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非高位肠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以期有效预防与治疗肠瘘并发症。方法:选取50名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应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实施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腹部手术,外科手术,治疗,肠瘘肠瘘是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所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中在处理该病症时依旧比较棘手,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非高位肠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选取50名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对其实施相应方法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名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15名男性,10名女性,年龄为49~88岁,平均年龄为(66.4±4.1)岁,其中9例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7例为降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4例为右半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为阑尾残端瘘。观察组患者中,16名男性,9名女性,年龄为50~89岁,平均年龄为(65.9±3.8)岁,其中8例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8例为降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为右半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4例为阑尾残端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短期禁食,减轻患者肠胃压力。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为非确定性手术和确定性手术,非确定性手术主要用于腹腔探查置管或造口引流、减轻感染。确定性手术方式的选择:a)肠切除吻合术:是肠外瘘最主要、效果最好、最多采用的方式,适用于多数空回肠和结肠部肠外瘘。b)肠瘘旷置术:粘连严重、无法行肠瘘部位肠襻分离时,将瘘口所在肠襻远、近侧肠管行短路吻合以旷置肠瘘肠段,待以后再行二期手术切除或等待自行愈合。c)带蒂浆肌层片覆盖修补术:适用于十二指肠、高位直肠等部位的瘘。剥离出肠瘘口及其周围2cm范围的组织,将带蒂肠浆肌层片覆盖缝合于瘘口。d)空肠与十二指肠瘘Roux-en-Y吻合术:在十二指肠瘘较大,切除缝合困难时,可应用上提空肠与十二指肠瘘作端端或端侧吻合术。e)肠瘘部肠管楔形切除缝合术:在瘘较小、周围无明显粘连、肠壁组织正常时,将瘘口周组织修整,间断缝合全层关闭瘘口。除上述手术方式外,还有其他因病人个体情况而设计应用,并手术中还需对并存病进行处理。手术操作中缝合处理患者切口,B超定位后,切口局部敞开,探明窦道走向后,将输液管接头一端置入,持续冲洗渗液,另一端与吸引管相接入,实施持续负压吸引处理,漏液充分引流,通过薄膜封闭腹壁切口,确保切口干净,适当保护切口外皮肤,避免发生皮炎,实施长期肠外营养支持,同时配合实施切口置管冲洗引流处理。
1.3.疗效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肠瘘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消化功能与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没有影响腹部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有效:患者肠瘘症状明显减轻,消化功能与肠道功能明显改善,略微影响腹部手术治疗方案;无效,患者肠瘘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消化功能与肠胃功能依旧存在显著异常,对腹部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患者死亡。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对比,(X+S)表示其它指标,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3.讨论
肠瘘一种比较常见的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一般患者会因为营养障碍而引发电解质、水及酸碱失衡、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等,具有6.0%~21.0%的死亡率[1]。肠瘘确认后,如果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必须及时实施手术探查,并尽早实施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a.弥漫性腹膜炎,肠瘘引流不畅;b.术后36h出现的肠瘘;c.瘘道简单,手术难度比较小;d.远端肠梗阻[2]。此外,还有临床研究认为,对于长期治疗且效果不理想的肠瘘要考虑实施手术治疗,依照肠瘘发生时间及特点等对具体术式进行选择,比如切除肠瘘、肠短路手术等。当然,为避免术后患者发生肠瘘,必须合理掌握手术适应症,对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建议局限性腹膜炎的肠瘘实施保守治疗,肠瘘治疗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引流不畅造成感染扩散。外溢肠瘘消化液会腐蚀到周围组织,导致患者机体组织坏死失活,同时所侵入的细菌会导致患者腹腔脓肿、腹部局部感染等,感染控制不理想,会导致脓毒血症的发生[3]。瘘口远端小肠放置引流管会将所流出胆汁胰液引回,能够及时完成肠外营养恢复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不良反应,使得肠粘膜屏障尽快恢复,避免菌群失调,防止肠道细菌出现易位,减少住院时间;若高位、高流量肠瘘手术未达到满意效果,腹腔产生较严重粘连情况,手术进腹不易,将粘连进行强行分离,会引发新瘘口,术中操作出现过大创伤,肠管持续暴露,肠功能无法及时恢复。对宫颈癌手术后进行放疗会导致高位直肠阴道瘘产生,瘘口组织往往出现水肿,对其无法快速修补,需在早期手术中造口以便转流粪便,提高瘘口愈合速度,应用保手治疗通常并无效果。营养支持在是肠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外营养(TPN)属于机体营养主要供应方法,能够降低胃肠液分泌,显著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使各器官功能恢复,促进感染控制。而TPN 得到合理应用时,会促使大多数肠瘘患者无需手术治疗即可自愈。
肠瘘手术操作具有较高的难度,而且手术过程也比较复杂,手术创伤面积比较大,在选择手术时机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比较常见的肠瘘手术有以下几种:a.十二指肠残端瘘手术,这种手术在相关并发症处理方面比较困难,而且具有较大的手术复杂程度,很容易复发;b.肠瘘切除术。这种手术之需将肠瘘中的肠管切除掉,对肠管连续性不会产生影响,具有较小的手术面积[5];c. 带蒂浆肌层片贴敷修补术,依照手术情况分为带蒂浆肌层贴敷修补术、肠浆膜贴敷修补、瘘口修补、瘘口切除及近端回肠造瘘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应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实施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金东.朱汉达.蒋松琪.高志斌.田晓峰32例老年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5):152-153.
[2]林涛.肠瘘外科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0(9):365-366.
[3]高宏.汪金忠.丁磊.徐开宇.封国生老年患者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切除加Ⅰ期吻合45例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189-190.
[4]陆昌友,黄君,陈伟平,等. 腹部手术后肠瘘19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l):18-19.
[5]朱惠东.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3):65-66.
关键词:腹部手术,外科手术,治疗,肠瘘肠瘘是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所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中在处理该病症时依旧比较棘手,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非高位肠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选取50名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对其实施相应方法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名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15名男性,10名女性,年龄为49~88岁,平均年龄为(66.4±4.1)岁,其中9例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7例为降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4例为右半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为阑尾残端瘘。观察组患者中,16名男性,9名女性,年龄为50~89岁,平均年龄为(65.9±3.8)岁,其中8例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8例为降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为右半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4例为阑尾残端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短期禁食,减轻患者肠胃压力。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为非确定性手术和确定性手术,非确定性手术主要用于腹腔探查置管或造口引流、减轻感染。确定性手术方式的选择:a)肠切除吻合术:是肠外瘘最主要、效果最好、最多采用的方式,适用于多数空回肠和结肠部肠外瘘。b)肠瘘旷置术:粘连严重、无法行肠瘘部位肠襻分离时,将瘘口所在肠襻远、近侧肠管行短路吻合以旷置肠瘘肠段,待以后再行二期手术切除或等待自行愈合。c)带蒂浆肌层片覆盖修补术:适用于十二指肠、高位直肠等部位的瘘。剥离出肠瘘口及其周围2cm范围的组织,将带蒂肠浆肌层片覆盖缝合于瘘口。d)空肠与十二指肠瘘Roux-en-Y吻合术:在十二指肠瘘较大,切除缝合困难时,可应用上提空肠与十二指肠瘘作端端或端侧吻合术。e)肠瘘部肠管楔形切除缝合术:在瘘较小、周围无明显粘连、肠壁组织正常时,将瘘口周组织修整,间断缝合全层关闭瘘口。除上述手术方式外,还有其他因病人个体情况而设计应用,并手术中还需对并存病进行处理。手术操作中缝合处理患者切口,B超定位后,切口局部敞开,探明窦道走向后,将输液管接头一端置入,持续冲洗渗液,另一端与吸引管相接入,实施持续负压吸引处理,漏液充分引流,通过薄膜封闭腹壁切口,确保切口干净,适当保护切口外皮肤,避免发生皮炎,实施长期肠外营养支持,同时配合实施切口置管冲洗引流处理。
1.3.疗效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肠瘘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消化功能与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没有影响腹部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有效:患者肠瘘症状明显减轻,消化功能与肠道功能明显改善,略微影响腹部手术治疗方案;无效,患者肠瘘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消化功能与肠胃功能依旧存在显著异常,对腹部手术治疗方案的实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患者死亡。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对比,(X+S)表示其它指标,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3.讨论
肠瘘一种比较常见的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一般患者会因为营养障碍而引发电解质、水及酸碱失衡、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等,具有6.0%~21.0%的死亡率[1]。肠瘘确认后,如果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必须及时实施手术探查,并尽早实施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a.弥漫性腹膜炎,肠瘘引流不畅;b.术后36h出现的肠瘘;c.瘘道简单,手术难度比较小;d.远端肠梗阻[2]。此外,还有临床研究认为,对于长期治疗且效果不理想的肠瘘要考虑实施手术治疗,依照肠瘘发生时间及特点等对具体术式进行选择,比如切除肠瘘、肠短路手术等。当然,为避免术后患者发生肠瘘,必须合理掌握手术适应症,对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建议局限性腹膜炎的肠瘘实施保守治疗,肠瘘治疗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引流不畅造成感染扩散。外溢肠瘘消化液会腐蚀到周围组织,导致患者机体组织坏死失活,同时所侵入的细菌会导致患者腹腔脓肿、腹部局部感染等,感染控制不理想,会导致脓毒血症的发生[3]。瘘口远端小肠放置引流管会将所流出胆汁胰液引回,能够及时完成肠外营养恢复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不良反应,使得肠粘膜屏障尽快恢复,避免菌群失调,防止肠道细菌出现易位,减少住院时间;若高位、高流量肠瘘手术未达到满意效果,腹腔产生较严重粘连情况,手术进腹不易,将粘连进行强行分离,会引发新瘘口,术中操作出现过大创伤,肠管持续暴露,肠功能无法及时恢复。对宫颈癌手术后进行放疗会导致高位直肠阴道瘘产生,瘘口组织往往出现水肿,对其无法快速修补,需在早期手术中造口以便转流粪便,提高瘘口愈合速度,应用保手治疗通常并无效果。营养支持在是肠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外营养(TPN)属于机体营养主要供应方法,能够降低胃肠液分泌,显著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使各器官功能恢复,促进感染控制。而TPN 得到合理应用时,会促使大多数肠瘘患者无需手术治疗即可自愈。
肠瘘手术操作具有较高的难度,而且手术过程也比较复杂,手术创伤面积比较大,在选择手术时机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比较常见的肠瘘手术有以下几种:a.十二指肠残端瘘手术,这种手术在相关并发症处理方面比较困难,而且具有较大的手术复杂程度,很容易复发;b.肠瘘切除术。这种手术之需将肠瘘中的肠管切除掉,对肠管连续性不会产生影响,具有较小的手术面积[5];c. 带蒂浆肌层片贴敷修补术,依照手术情况分为带蒂浆肌层贴敷修补术、肠浆膜贴敷修补、瘘口修补、瘘口切除及近端回肠造瘘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应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实施腹部手术后出现肠瘘并发症的患者,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金东.朱汉达.蒋松琪.高志斌.田晓峰32例老年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5):152-153.
[2]林涛.肠瘘外科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0(9):365-366.
[3]高宏.汪金忠.丁磊.徐开宇.封国生老年患者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切除加Ⅰ期吻合45例报告[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189-190.
[4]陆昌友,黄君,陈伟平,等. 腹部手术后肠瘘19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l):18-19.
[5]朱惠东.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