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通过培养与引导,提高学生自动力与自我教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日渐成为新时代教学模式的主导力量。将其引入小学科学教育中,发掘和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是立德树人、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本文从启发式教学的时代内涵,启发式教学法对于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以及啟发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三个方面出发,以发展的眼光为启发式教学法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与融合应用提供角度。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兴趣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63-01
科学教育是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不断更新体现了国家对于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继续发展与终身学习打好夯实的基础,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心,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所在,即加强实践、扩大沟通、形成自主、培养兴趣,因材施教以使其各得其所。
1.启发式教学的时代内涵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苏格拉底在其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强调,教师不应当将具体的知识内容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通过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去寻找知识,提高其认识、发展的能力。这一由 “精神产婆术”过渡而来的教学方法直白却值得深思。现成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学习的最高上限,通过归纳经验,学会如何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唤醒兴味,用自由激活创造力
有道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如何“启”,怎样“发”才是当下启发式教学的研究焦点。在陶行知看来,治学讲求一个“兴”字,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去理解每一位学生,通过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解放创造力,提高教学的质量与实效。
2.启发式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联系发展观指导科学教育的触类旁通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学记》中,对于启发式教学提出过“比物丑类”的原则,即事物与事物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也要求老师通过联系、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科学教育的融会贯通。
(2)实践探究实现科学教育的认知渗透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是帮助思维尚未成熟的孩童理解知识,认知世界的有效手段。课本的内容与课堂的局限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启发式教学提倡让学生们亲身经历科学研究活动,在实践中去感知,去积累。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遵循生活即教育的实践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参与感与沉浸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因材施教践行科学教育的生本理念
回归学生本位是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同一本教材拿在不同的孩子手中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在科学教育中,关注学生个人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将生本理念贯穿于科学教育的始末。
3.启发式教学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灵活匹配教学方法
灌输式教学方法已成为过去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甚至与学生共同探讨才是当代教育的推崇模式。因人而异是人文学科的特点,为不同的孩子制定匹配的教育方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作用下,对孩子们的思维框架与科学观念进行积极的塑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自主思考的习惯。
(2)多媒体辅助,直观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丰富的条件。小学课堂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与教学仪器成功将学校教学与网络原生的Z 时代对接,盘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打开理解课本内容的新角度。
(3)创设实验情景,自主动手实现自我价值
实验活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体现。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既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们的科学创造能力,也通过团队协作与自主思考为学生自行发挥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4.结束语
求知欲与好奇心是人不可改变的特性。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小学教育,把灌输知识转换为兴趣引导,以学生为本,通过做中学、学中思,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以实现个人价值,助推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慧玲.艺术设计教育中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27):151
[2]王雪焕.高中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9(01):113
[3]许梦珂.浅谈《学记》中的教学法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1):113
[4]邹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J].科技风,2019(27):19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兴趣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63-01
科学教育是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不断更新体现了国家对于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继续发展与终身学习打好夯实的基础,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心,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所在,即加强实践、扩大沟通、形成自主、培养兴趣,因材施教以使其各得其所。
1.启发式教学的时代内涵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苏格拉底在其启发式教学思想中强调,教师不应当将具体的知识内容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通过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去寻找知识,提高其认识、发展的能力。这一由 “精神产婆术”过渡而来的教学方法直白却值得深思。现成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学习的最高上限,通过归纳经验,学会如何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唤醒兴味,用自由激活创造力
有道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如何“启”,怎样“发”才是当下启发式教学的研究焦点。在陶行知看来,治学讲求一个“兴”字,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去理解每一位学生,通过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解放创造力,提高教学的质量与实效。
2.启发式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联系发展观指导科学教育的触类旁通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学记》中,对于启发式教学提出过“比物丑类”的原则,即事物与事物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也要求老师通过联系、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科学教育的融会贯通。
(2)实践探究实现科学教育的认知渗透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是帮助思维尚未成熟的孩童理解知识,认知世界的有效手段。课本的内容与课堂的局限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启发式教学提倡让学生们亲身经历科学研究活动,在实践中去感知,去积累。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遵循生活即教育的实践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参与感与沉浸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因材施教践行科学教育的生本理念
回归学生本位是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同一本教材拿在不同的孩子手中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在科学教育中,关注学生个人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将生本理念贯穿于科学教育的始末。
3.启发式教学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灵活匹配教学方法
灌输式教学方法已成为过去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甚至与学生共同探讨才是当代教育的推崇模式。因人而异是人文学科的特点,为不同的孩子制定匹配的教育方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作用下,对孩子们的思维框架与科学观念进行积极的塑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自主思考的习惯。
(2)多媒体辅助,直观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丰富的条件。小学课堂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与教学仪器成功将学校教学与网络原生的Z 时代对接,盘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打开理解课本内容的新角度。
(3)创设实验情景,自主动手实现自我价值
实验活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体现。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既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们的科学创造能力,也通过团队协作与自主思考为学生自行发挥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4.结束语
求知欲与好奇心是人不可改变的特性。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小学教育,把灌输知识转换为兴趣引导,以学生为本,通过做中学、学中思,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以实现个人价值,助推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慧玲.艺术设计教育中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27):151
[2]王雪焕.高中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9(01):113
[3]许梦珂.浅谈《学记》中的教学法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1):113
[4]邹飞.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J].科技风,2019(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