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信息容量膨胀的时代对各方从业者数据驾驭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明确资料类型和特征,适配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才能揭示真实的变量关系。目前,关于居民住院情况的学术研究多集中在应/未住院率的分析,以计数资料角度,剖析次数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拟合适用于居民年住院次数的最优模型,并分析居民年住院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9年7—8月开展的“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项目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库,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了宁夏南部山区4县(盐池县、海原县、彭阳县、西吉县)的27 196例居民,本研究选取关键信息完整且明确的22 427份(82.46%)问卷进行分析。以居民年住院次数为因变量,以个人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特征(常住人口规模、家庭年人均收入、贫困户/低保户情况)、社会特征(离家最近的乡镇卫生院距离)为自变量,构建Possion回归、负二项回归、零膨胀Possion回归、零膨胀负二项回归4种模型,比较后得出最优模型,并据此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居民年住院次数为0次者达19 802例(88.29%)。过离散检验结果显示,O=87.665、P<0.01,表明负二项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Possion回归模型。Vuong检验的统计量值>1.96,表明数据存在零膨胀现象。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值最小(为18 331.87),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常住人口规模、家庭年人均收入、贫困户/低保户情况是居民年住院次数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对居民年住院次数出现零膨胀现象有影响(P<0.05)。结论 宁夏南部山区居民的年住院次数拟合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效果最好。女性、无业者、贫困户/低保户的住院行为相对较多,文化程度较高、家庭人口规模较大者寻求住院就医的行为较少。40~59岁、在婚人群的潜在住院需求更大,提升文化程度、降低体力劳动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