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幼儿阶段,更是成为教育界的关注中心。鉴于此,本文对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的应用措施进行简单阐述,以期为研广大幼教实践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故事;教育措施
将民间故事引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利用故事中的教育价值,既能让幼儿对本土的人文民俗、民风,家乡的历史典故、传奇人物等有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又能将被越来越边缘化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传承。
一、甄别素材,提高教师“故事”使用能力
教师在为幼儿进行故事讲述时,运用的不同的声调、节奏、情感色彩以及肢体的动作与面部表情,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增添道具,以更加直观的方法向幼儿传递故事的内容。例如,教师讲述故事前,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故事题材”,有些故事属于民间故事,但对于幼儿而言却不大适宜,如《田螺姑娘》、《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歌颂爱情的,还有许多民间故事是关于“婆媳关系”等,这些都不适合幼儿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神笔马良》、《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年的传说》等;在选择好素材之后,教师为了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的肢体语言等讲述故事,比如在讲《年的故事》中的“年”时,幼儿问到“年”的样子,教师在形容的时候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对比描述,再加上相应的肢体语言,甚至可以借助绘画的方式为幼儿呈现,幼儿在教师的生动描述中,了解过年为什么要守岁,为什么要贴福字,以及“年”的樣子,增加其生活常识,拓展知识面。
二、组织活动,开创多样化 “故事”活动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围绕一个既定的主题,以民间故事的内容为出发点,不仅可以对民间故事的内容进行延伸,在进行活动中,也可以延伸到幼儿自身生活的各个部分,有效利用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并且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在中秋节活动时,组织幼儿阅读《嫦娥奔月》的故事,从神话故事中引出“赏月”和“月饼”,带领幼儿观看“嫦娥奔月”的动画片,进一步加深印象,再从“赏月”和“月饼”出发,引出“制作月饼”活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亲自动手制作月饼,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中秋”的节日氛围,教师们还可以安排幼儿表演“小话剧”;比如端午节,教师为学生讲述端午节的民间故事,讲述端午的由来,粽子的由来以及屈原与端午节、粽子的渊源,并带领幼儿进行模拟“龙舟赛”,感受节日气氛;或者在平日的故事活动中,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讲故事,最后教师再对幼儿的故事进行适当的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粘贴在教室的“展览角”。
三、教育延伸,建设家庭化“故事”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难以替代的影响与意义,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两者需要在教育理念与方法上保有一致性与连贯性。例如,家长与教师建立群聊,教师将每天的课程安排等提前一天在群里进行公布,此时家长们可以参与到讨论中,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一些宝贵意见,比如第二天的主题是“尊老爱幼”,家长可以提供民间故事素材,亦或是视频或动画,有的家长提供绘本《我的爸爸妈妈》、《扶老人过马路》等;有的家长提供故事书《孔融让梨》等,有的家长提供公益广告的视频节选,或者在街上无意中发现的关于“尊老爱幼”教育的名言等,有的家长则提供一些关于“尊老爱幼”的真实故事。
四、资源支持,鼓励社会对故事活动的支持
幼儿园可以对社会资源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探索与挖掘,带领幼儿走入社区,在社区中寻找民间故事传承者,从行动上丰富幼儿对民间故事的体验。另外,民间故事的传播需要借助这样的媒体与社会的力量,加大在幼儿生活中的存在感,也为社会大众了解民间故事提供了平台。例如,家喻户晓的外国童话故事《灰姑娘》,在经历时代的变迁之后,随之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版本,经历上千次的改编,在每一个改编的版本中都带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经过时代的浸润和文字的洗礼,使得灰姑娘这个故事一次又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的带创造性的改编,成为新作,滋养了儿童文学,也延续了原作的寿命,经久不衰。我们本土的民间故事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延续其的生命并获得新的发展,如在国外也同样受欢迎的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叶问》等;除此之外,社会其他各界也应予以大力支持,例如在电视广告中插入民间故事,进行道德和文化的传播,设计一系列“民间故事”系列动画片,进一步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或者各大报刊或杂志设计印刷一些期刊杂志,利用民间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等。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民间故事,要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积极强化,持之以恒。教师尽力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教育,不忘初心,努力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初始的道德种子,陪伴幼儿一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黎.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20):43.
[2]吕瑶嘉. 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故事;教育措施
将民间故事引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利用故事中的教育价值,既能让幼儿对本土的人文民俗、民风,家乡的历史典故、传奇人物等有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又能将被越来越边缘化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传承。
一、甄别素材,提高教师“故事”使用能力
教师在为幼儿进行故事讲述时,运用的不同的声调、节奏、情感色彩以及肢体的动作与面部表情,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增添道具,以更加直观的方法向幼儿传递故事的内容。例如,教师讲述故事前,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故事题材”,有些故事属于民间故事,但对于幼儿而言却不大适宜,如《田螺姑娘》、《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歌颂爱情的,还有许多民间故事是关于“婆媳关系”等,这些都不适合幼儿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神笔马良》、《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年的传说》等;在选择好素材之后,教师为了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的肢体语言等讲述故事,比如在讲《年的故事》中的“年”时,幼儿问到“年”的样子,教师在形容的时候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对比描述,再加上相应的肢体语言,甚至可以借助绘画的方式为幼儿呈现,幼儿在教师的生动描述中,了解过年为什么要守岁,为什么要贴福字,以及“年”的樣子,增加其生活常识,拓展知识面。
二、组织活动,开创多样化 “故事”活动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围绕一个既定的主题,以民间故事的内容为出发点,不仅可以对民间故事的内容进行延伸,在进行活动中,也可以延伸到幼儿自身生活的各个部分,有效利用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并且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例如,在中秋节活动时,组织幼儿阅读《嫦娥奔月》的故事,从神话故事中引出“赏月”和“月饼”,带领幼儿观看“嫦娥奔月”的动画片,进一步加深印象,再从“赏月”和“月饼”出发,引出“制作月饼”活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亲自动手制作月饼,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中秋”的节日氛围,教师们还可以安排幼儿表演“小话剧”;比如端午节,教师为学生讲述端午节的民间故事,讲述端午的由来,粽子的由来以及屈原与端午节、粽子的渊源,并带领幼儿进行模拟“龙舟赛”,感受节日气氛;或者在平日的故事活动中,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讲故事,最后教师再对幼儿的故事进行适当的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粘贴在教室的“展览角”。
三、教育延伸,建设家庭化“故事”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难以替代的影响与意义,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两者需要在教育理念与方法上保有一致性与连贯性。例如,家长与教师建立群聊,教师将每天的课程安排等提前一天在群里进行公布,此时家长们可以参与到讨论中,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一些宝贵意见,比如第二天的主题是“尊老爱幼”,家长可以提供民间故事素材,亦或是视频或动画,有的家长提供绘本《我的爸爸妈妈》、《扶老人过马路》等;有的家长提供故事书《孔融让梨》等,有的家长提供公益广告的视频节选,或者在街上无意中发现的关于“尊老爱幼”教育的名言等,有的家长则提供一些关于“尊老爱幼”的真实故事。
四、资源支持,鼓励社会对故事活动的支持
幼儿园可以对社会资源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探索与挖掘,带领幼儿走入社区,在社区中寻找民间故事传承者,从行动上丰富幼儿对民间故事的体验。另外,民间故事的传播需要借助这样的媒体与社会的力量,加大在幼儿生活中的存在感,也为社会大众了解民间故事提供了平台。例如,家喻户晓的外国童话故事《灰姑娘》,在经历时代的变迁之后,随之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版本,经历上千次的改编,在每一个改编的版本中都带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经过时代的浸润和文字的洗礼,使得灰姑娘这个故事一次又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的带创造性的改编,成为新作,滋养了儿童文学,也延续了原作的寿命,经久不衰。我们本土的民间故事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延续其的生命并获得新的发展,如在国外也同样受欢迎的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叶问》等;除此之外,社会其他各界也应予以大力支持,例如在电视广告中插入民间故事,进行道德和文化的传播,设计一系列“民间故事”系列动画片,进一步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或者各大报刊或杂志设计印刷一些期刊杂志,利用民间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等。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民间故事,要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积极强化,持之以恒。教师尽力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教育,不忘初心,努力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初始的道德种子,陪伴幼儿一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黎.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20):43.
[2]吕瑶嘉. 民间故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