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强化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重要性;培养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三维”教育目标的提出,对现代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还要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稳步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质。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在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 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语言类学科,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语文科目是学生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升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的关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感受美、欣赏美,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质;其次,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绪、心境、感知作者的语言艺术。因此,笔者认为: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二) 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语言的学习中,学生的语感至关重要。对小学生而言,语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但却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文章的语言美、节奏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发音更加准确、对字词句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学生朗读习惯的形成,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可以说: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让学生在美的体验和感受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语感,提高语言综合素质。
(三) 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朗读能力是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关键能力,是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体验和感受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有效的、有感情地朗读,是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
(一) 提高音准,夯实朗读基础
音准,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如果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音不够准确,普通话不够流利,又如何能够实现“有感情的朗读”的目标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从纠正学生的语言发音入手,提高学生音准,夯实朗读基础。首先,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字音准确。对学生音准的培养,可以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拼音教学中,字词句教学中,只有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发音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准确发音,方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发音的过程中,对各种音节:如儿化音、轻音等重点讲解,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提高音准;其次,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反复练习,避免在朗读过程中顿读的现象出现。唯有流利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节奏,抑扬顿挫,方能实现好的朗读效果。
(二) 开展多样化的朗读练习,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的兴趣,是调动学生朗读动力的催化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开展多样化的朗读练习,达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首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有效的范读。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有效的范读,一方面能够给小学生示范带头,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够对学生的情感等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既定的朗读情境中跟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其次,教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朗读方式。例如,角色扮演朗读,即结合文本内容,将小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这样的朗读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第三,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可或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背景音乐、图片等的融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情境,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取得好的朗读效果,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指导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技巧,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首先,指導学生合理用气。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肺活量不足,同时学生又不会合理用气,导致在朗读的过程中,会出现气不足、声音不够浑圆的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用气,通过小腹之气,让自己的声音更加浑圆而有力,为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奠定基础;其次,在朗读的过程中,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停顿、轻重都应当准确而合理,方能实现好的朗读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夯实语言学习基础,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东菁.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
作者简介:
易宏梅,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晴隆县第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重要性;培养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三维”教育目标的提出,对现代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还要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通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稳步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质。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在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 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语言类学科,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语文科目是学生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升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的关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感受美、欣赏美,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质;其次,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绪、心境、感知作者的语言艺术。因此,笔者认为: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二) 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语言的学习中,学生的语感至关重要。对小学生而言,语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但却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文章的语言美、节奏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发音更加准确、对字词句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学生朗读习惯的形成,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可以说: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让学生在美的体验和感受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语感,提高语言综合素质。
(三) 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朗读能力是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关键能力,是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体验和感受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有效的、有感情地朗读,是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
(一) 提高音准,夯实朗读基础
音准,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如果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音不够准确,普通话不够流利,又如何能够实现“有感情的朗读”的目标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从纠正学生的语言发音入手,提高学生音准,夯实朗读基础。首先,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字音准确。对学生音准的培养,可以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拼音教学中,字词句教学中,只有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发音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准确发音,方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发音的过程中,对各种音节:如儿化音、轻音等重点讲解,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提高音准;其次,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反复练习,避免在朗读过程中顿读的现象出现。唯有流利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节奏,抑扬顿挫,方能实现好的朗读效果。
(二) 开展多样化的朗读练习,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的兴趣,是调动学生朗读动力的催化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开展多样化的朗读练习,达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首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有效的范读。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有效的范读,一方面能够给小学生示范带头,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够对学生的情感等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在既定的朗读情境中跟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其次,教师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朗读方式。例如,角色扮演朗读,即结合文本内容,将小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这样的朗读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第三,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可或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背景音乐、图片等的融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情境,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取得好的朗读效果,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指导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技巧,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首先,指導学生合理用气。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肺活量不足,同时学生又不会合理用气,导致在朗读的过程中,会出现气不足、声音不够浑圆的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用气,通过小腹之气,让自己的声音更加浑圆而有力,为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奠定基础;其次,在朗读的过程中,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停顿、轻重都应当准确而合理,方能实现好的朗读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夯实语言学习基础,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东菁.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
作者简介:
易宏梅,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晴隆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