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而作为网络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其网络素养的高低成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中之重。但当前我国大学生在网络甄别能力、网络依赖程度、网络道德和法律素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原因主要源自价值观念偏差、网络素养教育缺失、媒体平台监督乏力及政府顶层设计方面的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需要从强化青年自我教育、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健全媒体平台监管、完善网络空间治理入手,通过重塑网民新形象、抢占舆论新阵地、构建互动新家园、营造网络新空间,培养出具有更高素养的“数字公民”。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16-0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微信、微博、博客的快速兴起,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其素养高低也成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中之重。最近厦门大学的“田佳良事件”更是将当代部分大学生网络甄别能力较差、网络法制意识不强、网络围观娱乐心态严重及网络成瘾等问题直接暴露无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提出要“培育中国好网民”;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的确,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只有网民的网络素养普遍增强,网络社会的机体才能始终保持健康。因此,研究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这一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特质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核心构成
大学生网络素养通常指的是大学生通过对计算机、互联网的掌握,从而对于网络信息的认知、解读、辨别、接受和利用能力。2017年,北京联合大学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网络素养十大标准。当然,网络素养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获取、甄别以及网络行为等方面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归纳起来,大学生网络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知识与技能素养,是指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性质以及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电脑系统操作熟练度、网络信息搜索查找能力等,这些能力是顺利进行网络实践活动、有效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的必要条件。二是网络信息分析与甄别素养,是指大学生对于其获取的信息进行理性地分析,做出符合价值规律、符合社会要求判断的能力。三是网络道德素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网络道德规范,自觉遵循网络道德行为准则、开展履行网络道德义务的活动。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主要特征
当前,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东西文化相互碰撞和新旧文化相互交替的主要媒介,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同时也难免会泥沙俱下。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进世界舞台,多重文化和社会意识冲击更加明显,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因此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1 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由此迅速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也使得作为“E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有了更多与社会接触、共振的机会。然而在这群“准社会人”当中,网络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新时代的大学生网民掌握了基本的网络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地评价研判,做到理解网络、安全触网、善用网络。但也有不少大学生缺乏必备的防护技能、高度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的网络素养,自律意识不强,不时成为网络空间的污染者与破坏者。
2 理性与感性彼此交织
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对于网络上基本的是非一般能够形成自己较清晰的判断,可以冷静地分析与思考、辨别信息的真假,从而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做到坚守网络行为规范,坚守网络道德底线,理性上网、文明上网。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当面对重大的热点时事、突发事件引发的舆情或者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调整时,常常会被感情所支配,意气用事,随意发出不理性的声音,甚至不计后果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3 个性与共性相互共存
当前,大学生身处五彩缤纷抑或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这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互动、消费带来了吸引力更大、体验感更好、娱乐性更强全新的体验。一个班级的同学每日除了在学习方面发通知、传文档互动外,各种娱乐八卦、搞笑奇闻、网络舆情等校内外信息满天飞。同时,基于血缘、地缘或者趣缘关系形成的三五成群“小团体”“小圈子”私密分享小道信息,暗合了一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和个性追求,成为他们每天睡前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4 责任与担当意识增强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迫切需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目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政策文件,再加上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不断增强。比如大学生自发的组织关于网络打假和投诉,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利益,用自己的责任坚守和担当意识感染身边一大群人。利用知乎、微信、微博、QQ等互动交流平台分享心得,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传递正能量,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
总体说来,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是好的,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1 网络甄别能力不强
一方面,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不高。近几年,校园诈骗现象越层出不穷,大学生收到的网络诈骗信息、诈骗短信和电话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在网络诈骗的受害人中几乎占50%,已经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行为最集中的群体。广东一位准大学生蔡某某被骗取学费9800元后,因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跳海自杀;山东临沂18岁的女孩徐玉玉,被骗走了全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9900元学费,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去世。另一方面,大学生容易成为谣言的传播者。谣言往往受到道德的裹挟,标榜着爱国民主、化身为正义善良,因此善良单纯、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落入其圈套。诸如“某地出现持刀抢劫”“某家的孩子失踪”等贴文不时流传在网络社交平台,大学生不经思考“好意”地转发,却无意中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2 网络娱乐倾向较重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娱乐倾向性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花费在娱乐类网络应用上的时间较长。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玩手机的平均时间超过了5小时的占近四分之一,而玩手机大多就是在使用打手游、刷微博、发微信、玩抖音、看直播、追剧等一系列娱乐应用。此外电脑也成了男生的游戏机、女生的电视机,这既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也磨削了他们的斗志,很容易导致挂科甚至无法顺利毕业。二是花费在娱乐类网络应用上的金钱较多。沉迷于打游戏时会买各种游戏中装备、追剧时充各种会员、看直播时给主播打赏、刷微博时看到漂亮衣服难免会想要去买,这些在无形中都增加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家庭负担。三是大多娱乐性应用的文化趣味较低。抖音、斗鱼、快手等网络视频和直播中不同程度充斥着色情、暴力的恶趣味视频,这些不良信息及负能量的快速传播,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诱使他们走上歪路。
3 网络依赖程度较深
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深浅不一,依赖程度较深的慢慢地发展成为网瘾。基于当前便捷的网络信息渠道,大学生迷恋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缺少自己的思考与考察,久而久之导致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下降。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却不敢与现实生活的人交流,引发不同程度抑郁症。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对于网络应用过度依赖导致上网成瘾,不仅会影响学习和生活,还会使对身心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引发生命危险。2015年跨年青岛一名21岁的大学生通宵泡网吧猝死,令人唏嘘不已。国外科学研究发现,经常刷社交媒体的人得抑郁的概率是不经常玩社交媒体的人的2.7倍,经常使用社交媒体会让人产生“别人都活得很好,只有我的生活这么失败”的错觉,产生嫉妒或者心理不平衡现象;每天在社交媒体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会让人觉得白白浪费了时间,感到自责;经常使用社交媒体还可能面临网络欺凌,增加抑郁的风险。
4 网络道德素养不足
网络道德素养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参差不齐甚至较低,首先表现为网络用语低俗、网络暴力泛滥。网络具有匿名性,一些素质较低的大学生放纵自己,乐于充当键盘侠,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把网络空间当出气筒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给网络环境造成极大污染。2018年,重庆一大学生声称自己平时生活压力很大,有意在网上恶搞著名艺术家六小龄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另外一些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2014年一名在校大学生晋某在一家网店上刷单1500余笔,并“闪电”退货,后成为第一起网络刷单被追究刑责的案例。当前大学生淘宝刷单、网络应聘填写虚假信息的不良行为很多,这些网络上的诚信缺失都会拉低社会整体的诚信度。
5 网络法律素养不高
大学生是网民中素质较高的人群,按理说应充当遵纪守法的领头羊。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储备不足。部分大学生不太清楚自己在网络上的某些行为是否犯法,以至于等警察找上门来,才知道自己做了违法的事情。有的对于自己被侵犯的利益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去维护,使得违法犯罪者继续危害社会。还有一些网络信息隐私意识较弱,不知道有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屡屡被坏人盯上。例如,近年来校园网贷出现了“裸贷”,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贷款,被要求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作为抵押,如果预期无法还款,就会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和朋友;河南某高校大学生郑某因为沉迷于赌球,利用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通过网络贷款向十几家贷款公司贷款了50多万元,最终因为无力偿而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样血淋淋的例子绝非个案。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在网络甄别能力、网络依赖、网络道德及法律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平臺及政府的视野来探寻背后的根源。
1 价值观念出现偏差,随意传递负面能量
大学生还未正式进入社会,思想单纯,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一方面,心智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造成好吃懒做、行为偏激甚至道德沦丧等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他们接收到的负面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而不知不觉成为负能量的传播者。近年来,“网红”所带来的高额报酬和一夜成名的诱惑,使大学生也蠢蠢欲动、赴其后尘。例如,浙江一女大学生受到网络上“网红效应”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为了获取高报酬而进行涉黄直播,肆意传播负能量,害人害己。
2 网络素养教育缺失,网络阵地建设滞后
当前网络素养教育还没有受到我国高校的充分重视,大部分的高校只是将网络素养教育看作是德育课程的一部分,采用传统教科书式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的网络素养得到提升。同时,很多高校网络硬件设施落后,设备陈旧,电子阅览室的空间也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上网需求。另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媒体平台建设滞后,官方媒体对于网络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很难引发关注度。许多官方媒体在推送宣传内容时,照本宣科,内容枯燥无味,更不会与用户进行互动,自然不会引发关注。 3 媒体平台监督乏力,虚拟空间存在混乱
在如今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平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新闻的重要途径,他们的言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自由,网络行为也日益趋向丰富。然而,微博、微信、贴吧、知网等自媒体平台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且存在着很多营销号,其中的一些平台为了博取流量而断章取义,激发大众舆论的情绪化,或者成为大学生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以宣泄不满情绪的载体。况且网络平台缺乏“把关人”的角色,对舆论监督和引导不易,这加剧了网络虚拟空间的混乱。知乎是很受大学生欢迎的论坛之一,2016年一名男子扮演的“知乎女神”自编自演了一场女大学生无钱治病求捐助的戏码,骗取捐款15万元,引发广泛关注。令人遗憾的是,该事件发生后知乎平台的监管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发的混乱,很多粉丝量大的用户都打着“学霸”“学神”的旗号,招摇过市,骗取流量和关注。此外,天涯网、百度贴吧等论坛网站也同样存在这种监管不力、平台内言论混乱的现象。
4 政府顶层设计不足,网络空间遭受污染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空间治理法律体系,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速度。虽然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加强政府对网络环境的监管,规范网民的行为、保护公众的个人隐私、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的网络安全,但是由于政府在数据与信息安全法律的顶层设计还显得滞后,个人信息保护、部门信息共享、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现实中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诈骗现象等网络违法行为依旧猖獗。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更加便捷,大规模的数据泄漏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作为高智商的知识分子,在这方面特别容易步入歧途。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办法进行全方位的再完善,让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
三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途径思考
(一)搭建青年自我教育活载体,重塑中国网民新形象
大学生是自身网络素养提升的主体,在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搭建各式各样的鲜活载体,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第一,以社团为载体,把社团活动打造成高校的延伸课堂,组织学生自主开展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的活动,帮助他们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在社团内进行演讲、辩论赛和征文的方式,及时分享校园好人好事等正能量的信息,促进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第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把图书馆、食堂、寝室作为展开大学生网络素养自我教育的主要阵地。宣传部门可以创设网络素养教育的宣传专栏,展示各种沉迷于网络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强化自我管控,做到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第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网络素养教育。高校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对网络素养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举办“读书会”“团日活动”增加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让广大大学生真切感受网络全安重要性,增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二)开设网络素养教育大课堂,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及课堂教学的作用。第一,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社会热点、舆情事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从身边事例出发,启发大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网络法律法规。特别是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用正确的意识形态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第二,开设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网络课程。例如,2016年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与团队录制了《新媒体素养》课程,通过“爱课程网”首次推出了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用鲜活的案例帮助大学生获取基本的网络素养,并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积极回应。第三,组织教师定期展开相关的知识讲座、开设网络心理健康咨询站,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此外,高校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网络平台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三)打好媒体平台治理组合拳,构建互动交流新家园
互联网是不同的价值观相互冲突融合的平台,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应该要注重网络媒体平台的建设与治理,为他们构建起互动交流新家园。第一,狠抓网络媒体平台内容质量。利用微博热搜榜榜首推荐和微博用户首页广告推荐功能,打造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基地和示范品牌,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网络甄别能力,规范网络言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和政治立场。第二,狠抓媒体平台自我监管。媒体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以及行业部门的法律法规,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媒体平台在追求信息浏览量的同时,要坚决杜绝黄色暴力等违法信息的传播。完善媒体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提升举报信息处理的速度,让举报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定期开展以网络素质教育为主题的讲座,举办相关的座谈会、辩论赛、公司团建等,加强网络媒体内部人员的教育,不断提升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网络素质,以便更好地发挥媒体平台的自我监督。
(四)决胜网络空间治理攻坚战,营造清朗网络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为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指引。第一,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坚决制止和打击任何人利用网络断章取义或杜撰虚构不实信息并加以散布,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法规,杜绝网络知识侵权、名誉侵权,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坚决制止和打击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非法集资等非法牟利活动。”大学生也要自觉遵守法律,时刻保证自身的网络言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第二,还应完善监管措施,有效管控网上信息,严格监督网络的内容、版权、运营、安全等诸多方面。及时地过滤虚假有害的网络信息,确保人们在网络空间能够安全地进行网络实践活动。第三,还要完善网络举报的途径,动员广大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监督,共同营造清朗网络新空间。在相关部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提供举报链接,以便大学生和网民更方便地举报不良不实和危害社会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打造专门的手機软件来扩展举报渠道,更好地动员大学生参与网络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20-01-16]. 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9590.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10-18.
[3]网络素养标准评价体系正式发布[EB/OL].(2017-12-09)[2020-01-16]. http://m.xinhuanet.com/bj/2017-12/09/c_1122085409.htm
[4]叶定剑.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7(01).
[5]李丙师.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
[6] Brian A.Primack,Ariel Shensa,César G. Escobar-Viera, Erica L.Barrett, Jaime E. Sidani, Jason B.Colditz, A. Everette James.Use of multipl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nationally-representative study among U.S. young adult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69).
[7]曹诗权.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法治的重要论述研究[J].公安学研究,2018 (01).
[8]谢孝红.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王义祥)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16-0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微信、微博、博客的快速兴起,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其素养高低也成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中之重。最近厦门大学的“田佳良事件”更是将当代部分大学生网络甄别能力较差、网络法制意识不强、网络围观娱乐心态严重及网络成瘾等问题直接暴露无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提出要“培育中国好网民”;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的确,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只有网民的网络素养普遍增强,网络社会的机体才能始终保持健康。因此,研究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这一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特质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核心构成
大学生网络素养通常指的是大学生通过对计算机、互联网的掌握,从而对于网络信息的认知、解读、辨别、接受和利用能力。2017年,北京联合大学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网络素养十大标准。当然,网络素养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获取、甄别以及网络行为等方面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归纳起来,大学生网络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知识与技能素养,是指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性质以及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电脑系统操作熟练度、网络信息搜索查找能力等,这些能力是顺利进行网络实践活动、有效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的必要条件。二是网络信息分析与甄别素养,是指大学生对于其获取的信息进行理性地分析,做出符合价值规律、符合社会要求判断的能力。三是网络道德素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网络道德规范,自觉遵循网络道德行为准则、开展履行网络道德义务的活动。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主要特征
当前,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东西文化相互碰撞和新旧文化相互交替的主要媒介,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同时也难免会泥沙俱下。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进世界舞台,多重文化和社会意识冲击更加明显,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因此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1 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由此迅速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也使得作为“E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有了更多与社会接触、共振的机会。然而在这群“准社会人”当中,网络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新时代的大学生网民掌握了基本的网络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地评价研判,做到理解网络、安全触网、善用网络。但也有不少大学生缺乏必备的防护技能、高度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的网络素养,自律意识不强,不时成为网络空间的污染者与破坏者。
2 理性与感性彼此交织
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对于网络上基本的是非一般能够形成自己较清晰的判断,可以冷静地分析与思考、辨别信息的真假,从而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做到坚守网络行为规范,坚守网络道德底线,理性上网、文明上网。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当面对重大的热点时事、突发事件引发的舆情或者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调整时,常常会被感情所支配,意气用事,随意发出不理性的声音,甚至不计后果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3 个性与共性相互共存
当前,大学生身处五彩缤纷抑或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这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互动、消费带来了吸引力更大、体验感更好、娱乐性更强全新的体验。一个班级的同学每日除了在学习方面发通知、传文档互动外,各种娱乐八卦、搞笑奇闻、网络舆情等校内外信息满天飞。同时,基于血缘、地缘或者趣缘关系形成的三五成群“小团体”“小圈子”私密分享小道信息,暗合了一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和个性追求,成为他们每天睡前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4 责任与担当意识增强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迫切需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目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政策文件,再加上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不断增强。比如大学生自发的组织关于网络打假和投诉,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利益,用自己的责任坚守和担当意识感染身边一大群人。利用知乎、微信、微博、QQ等互动交流平台分享心得,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传递正能量,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
总体说来,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是好的,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1 网络甄别能力不强
一方面,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不高。近几年,校园诈骗现象越层出不穷,大学生收到的网络诈骗信息、诈骗短信和电话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在网络诈骗的受害人中几乎占50%,已经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行为最集中的群体。广东一位准大学生蔡某某被骗取学费9800元后,因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跳海自杀;山东临沂18岁的女孩徐玉玉,被骗走了全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9900元学费,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去世。另一方面,大学生容易成为谣言的传播者。谣言往往受到道德的裹挟,标榜着爱国民主、化身为正义善良,因此善良单纯、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落入其圈套。诸如“某地出现持刀抢劫”“某家的孩子失踪”等贴文不时流传在网络社交平台,大学生不经思考“好意”地转发,却无意中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2 网络娱乐倾向较重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娱乐倾向性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花费在娱乐类网络应用上的时间较长。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玩手机的平均时间超过了5小时的占近四分之一,而玩手机大多就是在使用打手游、刷微博、发微信、玩抖音、看直播、追剧等一系列娱乐应用。此外电脑也成了男生的游戏机、女生的电视机,这既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也磨削了他们的斗志,很容易导致挂科甚至无法顺利毕业。二是花费在娱乐类网络应用上的金钱较多。沉迷于打游戏时会买各种游戏中装备、追剧时充各种会员、看直播时给主播打赏、刷微博时看到漂亮衣服难免会想要去买,这些在无形中都增加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家庭负担。三是大多娱乐性应用的文化趣味较低。抖音、斗鱼、快手等网络视频和直播中不同程度充斥着色情、暴力的恶趣味视频,这些不良信息及负能量的快速传播,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诱使他们走上歪路。
3 网络依赖程度较深
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深浅不一,依赖程度较深的慢慢地发展成为网瘾。基于当前便捷的网络信息渠道,大学生迷恋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缺少自己的思考与考察,久而久之导致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下降。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却不敢与现实生活的人交流,引发不同程度抑郁症。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对于网络应用过度依赖导致上网成瘾,不仅会影响学习和生活,还会使对身心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引发生命危险。2015年跨年青岛一名21岁的大学生通宵泡网吧猝死,令人唏嘘不已。国外科学研究发现,经常刷社交媒体的人得抑郁的概率是不经常玩社交媒体的人的2.7倍,经常使用社交媒体会让人产生“别人都活得很好,只有我的生活这么失败”的错觉,产生嫉妒或者心理不平衡现象;每天在社交媒体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会让人觉得白白浪费了时间,感到自责;经常使用社交媒体还可能面临网络欺凌,增加抑郁的风险。
4 网络道德素养不足
网络道德素养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参差不齐甚至较低,首先表现为网络用语低俗、网络暴力泛滥。网络具有匿名性,一些素质较低的大学生放纵自己,乐于充当键盘侠,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把网络空间当出气筒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给网络环境造成极大污染。2018年,重庆一大学生声称自己平时生活压力很大,有意在网上恶搞著名艺术家六小龄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另外一些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2014年一名在校大学生晋某在一家网店上刷单1500余笔,并“闪电”退货,后成为第一起网络刷单被追究刑责的案例。当前大学生淘宝刷单、网络应聘填写虚假信息的不良行为很多,这些网络上的诚信缺失都会拉低社会整体的诚信度。
5 网络法律素养不高
大学生是网民中素质较高的人群,按理说应充当遵纪守法的领头羊。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储备不足。部分大学生不太清楚自己在网络上的某些行为是否犯法,以至于等警察找上门来,才知道自己做了违法的事情。有的对于自己被侵犯的利益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去维护,使得违法犯罪者继续危害社会。还有一些网络信息隐私意识较弱,不知道有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屡屡被坏人盯上。例如,近年来校园网贷出现了“裸贷”,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贷款,被要求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作为抵押,如果预期无法还款,就会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和朋友;河南某高校大学生郑某因为沉迷于赌球,利用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通过网络贷款向十几家贷款公司贷款了50多万元,最终因为无力偿而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样血淋淋的例子绝非个案。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在网络甄别能力、网络依赖、网络道德及法律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平臺及政府的视野来探寻背后的根源。
1 价值观念出现偏差,随意传递负面能量
大学生还未正式进入社会,思想单纯,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一方面,心智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造成好吃懒做、行为偏激甚至道德沦丧等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他们接收到的负面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而不知不觉成为负能量的传播者。近年来,“网红”所带来的高额报酬和一夜成名的诱惑,使大学生也蠢蠢欲动、赴其后尘。例如,浙江一女大学生受到网络上“网红效应”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为了获取高报酬而进行涉黄直播,肆意传播负能量,害人害己。
2 网络素养教育缺失,网络阵地建设滞后
当前网络素养教育还没有受到我国高校的充分重视,大部分的高校只是将网络素养教育看作是德育课程的一部分,采用传统教科书式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的网络素养得到提升。同时,很多高校网络硬件设施落后,设备陈旧,电子阅览室的空间也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上网需求。另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媒体平台建设滞后,官方媒体对于网络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宣传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很难引发关注度。许多官方媒体在推送宣传内容时,照本宣科,内容枯燥无味,更不会与用户进行互动,自然不会引发关注。 3 媒体平台监督乏力,虚拟空间存在混乱
在如今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平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新闻的重要途径,他们的言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自由,网络行为也日益趋向丰富。然而,微博、微信、贴吧、知网等自媒体平台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且存在着很多营销号,其中的一些平台为了博取流量而断章取义,激发大众舆论的情绪化,或者成为大学生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以宣泄不满情绪的载体。况且网络平台缺乏“把关人”的角色,对舆论监督和引导不易,这加剧了网络虚拟空间的混乱。知乎是很受大学生欢迎的论坛之一,2016年一名男子扮演的“知乎女神”自编自演了一场女大学生无钱治病求捐助的戏码,骗取捐款15万元,引发广泛关注。令人遗憾的是,该事件发生后知乎平台的监管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发的混乱,很多粉丝量大的用户都打着“学霸”“学神”的旗号,招摇过市,骗取流量和关注。此外,天涯网、百度贴吧等论坛网站也同样存在这种监管不力、平台内言论混乱的现象。
4 政府顶层设计不足,网络空间遭受污染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空间治理法律体系,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速度。虽然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加强政府对网络环境的监管,规范网民的行为、保护公众的个人隐私、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的网络安全,但是由于政府在数据与信息安全法律的顶层设计还显得滞后,个人信息保护、部门信息共享、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现实中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诈骗现象等网络违法行为依旧猖獗。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更加便捷,大规模的数据泄漏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作为高智商的知识分子,在这方面特别容易步入歧途。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办法进行全方位的再完善,让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
三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途径思考
(一)搭建青年自我教育活载体,重塑中国网民新形象
大学生是自身网络素养提升的主体,在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搭建各式各样的鲜活载体,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第一,以社团为载体,把社团活动打造成高校的延伸课堂,组织学生自主开展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的活动,帮助他们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在社团内进行演讲、辩论赛和征文的方式,及时分享校园好人好事等正能量的信息,促进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第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把图书馆、食堂、寝室作为展开大学生网络素养自我教育的主要阵地。宣传部门可以创设网络素养教育的宣传专栏,展示各种沉迷于网络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强化自我管控,做到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第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网络素养教育。高校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对网络素养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举办“读书会”“团日活动”增加网络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让广大大学生真切感受网络全安重要性,增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二)开设网络素养教育大课堂,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及课堂教学的作用。第一,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社会热点、舆情事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从身边事例出发,启发大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网络法律法规。特别是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用正确的意识形态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第二,开设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网络课程。例如,2016年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与团队录制了《新媒体素养》课程,通过“爱课程网”首次推出了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用鲜活的案例帮助大学生获取基本的网络素养,并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积极回应。第三,组织教师定期展开相关的知识讲座、开设网络心理健康咨询站,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此外,高校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网络平台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三)打好媒体平台治理组合拳,构建互动交流新家园
互联网是不同的价值观相互冲突融合的平台,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应该要注重网络媒体平台的建设与治理,为他们构建起互动交流新家园。第一,狠抓网络媒体平台内容质量。利用微博热搜榜榜首推荐和微博用户首页广告推荐功能,打造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基地和示范品牌,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网络甄别能力,规范网络言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向和政治立场。第二,狠抓媒体平台自我监管。媒体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以及行业部门的法律法规,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媒体平台在追求信息浏览量的同时,要坚决杜绝黄色暴力等违法信息的传播。完善媒体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提升举报信息处理的速度,让举报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定期开展以网络素质教育为主题的讲座,举办相关的座谈会、辩论赛、公司团建等,加强网络媒体内部人员的教育,不断提升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网络素质,以便更好地发挥媒体平台的自我监督。
(四)决胜网络空间治理攻坚战,营造清朗网络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为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指引。第一,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坚决制止和打击任何人利用网络断章取义或杜撰虚构不实信息并加以散布,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法规,杜绝网络知识侵权、名誉侵权,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坚决制止和打击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非法集资等非法牟利活动。”大学生也要自觉遵守法律,时刻保证自身的网络言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第二,还应完善监管措施,有效管控网上信息,严格监督网络的内容、版权、运营、安全等诸多方面。及时地过滤虚假有害的网络信息,确保人们在网络空间能够安全地进行网络实践活动。第三,还要完善网络举报的途径,动员广大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监督,共同营造清朗网络新空间。在相关部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提供举报链接,以便大学生和网民更方便地举报不良不实和危害社会的信息,还可以通过打造专门的手機软件来扩展举报渠道,更好地动员大学生参与网络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20-01-16]. 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9590.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10-18.
[3]网络素养标准评价体系正式发布[EB/OL].(2017-12-09)[2020-01-16]. http://m.xinhuanet.com/bj/2017-12/09/c_1122085409.htm
[4]叶定剑.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7(01).
[5]李丙师.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
[6] Brian A.Primack,Ariel Shensa,César G. Escobar-Viera, Erica L.Barrett, Jaime E. Sidani, Jason B.Colditz, A. Everette James.Use of multipl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nationally-representative study among U.S. young adult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69).
[7]曹诗权.习近平关于网络安全法治的重要论述研究[J].公安学研究,2018 (01).
[8]谢孝红.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