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CU是集中救治危、急、重病人救治的场所,是托起患者生命的地方,在医院及救治病人生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ICU收治的病人病种辐射面广,危重程度高,劳动强度大,先进仪器设备多,抢救频率高,医疗护理操作,突发应急事件多,更强调多科协作,院感防控压力及安全潜在的风险高于其它科室,对护理人员要求更高的专业化程度和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如何做好ICU护理安全管理,确保病人的救治,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现将ICU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 ICU主要存在不安全管理的因素
  ICU的特殊性:公众对ICU的陌生,环境封闭,无陪伴护、费用高,病人病情复杂多变,仪器设备使用多,仪器报警声的噪音,日夜灯光照明,治疗护理操作多。
  3.医护人员:交流沟通不到位,对病人病情及潜在的风险评估不足,护士责任心不强,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欠缺,医护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工作繁重,忽视病人的需求。
  4.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因素:病情重,变化快,费用高,无陪护,对疾病认识缺乏,期望值高,不良的心境表现出不配合,患者家属自身素质对医护人员在救治中的不理解,医护患矛盾的凸显,甚至出现医闹。
  5.科室团队:口头与书面沟通,医护合作性问题突出,医护沟通不到位,导致对患者护理效果的下降。
  6.管理因素:没有建立和健全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标识管理、对各種制度、专科理论、抢救技能、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护理质量标准等等培训、执行、考核不到位。管理者指导或督导工作不及时,
  7、医院感染;三管监测、伤口处理,不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发生交叉感染、有传染病及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措施不到位。
  二 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
  1、做好环境管理方面;
  保持病区清洁,安静,整齐,控制好合适的温度、湿度,操作中使用隔帘,保护病人的隐私,做好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对使用的仪器根据昼夜调整显示屏幕和灯光,调整参数报警的上下线,降低噪音,保证病人休息。
  2、管理者方面;
  (1)认真督促执行核心制度的落实,规范流程,完善质量标准考核,视护理质量安全为第一要素,把防范和控制摆在首位,做好重点环节的安全质量,落实安全措施,管理者在护理持续改进过程中要全面进行掌控,做好细节管理,科学合理地行使管理权力与管理技巧,融合协调科内外的关系。
  (2)、专业化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按《重症医学科管理指南》2010版,配置护理人员,护理部要有人才储备库,对职称结构及护理人员年龄搭配应有阶梯性。科室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应急管理,据病人的多少进行班次及护理人员调整满足患者需要。
  (3)、培训提高护士素质和能力:严格岗前培训,做好传帮带的分层培训,通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操作训练、口头抽查提问等方式,提高临床护理工作中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4)、加强科室团队建设:强化团队精神的力量,工作中团结协作,加强沟通,以文化凝聚人心,重视服务,建立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5)、人文关怀;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做好护理人员的情绪管理,调动积极性,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要求护理人员要共同关注病人安全。
  3、做好交流沟通:有效进行医、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要提倡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信任,加强合作,多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交流,做好各告知工作并在告知书上的签名,反复进行健康教育,对治疗及病情方面的问题尽可能由医生解答,以免医护人员回答不一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4、护理人员方面;
  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抢救技术,观察病情,应急能力,处置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做好护士职业生涯的设计规划,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取得专科护士证。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不斤斤计较,控制个人情绪,掌握工作节凑。
  5、医院感染管理,
  执行清洁、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护理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做好自我防护。
  6、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呈报护理不良事件,对可预见的护理并发症及时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让每个护理人员及时分享到经验教训的典型案例,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三、小结
  ICU护理安全管理,应围绕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行为进行,让护士参与管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归属感,增强科室凝聚力,在日常工作中,对病人实施全面、全程的专业救治,将护理措施落实在病人身上,才能提升护理品质,患者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梅.《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07.
  [2]武文静.《重症护理发展彰显专科性 》  现代护理报2014年9月11日专家讲坛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136例分为三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51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2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例;病毒性肝炎组60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组25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LKM-1:抗肝肾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IID6抗体;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宫内放置曼月乐,对180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宫内放置曼月乐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症状的缓解率、痛经情况、月经量、子宫及病灶的体积变化等。结果:180例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率97.1%,手术后的月经量、子宫体积均小于手术前,手术前后存在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效果研究主要选取了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衰弱患者100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在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劳拉西泮2mg治疗,3次/日。实验组在劳拉西泮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1次/日。20天为一个疗程,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助治疗。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348例足月头位胎膜早破为观察组,同期分娩的348例足月头位无胎膜早破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在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产后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足月胎膜早破导致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产后出血均升高,威胁母儿安全,临床应该高度重视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及时选
期刊
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症(Leriche syndrome),又称主动脉分叉闭塞综合症,末端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症,末端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症。典型表现为Leriche三联征:下肢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男性患者阳痿或阴茎勃起困难,腹主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1]。按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的解剖分型Leriche综合征分为3型[2]。I型病变局限于腹主动脉末端及髂总动脉;II型病变涉及主动脉分叉、髂总与髂外动脉;I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避免发生尿潴留或通过规范化护理措施解除术后尿潴留。方法 将128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尿潴留发生率及导尿率。结果 对照组64例,发生尿潴留24例,经常规护理后11例自行排尿,15例行导尿术(3例感染);实验组64例,发生尿潴留者7例,5例自行排尿,行导尿术者3例。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
期刊
摘要:总结2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经验。通过对患者的心理、饮食、腰椎穿刺术前后的护理及临床症状、用药观察及护理,本组有1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随访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1例死亡,2例放弃。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观察;护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再经血液转播至脑内。偶可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是深部真菌病
期刊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护理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晚期常出现多种并发症,世界范围内的年发病率为100(25-400)/10万,以男性多见,出现并发症后死亡率高[1]。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心理压力极大[2],肝硬化的防治工作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86例肝硬化患者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 对23例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根据隔离制度进行隔离,嘱患者卧床休息,做好急诊准备;给予患者合理饮食,尽量保护胎儿。患者在分娩前做好交叉配血试验,防止产后大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结果 23例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能平稳度过危险期,母亲和婴儿平安出院。结论 对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做好早期护理干预,以及有效的营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腹部手术的患者108例,将其按照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和对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7.02±0.59)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2.19±0.11)分;对照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