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读品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揣摩品味文本,梳理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深读品悟”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的感悟,实现学生与教师、文本的深度对话,情感碰撞,产生共鸣、共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逆向式深读品悟
  逆向式深读品悟也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文本的概念、词句等反过来看,以从正反面的比较中,促使学生产生“头脑风暴”,加深对课文从不同侧面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教材之间通过充分交流,“悟”得深刻,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体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如,笔者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邱少云的无产阶级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我抓住文中“纹丝不动”一词,启发学生从“动”的角度品悟文本。师问:在烈火焚烧中的邱少云忍着身体之痛纹丝不动,那么当时有哪些在动的部位吗?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说:牙齿肯定在动,眼睛也动,拳头动,思维也动等。然后我趁势引导孩子们深入领悟:那邱少云又是怎么动的呢?他的心里可能会在想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大门,通过正反面的比较突出了邱少云的英雄气概,领会到他身上那无比坚强的革命精神。
  二.入情式深读品悟
  “作者胸有境,汝境始与亲”。要想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就要求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获得直观的体验,入情感悟文本之美,与作者获得情感的交流。学生通过入情式的品读,不仅获得阅读的审美体验,又能促进阅读的水平、增强语感,培养阅读的兴趣。
  如在上《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教师先出示瀑布的真实情境,通过比较大瀑布前后的景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然后创造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进入相应的角色,体验相应的情境。比如今天如果我们随着旅行团来到这个大瀑布的前面,你将看到什么?作为参观者,你想导游给你介绍些什么?要是你作为导游,你又会向大家怎么说呢?通过情境设计,让同学们入境入情,在与文本的充分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感悟,提高阅读的深度。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不断提高阅读的广度。
  三.想像式深读品悟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发挥想像的作用,发散思维,与文本同喜、同乐,达到“共情”。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学生想像力,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感受文本之美;走出文本不受课文之局限,在自由的天空神思飞越。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为引发学生发散想像力提供平台。
  如笔者在上《小摄影师》这篇文章时,创设了以下问题: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文中的孩子会返回来完成拍照吗?如果会来,将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呢?高尔基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围绕着这样的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同时也深刻地认识了文中主人翁的情感,也使文章中人物的描写变得更加的丰富化、个性化。
  四.赏析式深读品悟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大家之作,内涵具有丰富性,有很强的可读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精彩之处,以关键的字、词、句为品读的“点”,引导学生深入揣摩、细细品味,悟出文本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笔者在上《鸬鹚》这一课时,围绕文中的动词“抹”指导同学们开展品读。问题1:同学们,文中的“抹”字是什么意思啊,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吗?同学们思考后,得出“抹”有斜着划过去,轻轻碰一下、轻敲等意思。然后出示问题2:那么文中为什么要用“抹”字,用其他字行吗?同学们在同桌之间展开了讨论,尝试用不同的字来代替,又结合上下文,最后得出,用“抹”字是最确切的。他们说:用“抹”一字,能把渔夫轻轻一划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渔夫一抹下,鸬鹚因为不怕渔夫所以它们是按抹的顺序下水,很形象:渔夫这一抹,是带着对鸬鹚的爱和对收获的期望,所以说用抹更确切等等。同学们在对这一个词的品读品悟中,悟出了词语使用的巧妙,也悟出了阅读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读品悟,品出文章表现形式的特点,悟出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情感。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课堂的活动,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还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其他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侵蚀性外周关节损害为特征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滑膜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
传统EFL教学把语言教学在结构上分成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几个部分,强调各部分知识的系统学习。但是,语言教学的实践表明,语言知识学习并不能确保学习者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因为语言交际并不是以词汇或句子形式进行的,词汇和句子不是语言交际的现实单位,只有语篇才是语言交际的现实形式。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语境,提高语篇教学的输出能力呢?  一、创设情景语境,提高听说能力  提供情景语境是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经
教学情境如何,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此时教师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学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思维能力可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愉快氛围的教育”即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具有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从而自觉地刻苦学习,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地。  兴
摘要: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充实自己,才能以充足的学识引导学生的学习。阅读能力对学生智能发展同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与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甚至于历史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课外读物;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了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传统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布置要求、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的模式进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兴趣低而效率不高。在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提倡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同时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小学高段语文作
摘要:本文对小学美术布艺创新教学进行了探索,从基本理念、教学策略、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实践活动中验证策略的可行性。该项研究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审美情趣的发展,改革与完善艺术地方课程教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给同类其他艺术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堂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说: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我觉得这两句诗也可以适应中国教育的改革。中国教育的改革经历了很多的风雨,渐渐趋向成熟。  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们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标准来教学,学生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去接受老师们“塞”给他们的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一味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