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小三”不是幸福的保障
信任是婚姻中重要的品质,电视剧中的主人公桃子与前男友的恋爱败给了本应弘扬的品质—信任。这种误导,让本就把自己的幸福保障放在乐此不疲防“小三”上的人们,更坚定了自己的道路。他们没有看到家庭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打算提升自己,精疲力竭地怀疑和防御之后,却离伴侣和幸福渐行渐远,最终又总是以受害者的姿态感叹世态炎凉,自哀不幸。
有些幼年缺乏安全感的人(一般是在0-6岁有寄养经历又被更换养育人的孩子),长大后会把这种对亲密关系过分依赖又极度不安全感的控制欲,变本加厉地投射在自己的爱人身上,他们热衷于千方百计寻找能证实自己伴侣不忠的蛛丝马迹,而这种咄咄逼人的状态加上对伴侣的暗示,又可能真的就把伴侣推向了背离TA的轨道。这些人内心深处存在的自卑和恐惧其实才是让夫妻关系恶化的原动力。
家长别以爱的名义传达自己的焦虑
剩女剩男的社会话题被不失时机地搬上了荧屏,催婚也成了普遍现象,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也是一部分长者在“爱”的名义下干涉和侵犯子女的生活。看似是为了子女的终身大事和幸福着想,但实际上是在以一种强势的“爱”传达自己的焦虑、自卑和不信任。这种“爱”的潜台词是,我不相信你一个人生活有能力让自己幸福,也不相信你自己能找到并判断出真正的幸福,而尽管子女们长期在这种不信任中抗争,也禁不住这强大的暗示,他们往往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再加上剧情让高画家真的成了一个爱情骗子,让这不信任和干涉更显得理所应当。
父母们的这些做法,说到底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多有不满,而又无法面对这种种焦虑。他们早年受到的教育使他们习惯了忽略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没有人能告诉他们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任何的失控感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安。他们用似乎有保障的东西(比如婚姻、经济实力、掌控)安抚内心的不安全感,企图改变自己的现状,但又觉着无能为力,现在这种失控的焦虑,就顺理成章地指向了他们的子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心智成熟,不托付,才可能收获真爱
什么才是勇敢去爱呢?仅仅是不顾一切,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地寻寻觅觅和勇往直前吗?没有释怀、感恩和珍惜,即使勇敢地经历也依然懵懂。在很多人眼里,爱情要敢于放下身段,要主动,要努力去追,才能收获幸福。然而当今很多人不幸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太把谈恋爱、结婚目标化,投入了过多精力,结果反而伤人伤己。
爱情有时候真的是可遇不可及的,往往是你越急功近利,越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一个人如果不能从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认识自己的交往模式,不能从中反思和成长,只是一味地怪罪他人或者自责、自卑、自怜,自哀不幸,那他只能是带着一颗受伤的心不断地重复爱情的悲剧。只有那些努力认清自己,心智成熟,不抱有托付心态的,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幸福的人,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爱情。
孩子不是夫妻关系存在的唯一
电视剧顺应生活的洪流,夸张地表现了老人求孙心切的心情,以及孩子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之前海誓山盟地宣布自己终于找到了幸福的“相亲专业户”,因为生不了孩子,婚姻迅速解体。连好男人形象的果然,也断言未未生不了孩子婚姻必将失败,好在剧中放了个正能量的李叔,愿意勇敢地接纳不能生孩子的儿媳,这本该是再正常不过的态度,却在扭曲的价值观之下变得异常伟大和无私。
而事实上,无论从人类进化史看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繁衍都只是婚姻中比例有限的一项功能。婚姻是世间最亲密的关系,无论有没有孩子,夫妻间相亲相爱相知相伴,共同携手一生,度过荣华与坎坷的岁月,岂能是繁衍这一功能可以代替的?而亲子关系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向独立和分离的一种关系,父母只有抱着接纳、欣赏、尊重和祝福的态度,时刻准备好和逐渐长大成人的子女分离,自己的婚姻才会幸福,孩子们才会幸福。而往往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快乐不能建立在比较之上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套用这句广告词是想说,快乐来自于我们都幸福而不是我比你幸福。如果把我们的幸福建立在把别人比下去的话,快乐和幸福早已变了味道。在电视剧的大结局中,两个妈在依然明争暗斗的婚礼上牵强地和好了,皆大欢喜的背后又悄悄地抛出这样一个主题:新娘没怀上孩子让长辈在婚礼上都下不了台。
信任是婚姻中重要的品质,电视剧中的主人公桃子与前男友的恋爱败给了本应弘扬的品质—信任。这种误导,让本就把自己的幸福保障放在乐此不疲防“小三”上的人们,更坚定了自己的道路。他们没有看到家庭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打算提升自己,精疲力竭地怀疑和防御之后,却离伴侣和幸福渐行渐远,最终又总是以受害者的姿态感叹世态炎凉,自哀不幸。
有些幼年缺乏安全感的人(一般是在0-6岁有寄养经历又被更换养育人的孩子),长大后会把这种对亲密关系过分依赖又极度不安全感的控制欲,变本加厉地投射在自己的爱人身上,他们热衷于千方百计寻找能证实自己伴侣不忠的蛛丝马迹,而这种咄咄逼人的状态加上对伴侣的暗示,又可能真的就把伴侣推向了背离TA的轨道。这些人内心深处存在的自卑和恐惧其实才是让夫妻关系恶化的原动力。
家长别以爱的名义传达自己的焦虑
剩女剩男的社会话题被不失时机地搬上了荧屏,催婚也成了普遍现象,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也是一部分长者在“爱”的名义下干涉和侵犯子女的生活。看似是为了子女的终身大事和幸福着想,但实际上是在以一种强势的“爱”传达自己的焦虑、自卑和不信任。这种“爱”的潜台词是,我不相信你一个人生活有能力让自己幸福,也不相信你自己能找到并判断出真正的幸福,而尽管子女们长期在这种不信任中抗争,也禁不住这强大的暗示,他们往往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再加上剧情让高画家真的成了一个爱情骗子,让这不信任和干涉更显得理所应当。
父母们的这些做法,说到底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多有不满,而又无法面对这种种焦虑。他们早年受到的教育使他们习惯了忽略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没有人能告诉他们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任何的失控感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安。他们用似乎有保障的东西(比如婚姻、经济实力、掌控)安抚内心的不安全感,企图改变自己的现状,但又觉着无能为力,现在这种失控的焦虑,就顺理成章地指向了他们的子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心智成熟,不托付,才可能收获真爱
什么才是勇敢去爱呢?仅仅是不顾一切,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地寻寻觅觅和勇往直前吗?没有释怀、感恩和珍惜,即使勇敢地经历也依然懵懂。在很多人眼里,爱情要敢于放下身段,要主动,要努力去追,才能收获幸福。然而当今很多人不幸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太把谈恋爱、结婚目标化,投入了过多精力,结果反而伤人伤己。
爱情有时候真的是可遇不可及的,往往是你越急功近利,越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一个人如果不能从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认识自己的交往模式,不能从中反思和成长,只是一味地怪罪他人或者自责、自卑、自怜,自哀不幸,那他只能是带着一颗受伤的心不断地重复爱情的悲剧。只有那些努力认清自己,心智成熟,不抱有托付心态的,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幸福的人,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爱情。
孩子不是夫妻关系存在的唯一
电视剧顺应生活的洪流,夸张地表现了老人求孙心切的心情,以及孩子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之前海誓山盟地宣布自己终于找到了幸福的“相亲专业户”,因为生不了孩子,婚姻迅速解体。连好男人形象的果然,也断言未未生不了孩子婚姻必将失败,好在剧中放了个正能量的李叔,愿意勇敢地接纳不能生孩子的儿媳,这本该是再正常不过的态度,却在扭曲的价值观之下变得异常伟大和无私。
而事实上,无论从人类进化史看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繁衍都只是婚姻中比例有限的一项功能。婚姻是世间最亲密的关系,无论有没有孩子,夫妻间相亲相爱相知相伴,共同携手一生,度过荣华与坎坷的岁月,岂能是繁衍这一功能可以代替的?而亲子关系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向独立和分离的一种关系,父母只有抱着接纳、欣赏、尊重和祝福的态度,时刻准备好和逐渐长大成人的子女分离,自己的婚姻才会幸福,孩子们才会幸福。而往往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快乐不能建立在比较之上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套用这句广告词是想说,快乐来自于我们都幸福而不是我比你幸福。如果把我们的幸福建立在把别人比下去的话,快乐和幸福早已变了味道。在电视剧的大结局中,两个妈在依然明争暗斗的婚礼上牵强地和好了,皆大欢喜的背后又悄悄地抛出这样一个主题:新娘没怀上孩子让长辈在婚礼上都下不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