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弘扬路径

来源 :新疆社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全面理解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传承、革命精神的具体发扬、时代精神的直接体现,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四个自信”的重要载体、命运与共的思想支撑。思想认知:抗疫精神弘扬的基本前提;价值认同:抗疫精神内化的重要过程;实践行动:抗疫精神培育的最终归宿。
其他文献
文章以可填充式新兴构式“他不香吗2”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式与话语功能、应用语境与话语分布,进而探讨其在话语中作为引发语与应答语的互动.研究发现,“他不香吗2”表达知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先后在农村实施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等生产关系的变革,致力于将巩固国家政权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步推进。概括而言,土地或“分”或“合”,主要取决于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取决于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对公平—效率的追求、取决于国家—农民—土地关系调整的状况。选择“分”或者“合”,需要按照相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需要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土地改革运动、合作化运动、“包产到户”“三权分置”改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变革土地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这些探
文章主要考察了“还是”作为意外范畴标记时的鉴别方法、句法环境与产生来源。通过语料分析发现“还是”与表首次发生的词语共现常出现在新闻报道或报刊语体中,且常位于句尾。“还是NP呢”表意外时传达的多为积极或中性语气,此时与传达消极语气的反预期标记“还”为同形构式,二者在语义和结构上均不同。从语义脉络来看,“还是”经历了延续、选择、选取、强调、意外这五个阶段,每个义项都是在前一义项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的逐渐增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端,拉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确立了东北抗战的指导思想,率先贯彻与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为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借鉴.二是组建了东北抗日武装,最早建立了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率先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有力配合了全国抗战.三是与朝鲜共产主义者、苏联远东军密切配合,共同作战,是国际合作抗战的典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在期刊编辑活动中不仅是一种责任感,一种甘于奉献的态度,还是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品格,更重要的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益求精的实践。新时代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朱熹(1130~1200年),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书法家,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历代学者多有辨析,朱熹在继承和总结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发展,进行深化、创新,形成了关于“仁”的系统化学说,不仅完善了其理学体系,也给后人带来重要启示。总结朱熹“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探求其形成背景,结合当前实际,汲取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不同关系的有益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建立
乾隆年间,清朝政府从疆内外调集了大量绿营兵、户民、遣户等赴乌鲁木齐进行屯田开发,进而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诸多屯田城堡。清代乌鲁木齐城市的地域空间特色鲜明,形成了“迪化汉城,巩宁满城”的“复式城市”格局,而这种互嵌式的分布及居住格局,是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作为行动支撑的。随着满城、汉城之间交流互动的日渐频繁,逐渐形成了满、汉、蒙古、维吾尔、回等不同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促进乌鲁木齐城市中各民族间的友好团结和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整个乌鲁木齐的城市文化呈现出
党建研究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术界对党建研究方法论问题关注较少.目前,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完成的党建研究质量参差不齐,亟须厘清其评判标准.在“社会科
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风险治理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风险治理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特质,从时空维度看,习近平风险治理观不仅聚焦国内层面的改革发展稳定,还着眼国际层面的风险源头和影响变量,并把二者联系起来而作出整体性判断。坚持辩证思维,促进风险向机遇转化;运用整体思维,同时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坚持底线思维,常怀忧患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主体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历史演变,具体包括乡(村)政权时期、政社合一时期、乡政村治时期和乡村共治时期。实践证明,传统乡村权力和管理的单向度、一元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发展需要,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是必然趋势。尤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推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能够有效调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投入乡村建设中,更好地推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不仅从外部为乡村的发展输入能量,同时可以为促进乡村发展营造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