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有效的引导,英语语音学习遇到较多困难。进入初中后,口语上的落差会很大程度上打击留守儿童继续学习英语的信心。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以期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激励语言;口语发音;“发声”练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被留在家中,他们就是我们熟知的留守儿童。陪在孩子身边的往往是年迈的老人,他们只能在生活上照料孩子,但从知识方面却无法胜任引导孩子学习并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角色。英语学习尤其凸显了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劣势。
首先,低年级阶段会有语音语感的感知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孩子去模仿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听磁带模仿是最好的方法,但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及有效的引导,学英语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孩子接下来学习英语会缺乏自信。
其次,孩子课后没有及时巩固,遗忘率比回家复习巩固的孩子遗忘率往往要高。课堂上无法“发声”,这极大地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语法是语言学习中较为枯燥的内容。如果孩子在学习语言上都存在困难,又要学习枯燥的语法,可以想象这些孩子进入初中后在英语学习上将遇到多少困难。初中阶段如果一个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有“发声”困难,那么英语学习的征途就满是荆棘了。
下面笔者谈谈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发声”困难的三项措施。
一、扫除单词发音困难
农村初中有早读,我每次利用早读时间要求孩子们预习新课的生词。刚开始时,因为不清楚孩子们的英语基础,所以基本上每篇课文的生词我都会板书到黑板上,同时标上所有的音标,带领他们边读单词边认读音标。
除了标注音标,只要孩子能先开口把音发准,各种方法均可使用。在读较长较难发音的单词如geography时,先一个音节一个章节地读geo - gra - phy,最后将所有音节连起来。这样化零为整便于孩子们记忆发音,也从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有时也会将一个单词拆成孩子们认识的几个单词,如understand拆开变为under - stand。这两个熟知的单词发音也简单,只要把这两个单词连起来发音就可以了。有时也会用联想法,如lazy跟我们方言“懒滴”很像,而且意思都对得上。不过这种联想法是不会应用到课文中的,课文里的生词只可以用铅笔标注音标。等生词都会读了并完全掌握时,这些音标是需要擦掉的,因为一直标着音标有些孩子就只看音标不看单词了。
当全体发音很整齐时,让一组孩子一个一个站起来轮流朗读,以便检查不正确的发音同时及时进行纠正。坚持这样的单词“发声”练习,第一学期结束时,基础好的孩子基本就认识音标了。第二学期基础好的孩子能根据音标自己划分音节读单词了。即使是这样,第二学期的单词“发声”预习仍是不可少的。不过不用像第一学期那么费力标注每个音标了,只要标注重要或易错的音标,而且基本是元音就可以了。
二、激励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
卡耐基说,惰性的是人性的弱点。可见惰性谁都不可避免,更何况让孩子们学习一门日常很少用到的语言。第二学期很可能早读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可能安静地坐着。孩子感觉天天读单词缺乏趣味,这时就需要教师激励他们。我的激励方式是给出恰当的评价,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二学期的早读先给十分钟预习读单词,再给三分钟提问预习中不会读的单词,提问后请几个孩子朗读,其他人就可以发现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接着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范围内朗读。每个小组四个人,且都有一个英语学习较好的组长,其他孩子不会读的单词可以问组长。当小组成员基本每个单词都会读后,组长就组织小组成员展读。小组展读也是各有特色,有的每个单词只读一遍,有的读一遍拼一遍,有的读一遍拼一遍再读一遍,形式各样,没有特定要求,这一切都是为小组展读做准备的。
准备充分的小组都对展读兴致很高。离下课七八分钟时我会集体点评每个小组的表现。先让孩子们选出心目中比较满意的小组,简要说一下每个小组的亮点。每次说到亮点时孩子的脸上都无比骄傲,下次的展读仍会兴致很高。有时也需要点评小组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点评到小组里的成员。如A组朗读非常整齐,声音也非常洪亮,就是有个别人个别单词发音不到位,影响整体表现,下次小组第一次开始齐读时先纠正读音;B组朗读整齐,音也非常准,如果下次声音洪亮点就更好了;C组今天最让我满意,整齐洪亮音准,而且还很有节奏感。
在激励的语言中教师说出对孩子的期盼,孩子往往下次会表现得更好,因为他知道下次努力的方向,也更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三、文章的朗读是一切“发声”练习的根本目标
当我们扫除一切单词障碍后,仍会发现部分孩子不会读课文。生词仍是生词,句子是一个个单词组成的,而且还有意群、语音语调的变化。所以在学习英语文章第一课时之前,就要像单词的“发声”预习一样,先跟着教师或跟着录音读课文,接着孩子自己读课文,然后检查个别孩子的朗读,时间允许的话也会进行小组齐读。不管什么形式的朗读,教师都要及时点评。这些点评都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可以及时纠错。
除了点评式的激励方法,朗读文章的激励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学一首当下流行的英文歌曲或是欣赏英文有声朗读。校园广播里也时不时播放时下比较流行的英文歌曲。有一次播放了Adele的一首“Rolling in the Deep”,强烈的节奏感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我让孩子们利用自习课欣赏,没有一点英文歌基础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听着好听,但唱着英文歌词跟上节奏真是不容易。我会激励他们,口语熟练的话,学唱英文歌就不再困难了。
我在普特听力论坛无意发现了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的《飞鸟集》(Stray Birds)中的英文有声朗读,加上背景音乐,听来真是让人陶醉。巧的是我们的一本练习册也有相关的选段,而且七年级下册Unit8也是讲授英文诗歌的。这些内容相互结合,不但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去朗诵一首诗歌。比如,诗中有一句“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我向孩子介绍,这里的“sign”是叹气的意思,录音中读出了叹气的音调,情感上很失落、伤感。他们受到启发,会注意语音语调上的变化以及情感的投入,不断地模仿学习使孩子们都读得有模有样。
“发声”练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而长期做同样的事情却是枯燥乏味的,这就需要不断地激励。教师如果暂时不能找到合适的激励素材,那么随时随地的激励语言是最有效的。英语的“发声”练习不能完全纠正孩子曾经的错误发音,但却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为这部分孩子接下来的英语学习夯实了基础。反复的发音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孩子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积极性,逐步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又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奠定了他们英语学习全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激励语言;口语发音;“发声”练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被留在家中,他们就是我们熟知的留守儿童。陪在孩子身边的往往是年迈的老人,他们只能在生活上照料孩子,但从知识方面却无法胜任引导孩子学习并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角色。英语学习尤其凸显了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劣势。
首先,低年级阶段会有语音语感的感知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孩子去模仿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听磁带模仿是最好的方法,但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及有效的引导,学英语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孩子接下来学习英语会缺乏自信。
其次,孩子课后没有及时巩固,遗忘率比回家复习巩固的孩子遗忘率往往要高。课堂上无法“发声”,这极大地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语法是语言学习中较为枯燥的内容。如果孩子在学习语言上都存在困难,又要学习枯燥的语法,可以想象这些孩子进入初中后在英语学习上将遇到多少困难。初中阶段如果一个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有“发声”困难,那么英语学习的征途就满是荆棘了。
下面笔者谈谈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发声”困难的三项措施。
一、扫除单词发音困难
农村初中有早读,我每次利用早读时间要求孩子们预习新课的生词。刚开始时,因为不清楚孩子们的英语基础,所以基本上每篇课文的生词我都会板书到黑板上,同时标上所有的音标,带领他们边读单词边认读音标。
除了标注音标,只要孩子能先开口把音发准,各种方法均可使用。在读较长较难发音的单词如geography时,先一个音节一个章节地读geo - gra - phy,最后将所有音节连起来。这样化零为整便于孩子们记忆发音,也从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有时也会将一个单词拆成孩子们认识的几个单词,如understand拆开变为under - stand。这两个熟知的单词发音也简单,只要把这两个单词连起来发音就可以了。有时也会用联想法,如lazy跟我们方言“懒滴”很像,而且意思都对得上。不过这种联想法是不会应用到课文中的,课文里的生词只可以用铅笔标注音标。等生词都会读了并完全掌握时,这些音标是需要擦掉的,因为一直标着音标有些孩子就只看音标不看单词了。
当全体发音很整齐时,让一组孩子一个一个站起来轮流朗读,以便检查不正确的发音同时及时进行纠正。坚持这样的单词“发声”练习,第一学期结束时,基础好的孩子基本就认识音标了。第二学期基础好的孩子能根据音标自己划分音节读单词了。即使是这样,第二学期的单词“发声”预习仍是不可少的。不过不用像第一学期那么费力标注每个音标了,只要标注重要或易错的音标,而且基本是元音就可以了。
二、激励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
卡耐基说,惰性的是人性的弱点。可见惰性谁都不可避免,更何况让孩子们学习一门日常很少用到的语言。第二学期很可能早读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大家可能安静地坐着。孩子感觉天天读单词缺乏趣味,这时就需要教师激励他们。我的激励方式是给出恰当的评价,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二学期的早读先给十分钟预习读单词,再给三分钟提问预习中不会读的单词,提问后请几个孩子朗读,其他人就可以发现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接着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范围内朗读。每个小组四个人,且都有一个英语学习较好的组长,其他孩子不会读的单词可以问组长。当小组成员基本每个单词都会读后,组长就组织小组成员展读。小组展读也是各有特色,有的每个单词只读一遍,有的读一遍拼一遍,有的读一遍拼一遍再读一遍,形式各样,没有特定要求,这一切都是为小组展读做准备的。
准备充分的小组都对展读兴致很高。离下课七八分钟时我会集体点评每个小组的表现。先让孩子们选出心目中比较满意的小组,简要说一下每个小组的亮点。每次说到亮点时孩子的脸上都无比骄傲,下次的展读仍会兴致很高。有时也需要点评小组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点评到小组里的成员。如A组朗读非常整齐,声音也非常洪亮,就是有个别人个别单词发音不到位,影响整体表现,下次小组第一次开始齐读时先纠正读音;B组朗读整齐,音也非常准,如果下次声音洪亮点就更好了;C组今天最让我满意,整齐洪亮音准,而且还很有节奏感。
在激励的语言中教师说出对孩子的期盼,孩子往往下次会表现得更好,因为他知道下次努力的方向,也更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
三、文章的朗读是一切“发声”练习的根本目标
当我们扫除一切单词障碍后,仍会发现部分孩子不会读课文。生词仍是生词,句子是一个个单词组成的,而且还有意群、语音语调的变化。所以在学习英语文章第一课时之前,就要像单词的“发声”预习一样,先跟着教师或跟着录音读课文,接着孩子自己读课文,然后检查个别孩子的朗读,时间允许的话也会进行小组齐读。不管什么形式的朗读,教师都要及时点评。这些点评都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可以及时纠错。
除了点评式的激励方法,朗读文章的激励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学一首当下流行的英文歌曲或是欣赏英文有声朗读。校园广播里也时不时播放时下比较流行的英文歌曲。有一次播放了Adele的一首“Rolling in the Deep”,强烈的节奏感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我让孩子们利用自习课欣赏,没有一点英文歌基础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听着好听,但唱着英文歌词跟上节奏真是不容易。我会激励他们,口语熟练的话,学唱英文歌就不再困难了。
我在普特听力论坛无意发现了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的《飞鸟集》(Stray Birds)中的英文有声朗读,加上背景音乐,听来真是让人陶醉。巧的是我们的一本练习册也有相关的选段,而且七年级下册Unit8也是讲授英文诗歌的。这些内容相互结合,不但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去朗诵一首诗歌。比如,诗中有一句“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我向孩子介绍,这里的“sign”是叹气的意思,录音中读出了叹气的音调,情感上很失落、伤感。他们受到启发,会注意语音语调上的变化以及情感的投入,不断地模仿学习使孩子们都读得有模有样。
“发声”练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而长期做同样的事情却是枯燥乏味的,这就需要不断地激励。教师如果暂时不能找到合适的激励素材,那么随时随地的激励语言是最有效的。英语的“发声”练习不能完全纠正孩子曾经的错误发音,但却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为这部分孩子接下来的英语学习夯实了基础。反复的发音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孩子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积极性,逐步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又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奠定了他们英语学习全面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