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应关注的几个点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ex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文学艺术长廊中的奇葩——古典诗词曲,其内容博大精深,其艺术成就无与伦比。加之,在其流传上千年至百年到今天,意境的变化也因时代的变化而增添了新的内容。但是,现代人与古人相距远则千年,近则百年,所以,对古代的许多传统民俗、历史故事典故、人物的情感经历等都有所淡漠,鉴赏古典诗词曲时,往往感到陌生,因而达不到鉴赏的目的。在这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摸索出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应关注的几个点,以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鉴赏。
  
  一、关注民俗节日的特点及意蕴
  
  近年来,一些“洋节”为人们热捧,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承载了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却不为人们所重视,有许多传统节日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其意蕴尤其不被人们所知,但在诗词曲的鉴赏中却时有出现。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的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本诗中提到的冬至,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食品、穿新衣、贺节,一切和现在的元旦相似。这样的日子,应和家人团聚,共贺节日,可诗人却偏偏在邯郸驿馆中抱膝枯坐,只有灯影相伴,形单影只,形影相吊。其思念家乡,盼望团聚之情就跃然纸上了。
  同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亲朋好友、家人相聚、赏菊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浮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宴宴,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吗?亲情惘惘,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谊,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够表达和传递的?
  古老的民俗节日,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又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上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因此,了解中国古代民俗节日,对鉴赏古典诗词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大家比较熟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外,还有许多民俗节日基本被遗忘。如:二月二,许多地方把这一天当作龙的节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这天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智慧的灵魂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寒食节,这个节日里,有禁火的习俗,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这一天欢快登场,各种粮食和果实熬成的腊八粥,鲜明生动地预示了丰收。因此,了解民俗节日及其深厚的情感意蕴,可以帮助我们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
  
  二、关注历史故事典故的意蕴
  
  古人说事,往往以含蓄为美,或借物,或借历史故事典故来抒发感情。有的借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感;有的借对历史事件的叙写,表达一种盛衰无常、人生短促之感;有的借历史故事的描写,借古讽今,劝谕统治阶层。因此,熟悉历史人物、事件、故事、典故,更容易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诗人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岑参在《山房春事二首(其一)》中写到:“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梁园”又名兔园、竹园,西汉梁孝王所建,曾经花草繁盛、车马接轸、志士云集,梁孝王在园中设宴,人才济济,热闹非凡。可如今: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一派萧条的景象,诗人通过梁园的今昔对比,从而抒发了一种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思想感情。
  稼轩最善运用典故来抒发感情,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一首词中往往要典故连用。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孙权赤壁大败曹操、刘裕北伐、封狼居胥、佛狸祠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五个历史典故,或写对英雄的怀念与追慕,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或写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表达对南宋朝廷的愤懑。在《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中“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用谢安受馋被疏的典故,词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曲折隐晦地表达了有志不得申的情怀。
  前人的历史典故不胜枚举,了解更多的古代历史人物、事件、典故,对古典诗词曲的鉴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典故的了解。
  
  三、关注诗人的情感经历及诗作主题与风格
  
  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由于其家庭出生、人生体验、生活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诗作主题与风格。了解一位诗人的情感经历和诗作主题与风格,对鉴赏古典诗词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时,就要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的情感经历和诗词的主题与风格。南渡前,生活安逸平静,诗词主要反映少女时期的美满生活,表现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同丈夫的离别相思之情。南渡后,她失去了志同道合的丈夫,失去了自己喜欢的收藏与研究,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祖国。因此,词作主要表现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国破家亡的悲苦之情,和对金兵南下侵我河山的痛恨以及南宋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等情感。其《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浓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留。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就是一鲜明对比:前一首词是她早年作品,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后一首词是后期作品,上片虽然写喜,下片却写悲情,表现对故国家园的刻骨的怀念,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恢复祖国河山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
  辛弃疾一生走遍大江南北,奔走于国事,有其驰骋沙场恢复祖国河山的豪情壮志;有其受到排挤、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也有其对金兵入侵的憎恨和对南宋王朝委曲求全的愤恨。词人把这一切都熔铸在他的词作中,可谓慷慨悲歌。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他表示了“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的决心;在《满江红》一词中,他抒写了“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宏愿;而这种“平戎万里”的抱负被扼杀,他的悲愤在《破阵子》中,像压抑着的喷泉迸发了出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壮怀激烈”的爱国将领,其诗歌的内容表现为:抒发对祖国的真挚热爱和深切忧患,表现了坚定不移的“收复神州”的爱国信念,为国雪耻、抗敌、御侮,一直是最激动诗人感情和得到表现的主题思想,诗中“言恢复者十之五六”。《示儿》表现了他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恢复山河的愿望:“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泊水村》:“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问新雁落寒汀。”爱国情怀,感人肺腑。
  因此,应关注中国古代独具风格的诗人们:屈原的忠君爱国、至死不渝;陶渊明的恬淡自然、宁静和谐;李白的想象奇特、豪放飘逸;杜甫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苏轼的胸襟旷达、豪放洒脱;柳永的柔情似水、缠绵悱恻,等等。了解这些,对我们的诗词曲的鉴赏至关重要。
  除以上应该关注的几个点外,还有古代的音乐常识,如:《阳关曲》、《折柳曲》、《梅花落》等的特殊情感意蕴;古代的名胜古迹,如:金陵、建业、台城等的历史知识,还有其他的有关古代各方面的常识,对诗词曲的鉴赏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将已有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常识教给学生,同时,更要要求学生平时要多了解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历史、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没有广博的历史方面的知识作基础,古典诗词曲的鉴赏就会难上加难。
其他文献
采用极小试样快速液淬方法研究了ZA22合金从不同温度快速冷却所获得的凝固组织的差异.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液淬前液态合金温度越高获得的凝固组织越细密,且ZA22合金凝固组织
图书流通过程中因为流经人员比较多,且馆藏比较大,想要实现对某本图书的管理,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否则不仅工作量大,且容易因为人为失误降低管理效果。将条形码技术应用到图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中考和高考的
南唐徐锴的语言文字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徐锴尊崇许慎<说文解字>;尊许慎"六书说"而不囿于许说;求索字义,既因形求义,也因声求义;解释字义,既用古语,也用今语;区分古今字;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在很多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学校一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以提高整个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