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涉及安全行车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其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最为关键。驾驶技能固然重要,可安全驾驶的心理因素的成熟更为重要,驾驶员如何对待和克服驾驶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保证行车安全,与驾驶员的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动机有很大关系,应当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用心探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途径,才能真正保证文明行车,安全行车。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素质;事故
1 驾驶员心理分析
“一个人的心理是一定时期心态活动的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动,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如果驾驶员拥有的不健康心理将会直接影响到驾车的安全,是极易造成车辆安全事故的“危险源”。以下便是几种常见的不健康心理。
1.1 随意心理。这种心理类型的驾驶员多表现在开车时不够聚精会神,随心所欲,东张西望,精力外移,随意吸烟、吃东西、听歌,甚至与旁人闲谈、挑逗、玩耍、打闹等等,这些不良恶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高危隐患。
1.2 自大心理。一些老驾驶员认为自己驾车资格老,开车时间长,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就掉以轻心,驾车就“想当然”的执行,抱着不会出事的理念猛开快车,殊不知有些安全事故恰恰就是发生这些心态的人身上,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1.3 懒惰心理。这样心态的驾驶员主要表现在于偷懒不勤动的情况下,有些车辆不是自动档的,一些驾驶员却将其当成了自动档来操作,心里就图省力、图方便,自作聪明,因而违规违章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也有另一种情况,在跑长途时,一些驾驶员自以为是,耍个性,怕麻烦,驾驶车时不扎安全带,认为扎好了操作起来不灵活、不方便,身体也很难受。这都是容易成为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1.4 麻痹心理。据调查,大部分车辆事故都是因为酒后驾车所致的,一些驾驶员一喝醉了酒就是“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了,那些交通规则、“五条禁令”等的安全规定也被酒精“麻醉”了,这种情况下驾驶车是造成恶劣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1.5 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违章驾车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总认为“安全事故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只要稍加注意,是不会出现安全事故的”。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仍要坚持错误的选择。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有经验的驾驶员之中,自认为运气好,每次侥幸的成功,为下一步的侥幸增加了几分信心,这样就形成了叠加恶性,逐渐导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的感情、情绪常常支配着人的行动,情绪高涨,头脑清晰,思路明朗,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可能迎刃而解。反之,当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做事情就可能受到阻力。
2 提升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预防事故发生
驾驶员安全心理的塑成,与人的知识水平,经验性格等诸多因素有关,在行车时,能够遵章驾驶,排除各种干扰,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全身放松,树立“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的行车理念,才能从心理上升华自己的行车境界。
2.1 尊重生命。驾驶员应该比其他职业人员更具爱心,对人的生命更加热爱生命和尊重。如果没有对生命没有足够的热爱,潜意识里提升心理素质的需要和动机是不强的,再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他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
2.2 学习法规。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2.3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升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效果。在那个时刻,你没有时间思考,本能上会采取是直接也就是最简单的技能。对简单技能要领要多熟悉。别忽视淡忘了。在刹那间是刹车还是踩油门,是停车还是避让,简单的动作和判断,却最能显示一个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因此要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认识和掌握“信息处理特性”,驾驶员无论是在滩区或在路上行驶,他的行动过程首先是收集各种情报、情况予以预测,作出判断,然后才是行动,欲使行动无误,关键在于收集各种情况,在驾驶中自觉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驾驶行为。
驾驶员不但要掌握车辆行驶特性,还要熟悉自己车辆性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条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汽车的各种特性、车速、马力、车身质量都相应提高,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和制动的方向性及慣性力都需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安全行车中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做到出车前想一想,看一看,坚持途中检查和回来后保养,掌握安全行车系统知识增强安全行车意识。
2.4 提高果断力,减少犹豫不决,提升沉着和果断的品质对驾驶员而言,犹豫不决是行车之大忌。更容易犹豫不决,会车时对道路和对方的车宽心里没数,能不能安全通过心里没底;在超车时能不能超过去,到底是立刻超还是等一会再超,一时拿不定主意;在通过交叉路口时,正好赶上信号即将切换,是加速通过还是停车等候;特别是在通过无信号灯指挥的人行横道线时,有的行人见有来车,即想抢在车前快速经过,又怕出现意外便立刻停下来,甚至出现走了几步又往回走的反常现象,而行人的欲走欲停,也会让驾驶员手中的方向盘左右摇摆,不知道是应当加油还是应当刹车,是加档还是减速。在许多复杂的驾驶环境下,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就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要记住一个最简单、最安全、最有效的操作方法:赶快减速,将脚置于刹车踏板上,随时准备停车。
2.5 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蔑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具备坚强的意志,须经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才能修养成的。在脑中长期坚持和保持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在驾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车辆驾驶中的各种困难,处理好复杂的道路和环境情况,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
结束语
安全行车百万公里的驾驶员在我国家是很多的。他们的安全法宝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准确判断机械运行状况的能力。面对我国道路交通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名驾驶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法规,适应新的形势。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技术素质并存才是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做到安全行车的必备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刘杰.关于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确保行车安全的探讨[J].科学风,2009.
[2]孟绍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安琦.汽车驾驶员的健康要素对安全行车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素质;事故
1 驾驶员心理分析
“一个人的心理是一定时期心态活动的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动,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如果驾驶员拥有的不健康心理将会直接影响到驾车的安全,是极易造成车辆安全事故的“危险源”。以下便是几种常见的不健康心理。
1.1 随意心理。这种心理类型的驾驶员多表现在开车时不够聚精会神,随心所欲,东张西望,精力外移,随意吸烟、吃东西、听歌,甚至与旁人闲谈、挑逗、玩耍、打闹等等,这些不良恶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高危隐患。
1.2 自大心理。一些老驾驶员认为自己驾车资格老,开车时间长,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就掉以轻心,驾车就“想当然”的执行,抱着不会出事的理念猛开快车,殊不知有些安全事故恰恰就是发生这些心态的人身上,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1.3 懒惰心理。这样心态的驾驶员主要表现在于偷懒不勤动的情况下,有些车辆不是自动档的,一些驾驶员却将其当成了自动档来操作,心里就图省力、图方便,自作聪明,因而违规违章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也有另一种情况,在跑长途时,一些驾驶员自以为是,耍个性,怕麻烦,驾驶车时不扎安全带,认为扎好了操作起来不灵活、不方便,身体也很难受。这都是容易成为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1.4 麻痹心理。据调查,大部分车辆事故都是因为酒后驾车所致的,一些驾驶员一喝醉了酒就是“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了,那些交通规则、“五条禁令”等的安全规定也被酒精“麻醉”了,这种情况下驾驶车是造成恶劣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1.5 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违章驾车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总认为“安全事故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只要稍加注意,是不会出现安全事故的”。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仍要坚持错误的选择。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有经验的驾驶员之中,自认为运气好,每次侥幸的成功,为下一步的侥幸增加了几分信心,这样就形成了叠加恶性,逐渐导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的感情、情绪常常支配着人的行动,情绪高涨,头脑清晰,思路明朗,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可能迎刃而解。反之,当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做事情就可能受到阻力。
2 提升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预防事故发生
驾驶员安全心理的塑成,与人的知识水平,经验性格等诸多因素有关,在行车时,能够遵章驾驶,排除各种干扰,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全身放松,树立“慢就是快,快就是慢”的行车理念,才能从心理上升华自己的行车境界。
2.1 尊重生命。驾驶员应该比其他职业人员更具爱心,对人的生命更加热爱生命和尊重。如果没有对生命没有足够的热爱,潜意识里提升心理素质的需要和动机是不强的,再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他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
2.2 学习法规。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2.3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升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效果。在那个时刻,你没有时间思考,本能上会采取是直接也就是最简单的技能。对简单技能要领要多熟悉。别忽视淡忘了。在刹那间是刹车还是踩油门,是停车还是避让,简单的动作和判断,却最能显示一个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因此要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认识和掌握“信息处理特性”,驾驶员无论是在滩区或在路上行驶,他的行动过程首先是收集各种情报、情况予以预测,作出判断,然后才是行动,欲使行动无误,关键在于收集各种情况,在驾驶中自觉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驾驶行为。
驾驶员不但要掌握车辆行驶特性,还要熟悉自己车辆性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条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汽车的各种特性、车速、马力、车身质量都相应提高,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和制动的方向性及慣性力都需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安全行车中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做到出车前想一想,看一看,坚持途中检查和回来后保养,掌握安全行车系统知识增强安全行车意识。
2.4 提高果断力,减少犹豫不决,提升沉着和果断的品质对驾驶员而言,犹豫不决是行车之大忌。更容易犹豫不决,会车时对道路和对方的车宽心里没数,能不能安全通过心里没底;在超车时能不能超过去,到底是立刻超还是等一会再超,一时拿不定主意;在通过交叉路口时,正好赶上信号即将切换,是加速通过还是停车等候;特别是在通过无信号灯指挥的人行横道线时,有的行人见有来车,即想抢在车前快速经过,又怕出现意外便立刻停下来,甚至出现走了几步又往回走的反常现象,而行人的欲走欲停,也会让驾驶员手中的方向盘左右摇摆,不知道是应当加油还是应当刹车,是加档还是减速。在许多复杂的驾驶环境下,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就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要记住一个最简单、最安全、最有效的操作方法:赶快减速,将脚置于刹车踏板上,随时准备停车。
2.5 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蔑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具备坚强的意志,须经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才能修养成的。在脑中长期坚持和保持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在驾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车辆驾驶中的各种困难,处理好复杂的道路和环境情况,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
结束语
安全行车百万公里的驾驶员在我国家是很多的。他们的安全法宝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准确判断机械运行状况的能力。面对我国道路交通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名驾驶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法规,适应新的形势。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技术素质并存才是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做到安全行车的必备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刘杰.关于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确保行车安全的探讨[J].科学风,2009.
[2]孟绍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安琦.汽车驾驶员的健康要素对安全行车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