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考;高三历史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47-01
一、高三历史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1 深入了解学生,为启发式教学创造条件。即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其学习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条件和可能,提出与学生内心需求相适应的问题,创设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问题的设置应做到难易适度,这样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把学生身上具有的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
2 善于设疑。有效启发。即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有探求解决矛盾的要求。当学生没有这种积极要求,不能举一反三时,启发式教学是无法进行的。
3 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外,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当学生有求知的要求时,此时,教师既不能生硬地灌输知识,又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仅把问题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沿着一条科学的思维路线,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既能够积极思考,又善于解决问题。
4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并非单纯方式、方法的使用,善于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即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满腔热情地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二、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1 将学科内知识重新整合进行专题启发。历史专题复习是历史高考复习的传统方法。专题复习中,教师应当着重让学生进一步搞清楚历史学科的基本要素,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关键和重难点,系统地学习历史主干基础知识,研究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在头脑中形成可供随时使用的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教师在专题复习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有意识地选择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训练,以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设立历史专题时,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提纲性、涵盖的重点性、视角的新颖性和阐释的理论性。
2 联系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启发。随着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不同学科间的渗透也在不断加强。历史学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天文、历法、生物、建筑、宗教等相关学科,这些可以说是历史学科的外延。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自学,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开阔视野。当学生自身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往往会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如在分析中国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沿海大城市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看,当地水资源、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这里资本主义较早萌芽,列强最早在这些地区设立通商口岸;从政治学科的角度看,当地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潜力大。这样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历史现象。
3 运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启发。近年来高考命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大了考核学生比较能力的力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灵感,使其善于发现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相关的可比较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对同一时朗中外历史事件的比较,以及不同吋期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的比较,在比较中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寻找事件的共同特征,把握历史事件特有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使学生比较思维的火花绽放。如可要求学生从航行时间、次数、规模、目的、影响等方面将“郑和下西洋”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列表比较,在比较和思考中使学生认识到:郑和的远航比欧洲此类航行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其加强了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却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扩大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和比较材料进一步思考、分析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使中国与“西洋”各国在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而“新航路的开辟”则使世界统一市场形成。通过思考,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了答案:当时的中国与“西洋”各国均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相互之间在经济上没有依赖性,缺乏紧密联系的基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与“西洋”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而不是殖民掠夺,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而“新航路开辟”时,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掠夺财富,开辟市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国家在世界各地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经济上逐步形成了统一市场,政治上则产生了殖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47-01
一、高三历史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1 深入了解学生,为启发式教学创造条件。即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其学习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条件和可能,提出与学生内心需求相适应的问题,创设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问题的设置应做到难易适度,这样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把学生身上具有的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
2 善于设疑。有效启发。即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有探求解决矛盾的要求。当学生没有这种积极要求,不能举一反三时,启发式教学是无法进行的。
3 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外,还要善于启发引导。当学生有求知的要求时,此时,教师既不能生硬地灌输知识,又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仅把问题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沿着一条科学的思维路线,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既能够积极思考,又善于解决问题。
4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并非单纯方式、方法的使用,善于运用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即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满腔热情地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二、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1 将学科内知识重新整合进行专题启发。历史专题复习是历史高考复习的传统方法。专题复习中,教师应当着重让学生进一步搞清楚历史学科的基本要素,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关键和重难点,系统地学习历史主干基础知识,研究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在头脑中形成可供随时使用的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教师在专题复习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有意识地选择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训练,以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设立历史专题时,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提纲性、涵盖的重点性、视角的新颖性和阐释的理论性。
2 联系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启发。随着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不同学科间的渗透也在不断加强。历史学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天文、历法、生物、建筑、宗教等相关学科,这些可以说是历史学科的外延。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自学,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开阔视野。当学生自身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往往会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如在分析中国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沿海大城市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看,当地水资源、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这里资本主义较早萌芽,列强最早在这些地区设立通商口岸;从政治学科的角度看,当地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潜力大。这样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历史现象。
3 运用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启发。近年来高考命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大了考核学生比较能力的力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灵感,使其善于发现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相关的可比较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对同一时朗中外历史事件的比较,以及不同吋期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的比较,在比较中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寻找事件的共同特征,把握历史事件特有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使学生比较思维的火花绽放。如可要求学生从航行时间、次数、规模、目的、影响等方面将“郑和下西洋”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列表比较,在比较和思考中使学生认识到:郑和的远航比欧洲此类航行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其加强了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却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扩大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和比较材料进一步思考、分析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使中国与“西洋”各国在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而“新航路的开辟”则使世界统一市场形成。通过思考,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了答案:当时的中国与“西洋”各国均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相互之间在经济上没有依赖性,缺乏紧密联系的基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与“西洋”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而不是殖民掠夺,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而“新航路开辟”时,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掠夺财富,开辟市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国家在世界各地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经济上逐步形成了统一市场,政治上则产生了殖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