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幼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社会对于幼儿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幼儿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开展幼儿音乐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更需要教师具备专业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化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儿歌的学唱是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式的演唱以及钢琴旋律的伴奏,能够较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现阶段加强对幼儿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是幼儿音乐教师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幼儿音乐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幼儿或儿童。对这部分幼儿或少儿开展音乐教育,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手段就是儿歌弹唱。儿歌旋律简单优美,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幼儿进行听音、发声等训练。在儿歌教学过程中增加钢琴音乐伴奏,会提升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感受力,也能够使儿歌更加容易被儿童所接受。一直以来在幼儿音乐教师培养工作中,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培养始终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二)儿歌钢琴弹唱能力是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
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系统的音乐知识,还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检验幼儿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幼儿歌曲演唱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幼儿都认为老师“歌唱的好听”、“琴弹的好听”是引发他们歌曲学习兴趣的前提。由此可见,儿歌钢琴伴奏和弹唱能力应当成为考核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和水平是决定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兴趣培养是能力素质培养的根本。为了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幼儿全面的素质,必须要首先提高幼儿的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钢琴伴奏弹唱儿歌,能够直观化地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当前幼儿音乐教师在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幼儿音乐教师在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一)弹唱实践中的左右手音量以及歌声音准难以实现协调。
众所周知,儿歌钢琴弹唱需要教师具有十分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演唱技巧,也就是要在儿歌钢琴弹奏的过程中实现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机能的高度和谐和统一。但是在儿歌弹唱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教师左右手弹奏音量不协调、钢琴伴奏与教师演唱声音不协调等问题。许多幼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对于相对枯燥的基础能力训练存在畏难情绪,单纯地认为只要能够弹奏并唱出一首儿歌便完成任务,忽视了对左右手机能协调性和演唱音调、音量和音准的控制性训练。
(二)人为地将“弹”、“唱”进行分割,不利于发挥合力。
还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为地将儿歌钢琴弹唱分为“弹”和“唱”两个部分,并分开来加以独立训练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法指导下,即使学生儿歌“弹”和“唱”分别的水平都很高,也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由钢琴弹唱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决定的。幼儿钢琴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弹”和“唱”进行累加,而是要将“弹”和“唱”两个因素有机地进行融合,特别要注重“弹”和“唱”两个因素之间的衔接和结合。人为地将弹唱教学中的“弹”和“唱”进行分离,严重悖离了幼儿音乐教学规律。
(三)缺少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许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单纯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却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特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工作水平受到“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幼儿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依赖能力较强、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儿歌弹唱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以弹唱歌曲作为教学内容,还应当增加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在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师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对教学对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也很难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对于进一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一些思考
笔者认为,提高幼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儿歌钢琴弹唱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以基础训练为重点,夯实弹唱基本功。对于学生的不同基础,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对弹奏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曲目,例如C大调的《蚂蚁》、D大调的《小铃铛》等等,作为弹奏基础训练内容。而对于演唱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更多地进行乐理知识的训练。其次要重点提高弹唱协调能力。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弹奏技巧和演唱知识,采取有针对性地分脑式训练,重点解决左右手配合、演唱音调音准及弹唱之间配合等问题。最后,要注重对幼儿音乐教学工作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对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总结,便于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地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志刚著.幼儿师范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4.
[2]张琴.儿歌弹唱教学中的音手的协调处理[J].新课程—教师,2011,(4). (编辑郑云东)
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儿歌的学唱是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式的演唱以及钢琴旋律的伴奏,能够较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现阶段加强对幼儿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是幼儿音乐教师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幼儿音乐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幼儿或儿童。对这部分幼儿或少儿开展音乐教育,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手段就是儿歌弹唱。儿歌旋律简单优美,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幼儿进行听音、发声等训练。在儿歌教学过程中增加钢琴音乐伴奏,会提升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感受力,也能够使儿歌更加容易被儿童所接受。一直以来在幼儿音乐教师培养工作中,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培养始终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二)儿歌钢琴弹唱能力是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
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系统的音乐知识,还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检验幼儿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幼儿歌曲演唱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幼儿都认为老师“歌唱的好听”、“琴弹的好听”是引发他们歌曲学习兴趣的前提。由此可见,儿歌钢琴伴奏和弹唱能力应当成为考核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和水平是决定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兴趣培养是能力素质培养的根本。为了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幼儿全面的素质,必须要首先提高幼儿的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钢琴伴奏弹唱儿歌,能够直观化地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当前幼儿音乐教师在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幼儿音乐教师在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一)弹唱实践中的左右手音量以及歌声音准难以实现协调。
众所周知,儿歌钢琴弹唱需要教师具有十分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演唱技巧,也就是要在儿歌钢琴弹奏的过程中实现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机能的高度和谐和统一。但是在儿歌弹唱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教师左右手弹奏音量不协调、钢琴伴奏与教师演唱声音不协调等问题。许多幼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对于相对枯燥的基础能力训练存在畏难情绪,单纯地认为只要能够弹奏并唱出一首儿歌便完成任务,忽视了对左右手机能协调性和演唱音调、音量和音准的控制性训练。
(二)人为地将“弹”、“唱”进行分割,不利于发挥合力。
还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为地将儿歌钢琴弹唱分为“弹”和“唱”两个部分,并分开来加以独立训练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法指导下,即使学生儿歌“弹”和“唱”分别的水平都很高,也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由钢琴弹唱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决定的。幼儿钢琴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弹”和“唱”进行累加,而是要将“弹”和“唱”两个因素有机地进行融合,特别要注重“弹”和“唱”两个因素之间的衔接和结合。人为地将弹唱教学中的“弹”和“唱”进行分离,严重悖离了幼儿音乐教学规律。
(三)缺少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许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单纯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却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特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工作水平受到“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幼儿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依赖能力较强、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儿歌弹唱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以弹唱歌曲作为教学内容,还应当增加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在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师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对教学对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也很难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对于进一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一些思考
笔者认为,提高幼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儿歌钢琴弹唱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以基础训练为重点,夯实弹唱基本功。对于学生的不同基础,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对弹奏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曲目,例如C大调的《蚂蚁》、D大调的《小铃铛》等等,作为弹奏基础训练内容。而对于演唱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更多地进行乐理知识的训练。其次要重点提高弹唱协调能力。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弹奏技巧和演唱知识,采取有针对性地分脑式训练,重点解决左右手配合、演唱音调音准及弹唱之间配合等问题。最后,要注重对幼儿音乐教学工作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对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总结,便于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地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志刚著.幼儿师范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4.
[2]张琴.儿歌弹唱教学中的音手的协调处理[J].新课程—教师,2011,(4). (编辑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