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支点,建构共生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文论家罗兰·巴尔特从文本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生动参与意义创造的角度,将文本分为“可读的”“可写的”,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文本“消费者”,同时也成为文本“生产者”。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就是可读的文本,也称现象文本;课堂教学就是实现可读的文本向可写的文本转变的过程,即现象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变;学生应该成为文本的生产者而不是被动的消费者,即成为学习的主体。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也应该实现日常实用性思维向艺术思维的过渡。这样的课堂就是共生课堂。
  所以,结合《教学系统设计》中支架式、抛锚式教学策略,我认为只有找准教学支点(教学设计主问题),才能建构真正的共生课堂。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一、找准单元教学的支点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有三篇新闻和一篇报告文学,单元的教学支点应该是分清新闻消息、通讯、特写等基本样式,了解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特点,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新闻阅读方法,学习报告文学的特殊写法。根据这四个支点,再结合每篇文本和具体学情,提出各课中有教学价值的主问题,编写教学设计,才能建构共生课堂。
  例如我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设计中,就以掌握新闻阅读方法为支点设计课堂,最后实现了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一套“读新闻——抓信息——品文本——赏写法——评新闻”的阅读方法。
  二、找准文体教学的支点
  1.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的支点是品味语言。诗歌语言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突破语言常规而高度陌生化,对语言常规的偏离。捷克美学家穆卡洛夫斯基说:“只有违反标准语的常规,并且是有系统地进行违反,人们才能利用语言写出诗来。”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也说:“诗之情味与敷藻立喻之合乎事例成反比例”。所以品味诗歌语言要依赖于读者的解读,所谓“诗无达诂”。
  2014年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试卷中,有一首姜夔的《过德清二首(二)》,在评讲中我采用了相似文本异质比较的方法,特地将这首诗与在语言上惊人相似的陈与义写的《送人归京师》做比较阅读,激发了学生积极性,他们非常认真甚至深刻地品读出了姜夔诗中的语言深义。
  2.散文教学
  作为最见性情的文本样式,散文在抒情方式上,常常是采取一种与读者对话的姿态,情理相依的特点,贵在要有“我”,好的散文总是那种能以其坦诚而平易自然的交谈将读者带入到作者内心去的一类。因此散文的教学支点是体悟情感。
  例如必修四中法国小品文名家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与读者在坦诚交谈中,展现出他对生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态度,从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性情、谈吐、风度乃至学识、修养。难怪他曾说过:“假使国王陛下已经认识了我的书的话,那他就已经认识了我这个人了。”
  3.小说教学
  小说是一种内容比较丰富的文本,在我看来,高中的小说教学支点应该是小说虚构与生活真实的结合。例如研究小说文本中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从根本上看,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他所处环境的关系的艺术升华。
  再如我在设计《半张纸》(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的课堂教学时,就以还原小说情景为课堂主问题,设计了5个小问题:
  (1)热恋时,主人公给艾丽丝打电话说:“?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2)看完歌剧后,这对新婚夫妇回家的情景。(3)主人公邀请岳母时说的话。(4)推测一下妻子和孩子到底是怎样死的?(5)葬礼上,主人公对亡妻殇子默念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合理想象出了非常精彩的情景,我也达到了此处设计的课堂效果:总结出这篇小小说速描勾勒,言简意丰的结构特点。
  4.戏剧教学
  戏剧教学的支点无疑是作为戏剧文学“灵魂”的戏剧冲突。以《雷雨》为例,课前我组织学生按照戏剧冲突的个数分为5个小组,然后要求各组分头收集、自学《雷雨》的资料和评论,课堂上分组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学生通过这种深入的分析,甚至能理解出戏剧冲突本质上是对社会生活中矛盾冲突的艺术化反映。
  三、建构共生课堂的几点质疑
  1.只要找准一个教学支点做主问题就可以讨论一节课了吗?
  答:不是。共生课堂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支点的主问题设计出:能激发学生现场思维的具体问题,链条式追问或启发式的问题,甚至是能引导学生自主发问的好问题。不能单靠一问到底,漫谈课堂。
  2.共生课堂是指在一堂课上完成语文教学就行了吗?
  答:不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一定是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双结合。尤其是共生课堂,更需要课堂外教语文的辅助。例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配乐读诗,课本剧表演,播放教学视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组织学生主讲诗文,开展微专题研究学习,关注语文前沿发展,甚至是宣传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等。
  3.共生课堂与高考能接轨吗?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答:共生课堂应该是能实现教学与高考的平等对话的。正如陶行知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我们的课堂如果是教学生之所需,那么学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全面提高与高考应试就并不矛盾。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自主总结,例如用数字法归纳《哈姆莱特》的戏剧冲突、人物对立、剧情误会等等,反而促使他们主动去阅读了全剧本,在复习《哈姆莱特》的高考考点时就比较从容了。
  归根结底,共生课堂是一种课堂教学文化的载体,是新课改旗帜下主张回归到共同寻找智慧的课堂。找准教学支点,是建构共生课堂的一个方面,探讨之路还很漫长。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1961~1995年逐月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视热量源汇<Ql>资料、1961~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资料、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1975~1994年全球OLR资料,讨论了高
分析了赤道地区纬向风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亚澳季风与ENSO在各个位相的联系.结果表明:赤道纬向风变化与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在准四年周期上是强烈耦合的;在El Nino期间东亚冬
《亡人逸事》是作家多篇怀人之作中唯一写给亡妻的作品,完成于妻子过世十二年之后。短短两千多字,没有肝肠寸断的情感喷涌,没有如泣如诉的哀婉缠绵,但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分明可以感
阐述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即指出会计电算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转变会计工作职能,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临安地区的企业状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怎样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把这种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结合,这对广大师生来说都需要一段时间的了解与实践。我也就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
2014年4月,本人有幸参加福建省名师网络课堂教研活动,观摩了一节高一《祝福》课堂教学实况,并听取教师代表的评课意见。教学期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师生简单的对话之中,教师引导
2007年9月1-29日笔者参加了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举办的“水电发展与应用管理”培训项目,对瑞典水电的发展做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思考。瑞典地处北欧中部,现有常驻人11900万人,土地
课堂管理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教学理论下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师生的共同发展。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
本文阐述了吉林省永吉县星星哨水库水电站利用发电机残压自行研制出的电子式转速表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与接线,说明了该装置在发电机组上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