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春柳垂丝绦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unshine20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走过许多西方国家的园林公园,美则美矣,却总觉得缺少一种韵致,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园林里少了一种树——柳树。
  起初,我以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并称,后来读《开河记》,才知道杨柳自有一番不平的来历。隋炀帝杨广登基,次年便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此建议甚好,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广种柳树。他十分爱柳,亲自栽柳堤边,御书赐柳树杨姓,享受与帝王同姓的殊荣,从此柳树便有“杨柳”之美称了。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里,杨柳出镜率最高。杨柳是春天的象征,杨柳一绿,春天已往深处,于是便有“吹面不寒杨柳风”“拂堤杨柳醉春烟”等名句。
  柳与“留”谐音,故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古人常把杨柳与离愁别绪相关联。那时候交通不便,道路坑洼不平,牛马之车又慢,一路风尘颠簸,自觉路途遥远,更觉相聚不易。因此便有“杨柳依依总是怨离愁”的诗句。最精彩的,当然要数恋人的离愁别绪了,比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恰恰作者的名字中也有个柳字,依依别柳绪,浓浓惜君情,情人之间恋恋不舍之意跃然纸上。
  前几日与几个文友春游花溪谷,正是一派浓艳春色,玉兰花、海棠花、连翘、紫丁香,一树树繁花,开得热烈,远处,风筝摇摇摆摆升起来,红衣小儿在奔跑。一池春水荡漾,池边遍植金柳,细细的柳条披垂着,微风过处,依依袅娜。池中,一叶扁舟,舟上一对情侣,正是豆蔻华年,满目幸福……
  假若,长安街头少了那一抹柳色,西湖的堤坝没有了柳色,唐诗里没有了柳色,《清明上河图》里没有了柳色,诗与画又将失去多少韻味呢?
其他文献
农历五月初五,艾蒿已在岭头地畔蓬勃成攒动的一丛一片。用镰刀把带着露珠的艾蒿贴地皮割下来,选出一大把,用红绳扎起来,插到门楣上,据说可辟邪、驱瘴、防蚊虫。  盛夏的夜晚,拖一块破草席到胡同口,张家爷爷的隋唐演义正紧锣密鼓,李家奶奶的嫦娥偷吃了后羿的灵药正带领着自家的鸡啊狗啊升天,碾台上赵家嫂子的皮胡子精正把笤帚疙瘩的手指“嘎吱、嘎吱”当胡萝卜吃……萤火虫提着小小的灯笼四处巡逻,却被胡同里突然蹿出的大
期刊
九头芥是一种专门腌渍而食的蔬菜,如果直接入锅炒食的话,味苦且带有辛辣味儿,很难人口,可是腌渍后再食就变得清香鲜美,成了一种食过便此生难忘的味道。  儿时,父母把收割回来的九头芥先整齊地堆放在一边,经过闷黄、晾干、清洗等多道工序,才可以腌渍。腌菜的时候,母亲先切掉菜茚头,但是菜薷头也舍不得扔掉,腌渍时也一起腌在菜里面,然后把一丛丛九头芥切细,再拿出一口小水缸,往里放一层菜,撒一层粗盐。而父亲则把它一
期刊
潜溪,正如其名,潜隐于义乌上溪镇西北一山谷里。因是宋濂故里,故声名远播。  辛丑2021年春分,前往潜溪,村干部热情地接待我们,香茗一盏心情,浓浓乡音见真纯。原来“潜溪”一名,内涵颇深,既是溪之名,又是村之名,更是宋濂的“号”。它取溪为名号,想必有寓意。现在潜溪村已辖四个小村,皆分布于潜溪两旁。村里以宋濂文化为依托,开发旅游,创建了“清廉”主题公园。  潜溪,宽约十余米,深不知几许,像条出山之潜龙
期刊
诗集《本命记》  温 青 著  ISBN:978-7-5205-0533-8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定价:46.00元(精装本)  欠下的命数将给出余荫  四十八年用去的命运  将一个孤独的人赶到高冈上  他四顾无数个自己  用落叶妆扮长满风霜的围巾  站定在自己的边缘  等候欠下的命数给出余荫  这是一个吃下过无数运道的人  他养过一些悬崖  看它们张开大嘴徐徐吐出厄运  飘散在整个道场的迷雾
期刊
香草是村北头莲婶的女儿,娇小,白净,完全是城里人的打扮,同我家墙上张贴的画中的女孩儿差不多:白衬衫,红裙子,脚穿一双乡下罕见的塑料凉鞋。  这也难怪,香草的爸爸是工人,专造大桥的工人,每月拿的工资很高,乡下人恐怕一年也挣不了那么多。  因而香草吃得好,口袋里常有一些稀罕的零食。香草常吃一种奶糖,四方形乳白色,裹一层薄薄的膜,外面则是彩色的玻璃纸。我们老远就能闻到她口中奶糖的甜香味。有时围上去,目光
期刊
我的奶奶,把给邻居端饭当作一件大事。要选择最大的碗,装得满满的,如果有肉,还要多挑几块放进去,这样才显得心诚。要在客人没有端碗之前,安排家里的人端过去,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到邻居家,要把碗恭恭敬敬地呈给长者,还要说一些“做得不好,尝一尝”之类的客气话。邻居家吃完饭,会在碗里放一个馍馍,或者盛一碗面,同样由大人还回来,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乐趣。  这个习俗,一碗热气腾腾的饭,缭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扶助、
期刊
多米,第一次见到你,是通过产房护士传出来的照片,产房里,你很安静,睡得好香,可能是这段时间你也很累。我们高兴,如同醉了一般,一遍遍地看,从你的头发赞美到脚趾头,哪个地方漂亮,哪个地方像谁像谁……  一晃,你出生31天了,这31天,几乎每天都有一个第一次,都有你给我们的惊喜。  你出生后不久,还在产房观察。你就能无师自通地吃奶,我们连呼神奇!当天下午,专门护理你的吕姨给你沏30毫升奶粉,这是你第一次
期刊
清明节前回乡下,村里儿时玩伴大春跟我讲了个故事。  他说,隔壁村“同志们”是个老革命。这位老革命没读多少书,是佃农家庭出身,用大春的话说,叫“根正苗红”。他长得一副憨厚相,吃得苦,干劲足,不到30岁就当上了乡里的干部。但他讲话的水平一直没有练出来,一开口就是“同志们”,然后如“鸭子囫囵大螺蛳”一样吃力地、断断续续地讲几句大实话,一点官威也没有,所以大家都叫他“同志们”。不打紧的会议,台上的人在讲话
期刊
我到雪溪公社工作时,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  跨进公社院子的第一天,一位慈眉善目的领导就对我说,我们很欢迎你来雪溪公社工作,以后我们大家就要像亲朋一样友好相处。后来才知道,他是公社的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他的话自然是我所企盼的,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我家近在隔壁,只要翻过一条岭就到,然而一年到头,却极少回去,即便回去看看老父亲,多数也是当天打个来回。  我的职责是文书兼团委书记,文书是被公认
期刊
我出生的那个山村名叫坝上村,是个依山傍水的地方。  那年,坝塘边的老龙树上飞来一群马蜂,筑起了甑子大的“葫芦包”,村里的人都知道,都嘴馋,都想吃蜂蛹。我们一群娃娃不时用弹弓打,可谁也不敢爬上树,唯有那个外号叫“老狐狸”的人不信邪,黑夜里抬着竹竿,点燃火把爬上树去烧马蜂。忽然一阵狂风暴雨袭来,蜂群出洞,盯着“老狐狸”猛蜇。慌乱中,“老狐狸”像个断了藤的瓜,叽里咕噜惨叫着滚下龙潭,似尝试了一次无规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