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档案学思维张力对于乙太档案理论基础构建的重要性,人的生命有限存在与思维的无限性关系,论证了乙太档案理论建立的基础。
关键词:档案学;思维张力
Abstract: This easy analysis archives thought tension important as for as form ether archives theory foundation, infinitely relation of limited illusions on human life and infinite relation on theory, demonstration theory foundation of ether archives.
Keywords:archives ; thought; tension
人们关于档案学思维的无限将归于档案学历史存在的永恒,思维张力是联结档案学认识与存在的桥梁。一个人只有思维飞跃才能有学术创造的灵感。春秋末期,庄子自喻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盛唐诗人李白驾鹤天游,与月齐飞。“天宫”翱翔于天地间,中华民族圆了飞天之梦,昭示着民族新的腾飞。档案学人要有梦,要让自己的思想飞起来,通达天地永恒,在古老兰台留下自己的足迹。
1.什么是档案学思维张力
档案学人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飞起来,必须具备思维张力。思维张力是探索乙太档案理论的“探空火箭”。人们借助思维张力的“火箭”,在档案学思维空域遨游,由此而步入乙太档案世界,步入档案学存在的无限空间。
人与自然界乃至宇宙万物的物质联系和物质能量交换,是宇宙中和世界上一般的普遍的运动方式和变化形态。杜起权在《河北大学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达到辩证的有机的统一,把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理解为‘自然界同自身的联系’。这种自然的本质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笔者注]可以调节人的创造力’。”人是智能物质的形体,人与自然界各种事物相互关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是人的思维张力所决定的。王天成在《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5期发表署名文章《论中西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文章说:“形而上学根源于人作为有限的生命在追求永恒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张力关系,在这种张力关系中,人试图超越自身的生命有限性而达到永恒性。”人与自然的联系,实质上是两种相互关联的力,即人对自然的关注力度和自然对人的影响力度。一方面,人有理解、掌握和利用自然的主动力;另一方面,自然有需要人理解与掌握的被动力。一旦这种力形成相互联系,就构成了人与自然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结合力。那个时候,档案学人与档案学的自然存在构成了双方力的交换与互动,而二者之间的联系,则是人的思维张力与档案学物质载体张力的互动关系。该种互动关系形成了人与档案物质载体的高度和谐统一,天地人互感互动生成一个档案学存在的物与物相融的有机整体。档案学人以思维张力的无限性凿破档案物质载体的天然形态,在超越自身生命本质的同时到达档案学精神实践空域而认识档案(物质载体)之本源。
从本质上讲,人的思维张力是脑细胞的活跃程度所决定的,人与自然的结合力,一方面是人的脑细胞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内张力,另一方面是人的脑细胞在认识外部自然界时的触觉力。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的大脑细胞(高级智能生物物质)对自然界(有机或无机物质)发生触动的能力,而在同时,自然界又给予人的大脑细胞一个反向触动力,由此构成了人与自然界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的张力,乙太档案信息是形成这种张力的源泉,并成为传递这种张力的中介,成为人与自然物物相联相融的媒体。
2.档案学思维张力的矛盾关系:有限时间与无限空间
高娜在《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上撰文援引马克思的话说:“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无数有限时间之和是时间的无限,时间的无限通达物质存在的永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有限生命(思维)的扩展空间是无限的。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对于时间存在意义上讲,都是“暂住”,不管是万分之一秒存在还是数百亿年存在这么悬殊的时间,微观乙太颗粒或宏观天体在相对空间上的巨大差异,都是由物质存在时间的有限性和物质运动作用空间的无限性所决定的。从抽象概念上讲,宇宙是物质的宇宙,宇宙物质存在是永恒的与无限的存在。但宇宙中具体物体,包括人、自然界和地球的存在,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域占有上都是有限的。
人为什么能够在有限生命期间认识宇宙的永恒与无限呢?
人以有限生命面对无限宇宙和乙太档案永恒存在的认识,关键是依靠思维张力的无限性实现的。档案学人的无限思维张力是客观存在的,是从其一出生就具备了的。否认人类遗传基因对于档案学思维张力的影响和作用,将人的思维张力完全归结为后天努力的结果,思维张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的思维张力无限性取决于人的脑细胞物质智能属性,它虽然与人类进化有关,但关联性不大显著。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人对宏观宇宙和微观乙太颗粒的认识,与现代人的认识本质上差异并不悬殊。那时的人类已经认识到了宇宙物质存在的绝对性和普遍性、世界物质变化的乙太(气)本源性,以及人的生命对宇宙无限存在的有限性。人的思维张力的无限性,足以证明人的脑细胞思维张力的本源不在于人类自身而是取决于宇宙智能物质(乙太档案)存在的永恒和无限。这一点可以得到以下证明:宇宙中并不止地球一个承载文明的星球,仅仅在银河系,就存在着十几万个类似地球的文明星球,而在宇宙中则存在无数个文明星球。地球文明只能“暂驻”在宇宙中几十万年的时间,宇宙中文明星球处于时时刻刻生生灭灭变化不止的运动过程之中。无数的文明星球孕育产生于星云状态之中,无数的文明星球由新生走向成熟之中,无数的文明星球处于重归星云状态之中。那么,新生的文明星球与已经化为乙太的原星球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呢?其一,新生的文明星球上面的某些智能物质是由已经化为乙太的原文明星球中的智能物质(乙太档案)组合而成的,它上面的智能物体的思维张力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原文明星球智能物体思维张力。其二,两个星球智能物体都是宇宙中乙太档案混合物体,两个星球上面的智能物体的思维张力都来源于乙太档案的智能物质属性。笔者之所以不惜笔墨分析论证档案学人的思维张力源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说明:档案学人的思维张力首先是遗传基因,任何一个档案学人的先天智能与思维张力的潜能是几乎不存在差异的;档案学人对于档案学术原创力的表现,基本在于后天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档案学人的思维张力在于自身智能开发,在于对档案学术的执著和创新意识。归根结底,是在有限的生命存在过程中,能否尽量打开思维张力而进入档案学的无限空间。 3.档案学思维张力的发挥与反馈
人的思维张力最初只是一种潜质(或潜能),只有在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学术研究中充分发掘才能成为现实思维能量。没有知识和创新动力,没有想象力、洞察力和穿透力,思维张力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知识对于思维张力的发掘是很重要的,但是,人获取了一定知识不一定同时具备了思维张力,这是因为知与识是有差别的。真正将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维张力的人是少数。人有了思维张力,还要看他运用到何处,是谋求权贵名誉金钱,还是为了档案学术创新。档案学人思维张力正确发挥与应用,同时是与人的价值观和学术道德密切联系的。中国古代人讲厚德载物,特别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对于思维张力发挥的重要性。强调道德对于档案学思维张力效果的反馈十分重要。事实上,道德修养与档案学术原创是密切关联缺一不可的。世界上,历史上,任何一个缺失道德、心术不正的人,不可能有任何的档案学术创新。缺德的人只有心术而无学术。
档案学人谋求档案学术创新的条件很明确:一是知识,二是道德,三是思维张力,三者具备,档案学术原创必然实现。当前档案学术原创动力匮乏,原创成果稀少,重要原因是学术道德的缺失。我们应当重构档案学术道德谋求档案学术原创思维张力的实现。
4.档案学思维张力与社会世俗阻力
与档案学术创造思维张力相对立的是社会世俗阻力。一种新的档案学理论面世,往往与传统观念和旧的理论相互对立。学术新观点与某些当权者思想抵触,如中世纪“日心说”与政教合一罗马教皇的“地心说”对立,导致天文学家布鲁诺被火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的人口限制论与当政者的“人口非限制论”对立,人被批判,理论遭否定;青年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基因变异理论与当时正统的“物种繁衍不变论”相悖,以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档案商品条件论”与业界学术权威的“档案非商品论”相对立而遭封杀。档案学术创造的社会阻力决定了一种全新的档案学理论,需要以自身顽强的思维张力和不可战胜的生存活力与之对抗,冲破阻力而立足于档案学术领域。如同一颗松树种子在石块下萌芽,屈伸成长,最终将石块掀翻而获得阳光雨露成长为千年巨松一样,档案学术原创理论从产生到确立,一定要经历复杂曲折、种种挑战与风险,但是,档案学新理论必然要战胜旧理论,对旧的理论取而代之。每当一种理论风险和阻力消失,又有一种新理论向其发出挑战,而导致该理论被否定。这是由思维张力所推动的档案学理论否定之否定,形成新陈代谢不断向前发展的态势。
5.档案学思维张力的表现形式
档案学思维张力表现为内张力,人冲破自我约束,从内到外产生大的思维能量,孕育出档案学术原创成果;同时表现出外张力,冲破社会世俗种种阻力,战胜旧思想,对旧的档案学术理论取而代之。如果兰台学人缺乏悟性,则无档案学原创内动力;如果兰台学人缺乏自信自强,则档案学原创外动力缺失。档案学思维张力又具体分解为想象力、穿透力和洞察力。
5.1 档案学思维想象力
档案学思维想象力,是人的大脑细胞激活与活跃运动的能力。档案学精神实践动力源泉,档案知识产品的劳动和再生产,全是由档案学人的思维活动实现的。有些人善于重复性或惯性思维、正向思维,而少数人善于创造性非惯性逆向思维。前者思维主要是思维归纳与综合能力的体现;后者思维主要表现为想象能力。想象思维无拘无束,积蓄思维能量,等待灵感突发,寻求理论突破。这种思维联想与思维因素聚合能力非常强,而且,许多联想是非常规和无级跳跃式的,就是说,脑瓜转得非常快,一般人转不过弯,思想赶不上趟,不可理喻,甚至称之为怪异。牛顿专注苹果落地,由此联想到地心引力和其他物体自由落体。在几乎没有太空观测手段情况下,哥白尼想象出了地球是一个在太空围绕太阳旋转的球体,形成了日心说,而伽利略依据日心说继续推理出太空引力理论,破解了牛顿对地球转动动力源的疑惑。爱因斯坦则想象出了“物体运动超过光速后时间倒流”和“空间物质万有引力导致光束弯曲”的理论。包括乙太档案理论在内的上述某些理论,对于传统观念都是难以理解和难以接受的。它们有的已经得到科学实践验证,有的可能还要等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得到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想象力不受任何条件约束,具有无限能量。某一项科学试验证明:人们的大脑思维潜力只运用了不到10%,大多数人的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休眠未激活状态,大多数人的想象力没有发挥和表现出来。
儿童非常天真,会想象出许多奇异的事情,比如鱼在天上飞,会长出鸟的大树,等等,童真的想象力是不受任何约束的。但是,大多数人成年之后,知识多了,思维定式形成了,想象力也基本上丧失了。笔者在二十多岁时,因为读了达尔文、赫胥黎的书,提出了无机物茶杯与人体互感互融的问题,被不少人耻笑。而不经意间说出一句黑格尔名言,被许多人当做笑料狂笑不止。人成年了,似乎就必须按照成年人的思维定式去想问题,去讲话,否则就是胡说八道。更进一步,是要求每一个人大家怎么去想,你就应当怎么去想;大家怎么去做,你就应当怎么去做,循规蹈矩,不要标新立异,不能异想天开。异口同声、万众一心是东方民族的思维和处事习惯。东方民族中的许多人是不愿意独立思想的,这是民族思维惰性,也是近代东方民族大理论家、科学巨匠极为少见,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东方民族罕见的社会历史原因。
想象力对于科学发明、档案学术原创是难能可贵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不具有想象力的民族,尽管历史悠久,但文化自觉和思维创新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民族文化复兴的决策,国家应当倡导文化想象力,鼓励自由做人,独立思想。文化复兴应当立足于想象力的发掘,才是民族文化振兴的根本所在。
5.2 档案学思维穿透力
档案学思维张力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穿透力。通俗一点讲,思维穿透力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把一个人的思想看懂,本质看透。在档案学术研究中,笔者研究乙太档案,就是把档案的本源找到,把档案的本质说清楚。孙悟空穿透白骨精妙龄女子外貌,看到一具白森森骨架,就是思维穿透力。唐僧、猪八戒、沙僧对白骨精的真实面貌都不能看透,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思维穿透力。人的思想具备穿透力,必须掌握哲学。哲学有一种思维方法叫抽象,穿透力也叫抽象力。什么叫抽象?就是列宁所说的对事物科学的本质的认识。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都存在着表面现象,如,风吹麦浪,美丽的罂粟花开,鸟儿展翅飞翔,鱼在水中游,人们穿着各种款式颜色的服装……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假象,如,海市蜃楼、双日当空,还有许多文艺表达形式,如,女娲补天、唐朝仕女飞天、孙悟空大闹天宫。怎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辨别真伪,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依靠人们的思维穿透力。一般来说,人们的社会经验,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很重要,但这远远不够。人们要想抽象事物,穿透事物表面,通过对特殊事物的分析而认识一般事物的本质,必须依靠哲学工具。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专门讲思维穿透路径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人要实现穿透思维,必须将思想意识归零,然后经过中介思维之桥,实现无中生有的转变。这其中的“无”就是抽象,把一般事物的表象统统丢掉,不残留一点原先事物的印象。在短短的思维中介过后,脑海里所展现出来的,不再是以前那些有血有肉丰富情感的事物,而是若干事物共同的本质。比如将人和磁杯都抽象为物质,没有有机和无机之分,是本质完全相同的物质颗粒。档案也是如此,纸质档案、光盘档案、磁盘档案、竹简档案,将它们本质归一、彻底还原,成为乙太档案物质颗粒,档案信息寄存在上面,一个个含有档案信息的物质颗粒,在脑海内外,以至于宇宙空间的混沌中飘逸弥漫,人与天地万物大化同游。 5.3 档案学思维洞察力
档案学思维张力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洞察力。“洞若观火”比喻一个人呆在黑暗的山洞里,观察洞外一堆火,从暗处看明处,当然看得很清楚。洞察力就是指人清晰观察事物的能力。一个人的洞察力,宏观可远至宇宙空间,微观可见宇空中的乙太档案。
人老了,眼花了,原因是眼球玻璃体浑浊,这是人眼睛生理老化规律所决定的。本人小的时候在农村,可见一里地开外的许多事物,大人都说我眼尖。小孩眼无秋波,心若止水,纯洁无比。人要想把事物看得清晰,首先要眼明,但眼明还需要心亮。就是说,你的心必须纯洁,没有杂念。人的洞察力来自哪里?在眼睛又不全在眼睛,关键在思想,眼力取决于心力,是思维洞察力在起关键作用。大至宇宙,小至脑细胞或乙太颗粒,人们所能看见、能够看得清楚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兰台志士谋求档案学术原创,就必须具备思维洞察力。没有洞察力,纸质档案就是纸张与字迹材料的结合物,档案管理人员几乎都清楚。但字迹材料如何与纸张相结合?或者,将一张蓝图放在阳光下暴晒数日,上面的线条、字迹模糊了。这些变化是一秒钟一秒钟产生的,这些微小变化,人的肉眼是难以辨别的。人们将纸质档案用键盘输入计算机,成为电子档案;或者,档案员指尖一动,一份电子档案就在互联网上“飞”到数千公里之外。其间原理是什么呢?人的视觉和心理活动,以及动手操作构成电子档案复杂运动,产生复杂效果,都是十分隐秘,不易察觉的,仅仅依靠眼睛是无法观察和分析的。如果具备了思维洞察力,这些活动过程都可以加以分析和清晰认识。对于乙太档案微观物质(包括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人的心可以观察,通过理论分析、逻辑推导和精神实践等思维方法,将档案微观活动轨迹描述出来。
关注和分析宏观实体档案的微观物质变化,是档案学思维洞察力的集中体现。档案字迹材料与纸张载体结合,或字迹材料在阳光暴晒中渐渐离散,都是物质原子(乙太)的结合或游离运动,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实现的。其结合也罢,离散也罢,人们用眼睛只可知其表面宏观现象,微观变化只能“心解”。心解乙太档案的微观颗粒运动及其各种形态,又必须在大脑里建立乙太档案客观存在与普遍存在的意识,这是心知乙太档案的思维基础,也是建立思维洞察力的关键。其次,人们建立这种洞察力,依靠哲学抽象思维方法,才能由用眼观察过渡到用心观察。人们只有学会了用心观察事物,才能认识档案本源。最后,是人们观察乙太档案的心境必须是纯洁无瑕的。一颗纯净清澈的心才能准确反映出乙太档案的渊源。所以,有些人怀疑乙太档案的客观存在,有些人说无法看到乙太档案,首先是缺乏用心洞察微观档案的能力。
档案学思维张力依靠想象力、穿透力和洞察力结合,构成了档案学思维动力源泉,这是实现档案学术原创的关键之所在。乙太档案存在的空间是无限的,乙太档案在宇宙中的存在是永恒的。一切关于乙太档案的有限认识,都将通达乙太档案的无限存在;一切关于乙太档案的暂住性理论,都将与乙太档案的永恒理念相关联。兰台学人一直走在路上。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来稿日期:2012-02-06)
关键词:档案学;思维张力
Abstract: This easy analysis archives thought tension important as for as form ether archives theory foundation, infinitely relation of limited illusions on human life and infinite relation on theory, demonstration theory foundation of ether archives.
Keywords:archives ; thought; tension
人们关于档案学思维的无限将归于档案学历史存在的永恒,思维张力是联结档案学认识与存在的桥梁。一个人只有思维飞跃才能有学术创造的灵感。春秋末期,庄子自喻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盛唐诗人李白驾鹤天游,与月齐飞。“天宫”翱翔于天地间,中华民族圆了飞天之梦,昭示着民族新的腾飞。档案学人要有梦,要让自己的思想飞起来,通达天地永恒,在古老兰台留下自己的足迹。
1.什么是档案学思维张力
档案学人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飞起来,必须具备思维张力。思维张力是探索乙太档案理论的“探空火箭”。人们借助思维张力的“火箭”,在档案学思维空域遨游,由此而步入乙太档案世界,步入档案学存在的无限空间。
人与自然界乃至宇宙万物的物质联系和物质能量交换,是宇宙中和世界上一般的普遍的运动方式和变化形态。杜起权在《河北大学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达到辩证的有机的统一,把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理解为‘自然界同自身的联系’。这种自然的本质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笔者注]可以调节人的创造力’。”人是智能物质的形体,人与自然界各种事物相互关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是人的思维张力所决定的。王天成在《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5期发表署名文章《论中西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文章说:“形而上学根源于人作为有限的生命在追求永恒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张力关系,在这种张力关系中,人试图超越自身的生命有限性而达到永恒性。”人与自然的联系,实质上是两种相互关联的力,即人对自然的关注力度和自然对人的影响力度。一方面,人有理解、掌握和利用自然的主动力;另一方面,自然有需要人理解与掌握的被动力。一旦这种力形成相互联系,就构成了人与自然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结合力。那个时候,档案学人与档案学的自然存在构成了双方力的交换与互动,而二者之间的联系,则是人的思维张力与档案学物质载体张力的互动关系。该种互动关系形成了人与档案物质载体的高度和谐统一,天地人互感互动生成一个档案学存在的物与物相融的有机整体。档案学人以思维张力的无限性凿破档案物质载体的天然形态,在超越自身生命本质的同时到达档案学精神实践空域而认识档案(物质载体)之本源。
从本质上讲,人的思维张力是脑细胞的活跃程度所决定的,人与自然的结合力,一方面是人的脑细胞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内张力,另一方面是人的脑细胞在认识外部自然界时的触觉力。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的大脑细胞(高级智能生物物质)对自然界(有机或无机物质)发生触动的能力,而在同时,自然界又给予人的大脑细胞一个反向触动力,由此构成了人与自然界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的张力,乙太档案信息是形成这种张力的源泉,并成为传递这种张力的中介,成为人与自然物物相联相融的媒体。
2.档案学思维张力的矛盾关系:有限时间与无限空间
高娜在《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上撰文援引马克思的话说:“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无数有限时间之和是时间的无限,时间的无限通达物质存在的永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有限生命(思维)的扩展空间是无限的。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对于时间存在意义上讲,都是“暂住”,不管是万分之一秒存在还是数百亿年存在这么悬殊的时间,微观乙太颗粒或宏观天体在相对空间上的巨大差异,都是由物质存在时间的有限性和物质运动作用空间的无限性所决定的。从抽象概念上讲,宇宙是物质的宇宙,宇宙物质存在是永恒的与无限的存在。但宇宙中具体物体,包括人、自然界和地球的存在,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域占有上都是有限的。
人为什么能够在有限生命期间认识宇宙的永恒与无限呢?
人以有限生命面对无限宇宙和乙太档案永恒存在的认识,关键是依靠思维张力的无限性实现的。档案学人的无限思维张力是客观存在的,是从其一出生就具备了的。否认人类遗传基因对于档案学思维张力的影响和作用,将人的思维张力完全归结为后天努力的结果,思维张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的思维张力无限性取决于人的脑细胞物质智能属性,它虽然与人类进化有关,但关联性不大显著。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人对宏观宇宙和微观乙太颗粒的认识,与现代人的认识本质上差异并不悬殊。那时的人类已经认识到了宇宙物质存在的绝对性和普遍性、世界物质变化的乙太(气)本源性,以及人的生命对宇宙无限存在的有限性。人的思维张力的无限性,足以证明人的脑细胞思维张力的本源不在于人类自身而是取决于宇宙智能物质(乙太档案)存在的永恒和无限。这一点可以得到以下证明:宇宙中并不止地球一个承载文明的星球,仅仅在银河系,就存在着十几万个类似地球的文明星球,而在宇宙中则存在无数个文明星球。地球文明只能“暂驻”在宇宙中几十万年的时间,宇宙中文明星球处于时时刻刻生生灭灭变化不止的运动过程之中。无数的文明星球孕育产生于星云状态之中,无数的文明星球由新生走向成熟之中,无数的文明星球处于重归星云状态之中。那么,新生的文明星球与已经化为乙太的原星球是一个什么样的联系呢?其一,新生的文明星球上面的某些智能物质是由已经化为乙太的原文明星球中的智能物质(乙太档案)组合而成的,它上面的智能物体的思维张力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原文明星球智能物体思维张力。其二,两个星球智能物体都是宇宙中乙太档案混合物体,两个星球上面的智能物体的思维张力都来源于乙太档案的智能物质属性。笔者之所以不惜笔墨分析论证档案学人的思维张力源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说明:档案学人的思维张力首先是遗传基因,任何一个档案学人的先天智能与思维张力的潜能是几乎不存在差异的;档案学人对于档案学术原创力的表现,基本在于后天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档案学人的思维张力在于自身智能开发,在于对档案学术的执著和创新意识。归根结底,是在有限的生命存在过程中,能否尽量打开思维张力而进入档案学的无限空间。 3.档案学思维张力的发挥与反馈
人的思维张力最初只是一种潜质(或潜能),只有在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学术研究中充分发掘才能成为现实思维能量。没有知识和创新动力,没有想象力、洞察力和穿透力,思维张力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知识对于思维张力的发掘是很重要的,但是,人获取了一定知识不一定同时具备了思维张力,这是因为知与识是有差别的。真正将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维张力的人是少数。人有了思维张力,还要看他运用到何处,是谋求权贵名誉金钱,还是为了档案学术创新。档案学人思维张力正确发挥与应用,同时是与人的价值观和学术道德密切联系的。中国古代人讲厚德载物,特别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对于思维张力发挥的重要性。强调道德对于档案学思维张力效果的反馈十分重要。事实上,道德修养与档案学术原创是密切关联缺一不可的。世界上,历史上,任何一个缺失道德、心术不正的人,不可能有任何的档案学术创新。缺德的人只有心术而无学术。
档案学人谋求档案学术创新的条件很明确:一是知识,二是道德,三是思维张力,三者具备,档案学术原创必然实现。当前档案学术原创动力匮乏,原创成果稀少,重要原因是学术道德的缺失。我们应当重构档案学术道德谋求档案学术原创思维张力的实现。
4.档案学思维张力与社会世俗阻力
与档案学术创造思维张力相对立的是社会世俗阻力。一种新的档案学理论面世,往往与传统观念和旧的理论相互对立。学术新观点与某些当权者思想抵触,如中世纪“日心说”与政教合一罗马教皇的“地心说”对立,导致天文学家布鲁诺被火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马寅初的人口限制论与当政者的“人口非限制论”对立,人被批判,理论遭否定;青年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基因变异理论与当时正统的“物种繁衍不变论”相悖,以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档案商品条件论”与业界学术权威的“档案非商品论”相对立而遭封杀。档案学术创造的社会阻力决定了一种全新的档案学理论,需要以自身顽强的思维张力和不可战胜的生存活力与之对抗,冲破阻力而立足于档案学术领域。如同一颗松树种子在石块下萌芽,屈伸成长,最终将石块掀翻而获得阳光雨露成长为千年巨松一样,档案学术原创理论从产生到确立,一定要经历复杂曲折、种种挑战与风险,但是,档案学新理论必然要战胜旧理论,对旧的理论取而代之。每当一种理论风险和阻力消失,又有一种新理论向其发出挑战,而导致该理论被否定。这是由思维张力所推动的档案学理论否定之否定,形成新陈代谢不断向前发展的态势。
5.档案学思维张力的表现形式
档案学思维张力表现为内张力,人冲破自我约束,从内到外产生大的思维能量,孕育出档案学术原创成果;同时表现出外张力,冲破社会世俗种种阻力,战胜旧思想,对旧的档案学术理论取而代之。如果兰台学人缺乏悟性,则无档案学原创内动力;如果兰台学人缺乏自信自强,则档案学原创外动力缺失。档案学思维张力又具体分解为想象力、穿透力和洞察力。
5.1 档案学思维想象力
档案学思维想象力,是人的大脑细胞激活与活跃运动的能力。档案学精神实践动力源泉,档案知识产品的劳动和再生产,全是由档案学人的思维活动实现的。有些人善于重复性或惯性思维、正向思维,而少数人善于创造性非惯性逆向思维。前者思维主要是思维归纳与综合能力的体现;后者思维主要表现为想象能力。想象思维无拘无束,积蓄思维能量,等待灵感突发,寻求理论突破。这种思维联想与思维因素聚合能力非常强,而且,许多联想是非常规和无级跳跃式的,就是说,脑瓜转得非常快,一般人转不过弯,思想赶不上趟,不可理喻,甚至称之为怪异。牛顿专注苹果落地,由此联想到地心引力和其他物体自由落体。在几乎没有太空观测手段情况下,哥白尼想象出了地球是一个在太空围绕太阳旋转的球体,形成了日心说,而伽利略依据日心说继续推理出太空引力理论,破解了牛顿对地球转动动力源的疑惑。爱因斯坦则想象出了“物体运动超过光速后时间倒流”和“空间物质万有引力导致光束弯曲”的理论。包括乙太档案理论在内的上述某些理论,对于传统观念都是难以理解和难以接受的。它们有的已经得到科学实践验证,有的可能还要等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得到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想象力不受任何条件约束,具有无限能量。某一项科学试验证明:人们的大脑思维潜力只运用了不到10%,大多数人的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休眠未激活状态,大多数人的想象力没有发挥和表现出来。
儿童非常天真,会想象出许多奇异的事情,比如鱼在天上飞,会长出鸟的大树,等等,童真的想象力是不受任何约束的。但是,大多数人成年之后,知识多了,思维定式形成了,想象力也基本上丧失了。笔者在二十多岁时,因为读了达尔文、赫胥黎的书,提出了无机物茶杯与人体互感互融的问题,被不少人耻笑。而不经意间说出一句黑格尔名言,被许多人当做笑料狂笑不止。人成年了,似乎就必须按照成年人的思维定式去想问题,去讲话,否则就是胡说八道。更进一步,是要求每一个人大家怎么去想,你就应当怎么去想;大家怎么去做,你就应当怎么去做,循规蹈矩,不要标新立异,不能异想天开。异口同声、万众一心是东方民族的思维和处事习惯。东方民族中的许多人是不愿意独立思想的,这是民族思维惰性,也是近代东方民族大理论家、科学巨匠极为少见,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东方民族罕见的社会历史原因。
想象力对于科学发明、档案学术原创是难能可贵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不具有想象力的民族,尽管历史悠久,但文化自觉和思维创新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民族文化复兴的决策,国家应当倡导文化想象力,鼓励自由做人,独立思想。文化复兴应当立足于想象力的发掘,才是民族文化振兴的根本所在。
5.2 档案学思维穿透力
档案学思维张力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穿透力。通俗一点讲,思维穿透力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把一个人的思想看懂,本质看透。在档案学术研究中,笔者研究乙太档案,就是把档案的本源找到,把档案的本质说清楚。孙悟空穿透白骨精妙龄女子外貌,看到一具白森森骨架,就是思维穿透力。唐僧、猪八戒、沙僧对白骨精的真实面貌都不能看透,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思维穿透力。人的思想具备穿透力,必须掌握哲学。哲学有一种思维方法叫抽象,穿透力也叫抽象力。什么叫抽象?就是列宁所说的对事物科学的本质的认识。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都存在着表面现象,如,风吹麦浪,美丽的罂粟花开,鸟儿展翅飞翔,鱼在水中游,人们穿着各种款式颜色的服装……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假象,如,海市蜃楼、双日当空,还有许多文艺表达形式,如,女娲补天、唐朝仕女飞天、孙悟空大闹天宫。怎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辨别真伪,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依靠人们的思维穿透力。一般来说,人们的社会经验,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很重要,但这远远不够。人们要想抽象事物,穿透事物表面,通过对特殊事物的分析而认识一般事物的本质,必须依靠哲学工具。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专门讲思维穿透路径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人要实现穿透思维,必须将思想意识归零,然后经过中介思维之桥,实现无中生有的转变。这其中的“无”就是抽象,把一般事物的表象统统丢掉,不残留一点原先事物的印象。在短短的思维中介过后,脑海里所展现出来的,不再是以前那些有血有肉丰富情感的事物,而是若干事物共同的本质。比如将人和磁杯都抽象为物质,没有有机和无机之分,是本质完全相同的物质颗粒。档案也是如此,纸质档案、光盘档案、磁盘档案、竹简档案,将它们本质归一、彻底还原,成为乙太档案物质颗粒,档案信息寄存在上面,一个个含有档案信息的物质颗粒,在脑海内外,以至于宇宙空间的混沌中飘逸弥漫,人与天地万物大化同游。 5.3 档案学思维洞察力
档案学思维张力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是洞察力。“洞若观火”比喻一个人呆在黑暗的山洞里,观察洞外一堆火,从暗处看明处,当然看得很清楚。洞察力就是指人清晰观察事物的能力。一个人的洞察力,宏观可远至宇宙空间,微观可见宇空中的乙太档案。
人老了,眼花了,原因是眼球玻璃体浑浊,这是人眼睛生理老化规律所决定的。本人小的时候在农村,可见一里地开外的许多事物,大人都说我眼尖。小孩眼无秋波,心若止水,纯洁无比。人要想把事物看得清晰,首先要眼明,但眼明还需要心亮。就是说,你的心必须纯洁,没有杂念。人的洞察力来自哪里?在眼睛又不全在眼睛,关键在思想,眼力取决于心力,是思维洞察力在起关键作用。大至宇宙,小至脑细胞或乙太颗粒,人们所能看见、能够看得清楚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兰台志士谋求档案学术原创,就必须具备思维洞察力。没有洞察力,纸质档案就是纸张与字迹材料的结合物,档案管理人员几乎都清楚。但字迹材料如何与纸张相结合?或者,将一张蓝图放在阳光下暴晒数日,上面的线条、字迹模糊了。这些变化是一秒钟一秒钟产生的,这些微小变化,人的肉眼是难以辨别的。人们将纸质档案用键盘输入计算机,成为电子档案;或者,档案员指尖一动,一份电子档案就在互联网上“飞”到数千公里之外。其间原理是什么呢?人的视觉和心理活动,以及动手操作构成电子档案复杂运动,产生复杂效果,都是十分隐秘,不易察觉的,仅仅依靠眼睛是无法观察和分析的。如果具备了思维洞察力,这些活动过程都可以加以分析和清晰认识。对于乙太档案微观物质(包括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人的心可以观察,通过理论分析、逻辑推导和精神实践等思维方法,将档案微观活动轨迹描述出来。
关注和分析宏观实体档案的微观物质变化,是档案学思维洞察力的集中体现。档案字迹材料与纸张载体结合,或字迹材料在阳光暴晒中渐渐离散,都是物质原子(乙太)的结合或游离运动,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实现的。其结合也罢,离散也罢,人们用眼睛只可知其表面宏观现象,微观变化只能“心解”。心解乙太档案的微观颗粒运动及其各种形态,又必须在大脑里建立乙太档案客观存在与普遍存在的意识,这是心知乙太档案的思维基础,也是建立思维洞察力的关键。其次,人们建立这种洞察力,依靠哲学抽象思维方法,才能由用眼观察过渡到用心观察。人们只有学会了用心观察事物,才能认识档案本源。最后,是人们观察乙太档案的心境必须是纯洁无瑕的。一颗纯净清澈的心才能准确反映出乙太档案的渊源。所以,有些人怀疑乙太档案的客观存在,有些人说无法看到乙太档案,首先是缺乏用心洞察微观档案的能力。
档案学思维张力依靠想象力、穿透力和洞察力结合,构成了档案学思维动力源泉,这是实现档案学术原创的关键之所在。乙太档案存在的空间是无限的,乙太档案在宇宙中的存在是永恒的。一切关于乙太档案的有限认识,都将通达乙太档案的无限存在;一切关于乙太档案的暂住性理论,都将与乙太档案的永恒理念相关联。兰台学人一直走在路上。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来稿日期: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