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万名山东学生流亡迁台事件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山东解放前夕曾发生大批大、中学生流亡上海、台湾事,先是齐鲁大学一批学生在校长吴克明等带领下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后又流亡去杭州、福建。接着烟台八个中学两千多师生离烟台南下,我的外甥曲宝生当时在烟台第八中学上学,也在其中。一路上不断有山东各地中学学生加入,人数不断增加,11月到达上海时已聚集了山东大、中学生将近万人。我当时在上海上高中,和宝生见了面。他后又随队伍继续南下,到江西、湖南后就与我失去联系,从此杳无音信。最近几位台湾作家发表了关于这些学生后来艰辛历程的纪实著作,如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管仁健的《台湾白色恐怖第一大案:澎湖案》等,我才知道这八千多师生后来从广州出发,想去台湾,在经澎湖时遭国民党镇压,发生七一三事件。带头的一些师生以“共党匪谍”罪被国民党枪杀,大部分学生被迫当兵,一部分学生在澎湖军队子弟学校上学。不过后来大部分都转了业,送去台湾上学。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八千子弟基本上已在台湾安家立业,成为台湾社会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少数人通过自己努力成了名人,如历史学家张玉法、文学家尉天骢、作家张放等。我的外甥曲宝生,他上世纪60年代在台大法律系毕业后也成为台湾法律学家。这些人现都已垂垂老矣。其中有些人曾回大陆探过亲,并追忆当年背井离乡的情景;他们大多数至今都怀着不能割舍的故土情结,思念家乡。上述这几本著作发表后,在台湾以及全世界华人中引起极大反响。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总的基调都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我希望国内的教育家和史学家们也能关心60多年前发生的这起事件,既不必刻意炒作,也不必隐瞒真相,理性地分析和面对这个问题。以下我从一个平民百姓角度,追记我所知道的这段史实。
  
  齐鲁大学和烟台中学师生
  南下流亡至上海
  
  山东在解放前夕大批学生流亡南迁,首先从齐鲁大学开始。齐大成立于1904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成立的一所教会大学,当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有“北燕(燕京大学)南齐”之称。下设理学院、文学院、医学院和闻名全国的国学研究所。如老舍、钱穆、顾颉刚、孙伏园等名家都先后来校(所)讲学。齐鲁大学的医学院曾先后培养了一千余名医护人员——包括一批获国外学位的医学名家在内,为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1945年吴克明出任校长。他是位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1937年抗战爆发时,学校曾在吴等教师带领下迁至内地四川上课。抗战胜利后学校回迁济南。1948年7月济南解放前夕,为避战火吴克明又带领学校师生南迁。他们先乘民航飞机去青岛,然后又坐船到上海。到上海后犹豫不决,没有一个明确去向。一大帮男女大学生在街上闲逛,成了当时上海滩一道风景。吴和一部分师生则借住在上海的山东会馆。当时山东会馆和齐鲁学校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员景德①和武训学校校长、民主人士李士钊都劝告吴克明应尽快决断下一步的去向:上策是原路回济南,中策是留上海等待解放,下策是继续流亡,找一个远离战火的地方继续办学。但最后吴采取的是下下策:一部分文理学院滞留在杭州,医学院流亡到了福州。全国解放后,华东军政委员会责令吴克明把学校和学生带回济南。1952年院系调整时,齐大被撤销。1957年反右时吴被打成右派,1963年平反,文革中又受迫害,于1977年9月含冤去世。
  齐鲁大学事件后,紧接着发生烟台八个中学约两千多人流亡南方事件。这八个中学联合组成烟台联合中学,共推张敏之为联中校长。在张带领下经济南、徐州、南京到达上海。一路上不断有山东其它中学(如济南五所中学、昌维中学、沂水中学等)的师生加入。甚至还有少数小学生(如宝生的夫人王连章,当时还是沂水的小学生)也加入南下的队伍。1948年11月到上海时已聚集八千余人。他们一部分就住山东会馆,其他则分别借住上海卢湾各学校。
  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到上海,自然对这五光十色的大城市感到好奇。但这些中学生大都是集体进出,很少像齐鲁大学生那样三三两两地在马路上闲逛。每天晚上和假日还借齐鲁学校的教室上课。经常有上海的山东同乡、学生亲友、新闻记者和各界人士前去观看。当时我家住的是山东会馆房子,我是齐鲁的初中毕业生,因此也经常去看宝生。我记得有一次烟台一位语文老师讲的课是法国都德的爱国名著《最后一课》。又有一次讲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很多旁听者纳闷:老师是想带领学生去世外桃源吗?还是想让学生准备留学美国?(据闻1948年夏国民党政府最后一次招考去美国公费留学生,考题是《请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译成英文》)。不过课堂上学生们全神贯注听课,一点看不出经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以及对前途的担忧。
  宝生是1932年生,比我小一岁。在上海我的父兄即宝生的姥爷和舅舅们竭力劝阻宝生留在上海,和我一起上学。景德和李士钊也对学校师生做了大量工作,力劝学生回山东或留在上海。但宝生执意要随学校走,继续南下。他们想得很简单:我们要读书,所以要跟着学校走;而且老师待我们学生有如父兄,家里尽可放心。他们哪里知道,前面更险恶的人生道路正等待他们!
  
  学生背井离乡与山东推行过“左”的土改政策有关
  
  现在看来,当时这八千多子弟背井离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受国民党宣传影响的一面,包括一些老师对中共政策不理解,还有学生和家长信任老师,渴望继续念书等有关。山东是孔孟故乡,自古以来出过不少文化名人。还有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圣人,而在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中被江青定为“大流氓,大债主,大地主”的武训的行乞兴学事也发生在山东。家长想方设法送孩子上学读书,在山东是有传统的。当时胶东各地很多中学实行寄宿制,学生大都是农家子弟。就像烟台八个中学,教师大都是一些老教员,教课认真。对学生也爱护备至,晚上查岗还经常给学生盖被。学生也把老师看作父兄。所以大多数学生家长比较放心让孩子跟随学校出走。根据最近查阅烟台档案馆、山东省情报资料库等的材料,我认为大批学生出走和康生(还有饶漱石)当时在山东推行一条极左的扫地出门的土改政策有很大关系②。康生当时在胶东等地推行的土改路线中第一条是对地主和富农、大中小地主和恶霸、非恶霸不加区别,一律不给生活出路,扫地出门,有的地区甚至一度发生乱打乱杀现象。其二是扩大打击面,将一部分中农错定为地主、富农。有的地方在复查中贫中找富,“矮子里面选将军”,谁家的地多就斗争谁,甚至错误地提出“中农骨头富农肉,吃了肉啃骨头”的口号。其三违反了共产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比如,没收和分配地主和富农兼营的工商业。有的地方农民直接到城里找资本家算账。烟台市有70名资本家被揪回村批斗。有的作家描写当时胶东农村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毛泽东曾就此事批评了康生。这些都有党史文献可查。
  山东的大、中学生很多家在农村。按阶级成分来算,除地富外,不少是中农或者城市工商业者。他们对将来要回乡参加土改的前景颇为担忧。我姐夫家离我老家(山东蓬莱刘家沟)不到五里地。我记得他家在村里唯一显眼的资产是一头牛。每次我们从上海回老家,宝生就牵着牛到汽车站接我们。另外姐夫在烟台和人合股做点买卖。土改时被定为富农兼资本家,在农村被扫地出门。我于1956年去他家看望时见早已家徒四壁,再加上有一个“叛逃”在外的儿子,历次运动都逃脱不了被批斗和成为专政对象。
  
  流亡师生命运多舛,
  辗转台湾求学
  
  从前面提到的那些著作和报道看来,这批山东流亡中学生后来的命运是很坎坷的。他们后来一路翻山越岭,风雨苦行,饥寒交迫,离上海后辗转南京、杭州、湖南、广东等地,徒步几千公里。看看下面这两段令人心碎的描述:
  “这8000多个青少年,背着行囊,所谓行囊,就是一只小板凳,上面迭条薄被。一二件衣服整个用绳子绑起,再夹二根筷子。到了没有战争的地方,停下来,放下板凳,就上课。通常在寺庙或祠堂里驻点。夜里睡在寺庙地下,铺点稻草。白天每人带着一个方块土板。坐在空地上。把老师围在中心,就开始听讲。用石灰、甚至石块在土板上写字“。(摘自《大江大海1949》)
  “一吃饭我们八个人一桌,一个桌一盆菜。那个盆子又可以洗脸,又当菜盆子了。围在那里蹲在那里,风一吹就满盆子沙子,这样子吃饭。我们那个教室就是宿舍,我们那个铺盖,也没有什么铺的东西,一个被单子铺在水泥地下。晚上睡觉,白天前面有个黑板,老师一本书,我们没有书,我们就写笔记。老师在上面讲,或者写黑板,我们来抄(写字的)。笔,我们就到街上去捡个笔头,铅笔头削一削,就那样写字。但是那时候,我们读书的情绪很高”。(摘自新浪博客《父辈的旗帜,没有终点的流亡》)。
  1949年夏他们到了广州,国民党的要员曾口头上答应他们去台湾读书。没想到了澎湖,就发生七一三惨案。澎湖的国民党司令李振清强行要拉这些孩子当兵。张敏之据理力争,因为事先曾达成协议,同意去台湾念书。不想立遭残酷镇压。张敏之校长、邹鉴副校长和五位学生以“共匪间谍”罪被枪决。一些孩子被装进麻袋抛入大海,一些孩子被捕入狱。其他人除女生和年龄太小的男生送子弟学校念书外,大部分被胁迫当了兵。直至台海局势稍有缓和后,台湾当局才允许他们转业,去台湾上学。可能是长期的艰苦磨练造就了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批学生中很多学习成绩斐然,后来事业有成,一些人成为后来台湾经济“腾飞“的骨干力量。
  张敏之在台湾被蒋介石定为“共党匪谍”,在山东则被认为是国民党余孽,蛊惑学生逃亡的反革命。是是非非,只有留待后人考证判断了。至于八千多子弟在大陆的家庭,估计大多数的“成分”本来不好,再加上家中有“叛逃”分子,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自然少不了受冲击。直到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才被彻底扭转。回想半个多世纪前这批才十四五岁的孩子,大多数不懂世事,更不懂阶级斗争,只是想念点书,憧憬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想不应过分责备。人们总是同情弱者,同情弱势群体。听说现在的台湾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决定在澎湖建一个“七一三事件纪念馆”,以悼念那些牺牲的师生。
  
  多年苦寻外甥下落终圆梦
  
  1948年我在上海读书时和宝生见过一面。后来他随流亡大军继续南下,之后就消息全无。全国解放后,报上曾登载过一条消息,说是国民党胁迫大批学生去台湾或流窜缅甸、越南当兵,继续与人民为敌。当时我们想保生一定在被胁迫之列,但半个多世纪过去仍杳无音信,生死不明。最疼爱他的山东奶奶和上海姥爷都于上世纪50年代去世,弥留之际还惦念宝生,盼回来能见上一面。改革开放后不少去台湾的大陆人陆续回故乡团聚,宝生还是没有消息。直到最近,从网上看到台湾作家写的著作,才知道他肯定去了台湾。我于是在凤凰网和香港中文大学网上写了篇“我的外甥曲喜元(小名宝生),你在哪里”的寻人博客。在这些网和CCTV-4的帮助下终于找到宝生的下落。在通话中宝生向我简述了他大半生的经历。原来,他当了几年兵后转业去台湾上学,60年代在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就在台北从事法律和教学工作,是大陆法(即成文法)方面的专家。80年代初去美国讲学,现在芝加哥定居。据说台大法律系是台湾政要尤其是民进党一些头头的摇篮,陈水扁、蔡英文、吕秀莲、谢长廷、苏贞昌等都是该系毕业生。因此有些台湾人揶揄:“台大法律系是台湾的乱源!”但宝生明确表示,他们这批山东子弟都厌恶台独,都能理性的,本着向前看的观点来看待当年的那段历史。毕竟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中国终有一天会统一的。宝生表示在有生之年准备再来大陆和亲人见上一面,共叙半个多世纪来大家经历的风风雨雨。有条件时也可与大陆的法律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打算回老家祭拜曾为他日夜操心的亲人。
  
   (作者为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周峥嵘
  
  
  注释:
  ①景德(化名钱鸣),山东蓬莱马格庄人。解放前曾是中共特科人员,上海山东会馆和齐鲁学校地下党领导人。曾与日本共产党员中西功合作,取得很多日军重要情报,为解放事业做出贡献。解放后因涉潘(汉年)扬(帆)事件被捕入狱,长达24年。改革开放后冤狱昭雪。李士钊的事迹(以及景德事迹)请参阅《上海地方志》杂志2011年2期我撰写的《解放前上海武训学校成立始末》一文。
  ②关于康生在胶东土改中大搞极左事,主要参考山东省档案馆情报资料库的有关资料。该资料库资料也可直接从山东政府网www.infobase.gov.cn查阅。另外可参考李维民:《康生、饶漱石在山东土改中大搞极左铁证如山》,《炎黄春秋》2003年第9期。曾彦修:《康生在土改中追浮财挖祖坟》,《各界》2011年3期,第80页。美国作家约翰·拜伦,罗伯特·帕克著,顾兆敏等译:《邪恶天才,人间阎王-康生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探讨影响6月龄婴儿智力发育不平衡的因素和寻找更好的教养方式.方法 对近3年本辖区6月龄1356例健康婴儿在定期保健体检时进行测量"婴幼儿发育检查手册"(即Gesell量表),并对其家长的教养方式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个能区发育商数(DQ)纯母乳喂养组的婴儿得分都明显的高于纯人工喂养组(P<0.05);母亲为主要看护人组的婴儿的得分都明显的高于老人或保姆为主要看护人组(P<0.05);母亲
医疗费用保险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所造成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的保险形式,是健康保险范畴的主要内容,其补偿的主要依据是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和分项的医疗费用
现回头看,"文革"歌曲都非常粗制滥造。那首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市宫)创作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好》,靠空洞的口号为"文革"自我壮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呀
综艺节目是一种以娱乐为主旨的节目,现代的青年工作越来越烦重,对于综艺节目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而衍生了许多的互联网综艺节目。游戏与生活体验,职业体验等场景深入结合,
在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组织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烈,同时企业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在中小企业中人员流失情况相对更为严重。如何保留企业中现有的
主要阐述了工矿企业节约电能的重要意义及所能够采取的节约电能的有效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钢材贸易经营模式已经不断扩大和发展。相关的企业投资公司应该深入分析市场的投资形式,加强对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注重日常的规划和管理。钢贸业与钢
浙江是一个经济大省,2002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浙江的保险业也在迅猛发展,2002年全省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寿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