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 :中华民居·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00000p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节能环保观念的提出,建筑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重视绿色施工理念。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项目管理经验的不断增多,对绿色施工理念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文简述绿色施工,分析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绿色施工理念;建筑项目;实践
  绿色施工理念的提出,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用绿色施工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实现节约能源和绿色环保的观念,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简述绿色施工
  1.1 绿色施工定义
  绿色施工主要是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作为前提条件,通过对先进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的实现对能源资源的节约,减少建筑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所进行的一项施工活动。在建筑项目的绿色施工过程中,需要坚持节能、节材、环境保护和节水的施工原则和施工要求。
  1.2 绿色施工的认识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建筑项目的施工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我国建筑业所产生的物资消耗数量比较大,占我国全部物资消耗总量的15%,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全部污染中也占34%的比例。而且,建筑项目施工还会造成土壤的流失和侵蚀,加大流域或者洪水的灾害,产生的施工噪声也是一项严重的公害。相对于传统的文明施工来说,绿色施工则包括更多的内容。文明施工的内容主要是指安全卫生、消防治安和场容场貌等;绿色施工的内容主要包括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施工管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面体现出绿色施工理念,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方面,需要全面考虑和应用。
  1.3 绿色施工的作用
  绿色施工是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的生产环境具有多变性和不可预估性特点,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建筑施工的生产点比较多,面积比较广,施工线比较长,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变化较多。所以,存在很多的既往污染和突发事件等潜在风险,需要建筑企业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绿色施工是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转移或者分散环境风险。
  2 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2.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施工面积为43903m2,建筑施工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建筑地上层数为32,地下层数为1层,总的建筑高度为95.4m。对该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主要是文明工地验收、优质结构工程验收和绿色示范工程验收。根据调查显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重大质量事故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完全符合绿色建筑施工“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无违反法律法规和施工扰民行为等。
  2.2 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管理目标是符合绿色施工要求,成为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符合文明工地和绿色示范工程的验收要求。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成立了绿色施工领导小组,以建筑施工项目经理为主,带领建筑工程项目不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并且明确参与工作人员的不同职能,在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分期分阶段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在绿色施工管理中,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之后,需要严格按照我国绿色施工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对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明确划分,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不断完善,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策划。
  2.3 大气污染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出绿色施工理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節能与能源利用、施工管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环境保护过程中,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下面以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为例,简述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绿色施工理念的应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应该保证超过2.5m的砖砌体围墙高度。在该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围墙周边,种植了法国梧桐等树木,可对大气污染和道路中扬尘进行有效防止,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大气污染的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还设置了固定的垃圾临时存放点,存放时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可分级存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并且,项目管理部门在各个区域或者楼层都设置了垃圾收集点。在清理施工垃圾的时候,应用的是密闭式垃圾车清运,并且适量洒水,减少了垃圾处理中产生的扬尘污染。
  2.4 施工噪声污染控制
  噪声污染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项公众危害,在绿色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控制。建筑工程部项目施工管理部门可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合理安排、限时、封闭、降噪围帘等措施,以有效的减轻噪声,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设备维护的保养,严格按照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产生噪声的设备包括不同的种类,例如电锯、混凝土拖式泵、大型空压机和电刨等设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可以通过在封闭作业棚里操作等措施有效控制噪声污染。为了保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噪声污染的有效控制,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场地配备噪声分贝仪,对噪声污染进行及时测量,如噪声污染超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定值,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减小噪音污染。
  2.5 固体废弃物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固体废弃物。为了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需要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控制。在存放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废弃物的时候,需要保持封闭,并且对有害固体废弃物进行明确标识。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收集,当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需要派专门人员运输到环保局指定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单位实现处理。
  3 总 结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可以提高建筑功能项目的节能环保作用,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绿色施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有效应用,才能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瑞丰,赵泽俊.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与实施途径[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S1).
  [2]王志荣.绿色管理理念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2010.
  [3]叶兵.浅论如何实施工程项目绿色施工[J].中华建设,2010,(2).
  [4]卢骏.项目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9,54(19):56~56.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目前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卧床30min应用效果的情况。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三清山坐落于江西上饶东北部,素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之美誉。著名散文家秦牧赞之为“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  山里雾多,我们出门时还是晴天,转瞬间就起了云雾,能见度仅有几米。缆车撕云扯雾开始上行,往四下看,眼前一片迷蒙,仿佛穿行在深海之中。随着缆车的升高,云雾越来越淡,到了半山腰,缆车犹如蛟龙出水,一下子冲出云雾,我们眼前豁然一亮,大家齐呼:雾散喽!透过缆车玻璃往下看,脚下云雾翻滚,汹
《中国教育报》消息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联合出台城乡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配套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不予办理竣工和确权登记。  山东规定,从今年4月1日起,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新建居住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儿园建成并验收合格后,开发建设单位须在3个月内无偿将幼儿园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配建的幼儿园不符合城
摘 要:建筑设计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就是要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建筑,使建筑含有某种思想和情感,从而丰富建筑环境的氛围。在景观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能够为建筑带来不同的意境,因此,本文将主要对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色彩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景观建筑;色彩应用;设计  引 言  景观建筑设计是指,将建筑物的形式与色彩以及材料融入自然的风貌。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建筑物的景观色彩是建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实际的需要,很多技术也相应的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而不管是对于哪一种工程项目而言,地基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地质的影响,难免会遇到软基以及地质较为松软等情况,因此地基的加固技术尤为重要。本文对常见的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施工技术的特点以及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地基;加固  前 言  地基对于建筑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地
[摘要]清代对来华外国入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态度发生过三次变化,即从最初的鼓励转为严厉禁止,到最后被迫允许。清政府对来华外国入学习中国语言文字态度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国际形势及对外政策密切相关。  [关键词]来华外国人,汉语学习,对外政策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1-0039-05    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周朝末年的《周礼》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