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35%,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严峻,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紧迫。而截至2017年,我国仅有159所高职类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且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所培养的人才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分析陕西省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以应对养老人才短缺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024-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按国际公认标准计算约需养老护理人员1300万人[1]。而中国现有养老人员仅有60万人,且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加之各种原因导致的专业人员流失严重,造成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缺口极大,与庞大的社会需求形成明显反差。本文依据现有养老服务模式,明确陕西高职院校在老年服务与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陕西省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正式批准陕西工运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此举填补了陕西省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2]。此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纷纷建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但是,该专业在我省开设时间较短,建设尚在探索实践阶段,存在许多不足和发展短板。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常因学校自身特点和优势而有不同侧重。医学类院校侧重护理技能的培养,而非医学类院校则侧重于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此外,各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前没有做充分调研,不了解社会以及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人才的要求而单方面闭门造车,导致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较低。
   (二)课程设置有待继续创新和完善
   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相辅相成,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导致目前我省高职类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开办此类专业的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偏重医学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技术等课程课时多、比重大;非医学类学校则以服务与管理类课程为主,服务与管理类课程占比明显较大;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需求,职业归属感不强,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另外,现有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課及见习实习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不够细化,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2]。
   (三)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许多学校由于课时有限、理论课程任务繁多、专业实训教师不足等原因,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大大压缩了实践课程课时,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严重失调。此外,实训、实践教学设施有限,如老年社会工作、康复技术、老年心理学、老年膳食营养学等课程因缺乏相应实训室和器材,导致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不够,实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缺乏专业教学团队
   我国目前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院校较少,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的专职教师主要是从医疗、护理、管理等专业转型而来。校内专职教师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能力不强,且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本专业教学发展。而校外兼职老师教学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能提供的教学课时数有限,学生反馈效果欠佳[1]。
   二、对策研究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总体目标是为各类养老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3]。各学校应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整个老年产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专业人才。首先,学校要进行细致的社会调研,充分了解社会、老年群体、养老机构对人才培养的真实需求。其次,学校主动选派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或将企业领导和管理层请进来共同讨论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深受行业和企业认可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复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以五大能力为核心,突出自身办学特点
   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五大核心能力即老人身心特质理解能力、老人照护服务能力、老人沟通互动能力、老人服务方案执行能力、老人政策法规认知能力[4]。根据本专业人才所需五大核心能力,结合我校前身中医类院校的特点,设置模块化课程。首先,将专业课细分为老人身心特征模块、老人照护服务模块、老人沟通交流技能模块、人文素养模块、老人社会工作技能模块五大类。其次,突出我校中医特色,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康复等课程比重,尤其要增加实训课时,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使其毕业后学有所长,具备行业竞争力。    2.推广“校企联合,合作双赢”的培养模式
   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资源,形成院校、养老企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此举既可解决养老机构人员短缺的问题,又可提高服务质量,也为学生提供了临床和实践学习的场所,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5]。此外,由二级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校外企业专家和管理者组成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专家委员会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相一致的重要保障。
   3.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行业、企业组织的各类型技能竞赛,可刺激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赛中学,在学中赛,实现赛学互长,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我校已经连续两年承办了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的比赛,取得了六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喜人成绩。通过大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辅导学生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高涨,考试合格率、证书获取率明顯提高。今后,学校还应继续发挥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选派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以比赛为契机,吃透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促进课程整合和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首先,将理论课程进行整合,避免课程间的重复和不必要交差,例如将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两门课整合为老年人生理结构与机能课程,既突出正常老年人各系统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又压缩了课时。其次,学校争取政府和企业多方面支持,设立专项建设资金,保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建立理疗室、洗浴室、家庭护理室、活动健身室、文化娱乐室等,着重学生技能的训练[6]。此外,借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政企合作的经验:(1)发挥政府工作职能,开展爱心助老和志愿者公益服务活动,搭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训平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2)专业核心课程依靠企业,建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的学做一体模式;(3)大三学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可有效利用校外实训资源,既利于学生明确学习难点和侧重点,又有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5]。
   (四)建立强大的专业教学团队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深造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培训。其次,学习成果的落地和对接。教师学成归来,一定要有机会将所学用于教学实践和经验推广。此外,学校可将行业精英和学术带头人请进来,为教师传授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也可以让老师深入养老机构学习,实现双向兼职、教师互聘、定期轮岗以提高我校师资水平[7]。最后,组建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分布合理、数量充足、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以及教学方案、方法的具体落实和评价工作;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重要的参与和智囊作用,专兼互补方能推动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总之,我国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条件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可谓未备先老,未富先老。如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养老专业人才是各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替子女尽孝,给老人关爱”的专业养老人才为宗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林.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0):132,151.
   [2]王琴茹,包丽萍,张艳妮,等.陕西省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陕西工运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1):162-164.
   [3]张毓,陆琦,周聪聪.我国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保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9):1-3.
   [4]丁为斌.两岸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17(29):204-206.
   [5]陈琦,石莹.校政企合作共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3):106-109.
   [6]袁慧玲.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家庭服务,2017(10):56-58.
   [7]刘永兵,薛慧萍.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在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护理学人才培养中应用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6):18-20.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社会转型及网络社会的飞速發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更容易受到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且存在不确定性,高职学生党员也不例外。那么,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处境,加强高职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一共识性认知,在分析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提升高职学生党员党
期刊
[摘 要] 與高中教育教学不同,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专业性的优质人才,中职教育的侧重点必须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各行各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对人才的要求也比以往更为严格,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思想道德、团队精神、职业荣誉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任何时期,语文教育都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这与新
期刊
[摘 要] 现代学徒制在我校的实施过程中,对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从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网店运营班教学实践分析入手,着重介绍以对接市场为导向的中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剖析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电子商务;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网店运营;教学实践探究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作弊案越来越多、方法五花八门,屡禁不止。各高校为解决该现象,纷纷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制约学生的不良行为,从中看出高等教育法规在指导学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行为的重要作用。以河南省郑州市2011年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作弊案为例,分成三大部分:首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寻找争议的焦点;其次,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最后,对高等教育法规的建设提出相
期刊
[摘 要] 中职计算机专业班的《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第三版)》教学中发现学生在For循环语句的理解及应用环节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用For循环语句进行程序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详细分析问题原因,通过深入剖析For循环语句格式,探索总结在用For循环语句进行程序设计时将对For循环语句格式的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巧妙结合的方法心得,提出“Visual FoxPro
期刊
[摘 要] 高职质量型扩招,需要高职院校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与承德市政府林业部门合作举办园林技术专业全日制在职人员大专班,探索并构建“校政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林业行业产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经验做法。该模式对高职扩招后开展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类生源培养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扩招;校政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但是经过调研发现相对统招生,分类招收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执行力不足、学习心态不正等问题。围绕给程度较差的学生补课、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变考核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提升分类招生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  [关 键 词] 分类招生;学习能力
期刊
[摘 要]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应用该模式教学的案例较少。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Photoshop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微课实施翻转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解决问题、课后巩固强化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关 键 词] 微课;翻转课堂;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正面积极向上的工匠精神,既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又是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需求。为全程、全过程和全方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促成能工巧匠的大量涌现,课题组针对叉车司机岗位,将工匠精神融入叉车驾驶与操作实训课程,发现融入工匠精神的实训任务,更利于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匠精神培育,更能促进和激发学生对操作标准的把握和破解更高难度任务的精神追求。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实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概念的不断兴起,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学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以“python可视化”课程为例,实践基于两个信息化平台的教学模式,并在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上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累积的真实数据多方面考核学生能力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探究;多元化考核;python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