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列线图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s)术后复发危险因素;验证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列线图的临床实用价值;建立新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对曲线。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未服用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收集数据库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分析。采用MSKCC列线图预测GISTs患者术后情况,通过Bootstrop自抽样得到新样本几率与患者复发的真实几率比较,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后,运用R语言建立新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准曲线。观察指标:(1)GISTs患者术后复发情况。(2)影响GISTs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3)MSKCC列线图预测每例GISTs患者术后理论复发情况。(4)建立新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准曲线。采用电话、门诊、家访方式进行随访。了解GISTs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建立GISTs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模型。列线图根据COX模型中入选变量的回归系数等信息绘制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准曲线。

结果

(1)GISTs术后复发情况:90例GISTs患者随访1~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2.2%(47/90),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1.1%(10/90)。(2)影响GISTs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D117、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象是影响GISTs患者术后5年复发的危险因素(χ2=9.276,19.911,31.721,32.973,6.48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其他、肿瘤直径≥10 cm、核分裂象≥5/50高倍视野是影响GISTs患者术后5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1.166,5.905,1.012,95%可信区间:1.004~1.355,2.076~16.796,1.008~1.017,P<0.05)。(3)MSKCC列线图预测每例GISTs患者术后理论复发情况:预测GISTs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率的MSKCC列线图AUC为0.727(95%可信区间:0.662~0.791),预测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列线图AUC为0.724(95%可信区间:0.658~0.791)。(4)建立新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准曲线:运用R语言建立列线图模型和校准曲线。校准图形接近于斜率为1的直线,列线图可以较准确预测GISTs术后复发风险。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724(95%可信区间:0.629~0.783);改良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的AUC为0.434(95%可信区间:0.347~0.521)。

结论

肿瘤部位为其他、肿瘤直径≥10 cm、核分裂象≥5/50高倍视野是影响GISTs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可以判定GISTs术后复发风险几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行右心房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部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右心房和下腔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右心房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心脏外科在体外循环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行右心房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部分肝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情况:术中所见、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E-钙黏素蛋白和波形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3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1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
"道"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概念。"道"指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准则和规则,"术"则是"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若将这两个概念应用于临床医学,"道"就是指每一位优秀临床医师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即医德优良、医学知识丰富、医技精湛,以及将其应用于治病救人的能力。此外,每一位临床医师都应致力于终生医学继续教育和培训,扩展医学知识。对于一位优秀的外科医师而言,一个额外的要求就是拥有一双妙手。"
目的分析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HC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cHCC-CC,设为cHCC-CC组;同期4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设为HCC组。观察指标:(1)临床病理特征:男性、年龄>60岁
全面、规范、精准的病理学取材及报告是胆道肿瘤诊断与治疗的关键环节,在胆道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胆道肿瘤临床取材不规范导致术后分期及报告欠准确。因此,亟待建立胆道肿瘤标本取材和报告的规范化流程。本研究汇集国内部分胆道外科、肿瘤科、病理科中青年专家从胆道肿瘤病理学取材和报告规范化的重要性、胆道肿瘤术中及术后取材要点建议、胆道肿瘤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及要点3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建议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即使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依然较差。微血管癌栓(MVI)是一种恶性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是影响肝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与患者生存最重要的原因,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早期识别MVI发生,并选择合理方法及早干预,将有望减少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笔者就肝癌合并MV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13例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黏液腺癌患者设为黏液腺癌组,281例非黏液腺癌患者设为非黏液腺癌组。放疗照射范围包括直肠原发病灶及盆腔内淋巴引流区域,上界于第5腰椎下缘。两侧超出真骨盆缘1.5 cm,下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