变,不仅仅是从球体的大小开始》源于课堂教学中引发的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挥棒击打软式垒球,但教学效果并未达到教师预期目标。当学生兴趣下降,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时,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求变,而樊老师也正是这样做的。  一、促进儿童有效(真)学习  学习=学 习,需要经历2次信息转换;促进学习,即帮助儿童实现信息的自我转换。教师不断地追问和细致观察,“改变球体的大小,提高击球的命中率”,教学中
美国学者戴安·荷克丝(Diane Heacox)在所著的《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一书中指出:“实施差异教学意指教师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教师组织学生玩体育游戏,最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原则”,但是有时看似“很公平”的游戏方法与规则,却使部分“体育弱势学生”失去了获胜机会,他们在这种游戏方法与规则下玩起来非常吃力,这对这部分學生来说反而是不公平的,他
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创建于1978年,2013年成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成为南京市随班就读实验学校,2016年成为南京市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培育对象学校。现有24个班,学生713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50%,区级认定的随班就读学生10名,听障、肢残、阿兹伯格及学习障碍学生10余名。学校占地面积8745m2,有200m轮滑跑道的操场和篮球场各一片。  为全面落实“阳光体育工程”,增强体育
6月1日,以“坚持梦想 再创辉煌”为主题的“拥抱2022,我与北京冬奥同行系列活动—课外活动名人大讲堂”在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了解奥运知识,学习奥运冠军的奋斗精神,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并邀请2届奥运射击冠军杨凌以演讲和模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外活动教研室主任孙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秘书长徐
拜读完《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六期重庆刘勇老师对笔者的教育教学案例《找回足球课堂的“足球味”》的评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评析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流露着刘老师对一位青年教师的热切期盼,让笔者感觉到他身为一位特级教师涉猎广泛、文采斐然、眼光长远、教学艺术高超。能得到这样一位名师的指导,我很激动,同时也感到自己非常幸运。  幸运之一,刘老师能直言指出笔者撰写案例中需要改进之处。学生时代一位恩师曾教导我“要感
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传承了广东广雅中学(源于1888年光绪御批、张之洞创建的广雅书院)的精神基因、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近年获“广州市白云区德育示范学校”“广州市一级学校”“广州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学校为寄宿制初中,共36个班级,1657人。以“和谐、优质、发展、品牌”为成长旋律,以精神激励、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精细管理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秉承“生命、实践、和谐、崇德”的育人理念,全员育人
青少年近视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2018年我国近视患者已经超过4.5亿人,全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受到近视困扰。在高中生群体中,近视率高达81%。青少年近视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学校  学校要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例如室内照明等,要达到相应的标准,从而保护学生视力。此外,学校还要重视眼睛保护教育工作,讲解用眼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卫生用眼。学校要
2018年11月27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8年编委会会议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原社长杨立国,首都体育学院校长、《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主编钟秉枢,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巡视员朱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华爱军,苏州大学原校长助理王家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分党委书记王健
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诸多体育课程目标中的2个关键性目标。在此,笔者从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对实现体育教育这2个目标的重要意义。  一、把握敏感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質对于人的一生而言至关重要,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基本的身体素质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速度素质、灵敏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