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习数学既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课堂作为传授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的主要平台,因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则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才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35-01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很有帮助的。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讲究教学技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主要围绕下面几点浅析对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见解:
一、凸显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这也就使得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和语文这类以文化为主的学科持对立面的,数学和文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显然,小学生的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突出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文化是真实存在着的。由于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一些数学定义、一些规则等都需要死记硬背,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使得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分析《圆》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发现生活当中的圆形,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此外,教师也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圆形加以分析,很多人都喜欢圆,主要是因为圆无棱无角,象征着圆满和安全等等,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学生自然也会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新且全面的认识。基于此,有时候数学课堂也是需要数学文化作为支撑的,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小学生也会摆脱对数学刻板枯燥的印象,重新认识并且积极去学习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做到以本为本,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现行的数学教材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把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探究《圆锥体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圆柱与圆锥,让学生体验“底相等高不相等”、“高相等底不相等”和“底相等高不相等”的区别,然后再经过猜想——验证等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圆锥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此外,还有助于让学生养成严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数学史料,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知识的起源以及其发展历程、古代数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数学思想,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数学教师也可以巧借“我们去植树”“货币兑换”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使用掌握的知识自主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真正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这样的教学也才能真正发挥出数学学科的自身价值。
三、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学生随时都能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可以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在教学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已获得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猜想、操作、推理等活动,然后再通过数学体验活动巩固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把教室模擬成一个小商店,把学生的学习用品当成是商品,并且再印制一些小卡片来替代人民币,学生就可以通过扮演售货员、消费者进行买卖,模拟情境,课后也可以布置“我帮妈妈买东西”的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都帮自己的家长适当地买一些物品,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真正去了解并且体验人民币的种类和用途。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既能够拉近学生和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是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受这种模式的影响,有些学生是很难消化所学的知识的,这样也会打压他们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学生自身的优势、性格特点等都发挥不出来,也就无法树立起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了。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要及时进行调整。受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不单单局限于课堂之内了,也需要教师在课堂外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小学生正处在好动的年龄阶段,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够适当地在课内和课外模拟情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游戏与活动环节,让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亲手操作以及亲自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设置这些环节,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综上所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多进行多向交流、不断反思,教师也要及时掌握反馈的信息,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轻松学习数学知识、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在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继续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海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34.
[2]孟晓婕.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祖国:教育建设,2013(5).
[3]易增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2).
[4]姜丽艳.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35-01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很有帮助的。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讲究教学技巧,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主要围绕下面几点浅析对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见解:
一、凸显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这也就使得很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和语文这类以文化为主的学科持对立面的,数学和文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显然,小学生的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突出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文化是真实存在着的。由于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一些数学定义、一些规则等都需要死记硬背,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使得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分析《圆》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发现生活当中的圆形,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此外,教师也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圆形加以分析,很多人都喜欢圆,主要是因为圆无棱无角,象征着圆满和安全等等,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圆。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学生自然也会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新且全面的认识。基于此,有时候数学课堂也是需要数学文化作为支撑的,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小学生也会摆脱对数学刻板枯燥的印象,重新认识并且积极去学习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做到以本为本,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现行的数学教材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把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探究《圆锥体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圆柱与圆锥,让学生体验“底相等高不相等”、“高相等底不相等”和“底相等高不相等”的区别,然后再经过猜想——验证等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圆锥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此外,还有助于让学生养成严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数学史料,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知识的起源以及其发展历程、古代数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数学思想,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数学教师也可以巧借“我们去植树”“货币兑换”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使用掌握的知识自主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真正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这样的教学也才能真正发挥出数学学科的自身价值。
三、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学生随时都能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可以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在教学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已获得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猜想、操作、推理等活动,然后再通过数学体验活动巩固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把教室模擬成一个小商店,把学生的学习用品当成是商品,并且再印制一些小卡片来替代人民币,学生就可以通过扮演售货员、消费者进行买卖,模拟情境,课后也可以布置“我帮妈妈买东西”的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都帮自己的家长适当地买一些物品,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真正去了解并且体验人民币的种类和用途。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既能够拉近学生和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是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受这种模式的影响,有些学生是很难消化所学的知识的,这样也会打压他们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学生自身的优势、性格特点等都发挥不出来,也就无法树立起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了。
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要及时进行调整。受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不单单局限于课堂之内了,也需要教师在课堂外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小学生正处在好动的年龄阶段,对很多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够适当地在课内和课外模拟情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游戏与活动环节,让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亲手操作以及亲自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设置这些环节,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
综上所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多进行多向交流、不断反思,教师也要及时掌握反馈的信息,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轻松学习数学知识、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在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继续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海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34.
[2]孟晓婕.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祖国:教育建设,2013(5).
[3]易增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2).
[4]姜丽艳.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