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清明节上午9点半,小雨淅淅,涼意浓,位于渝北区新牌坊的长安锦绣城小区里,行人寥寥。
“老万,今天还‘上班’啊。”
“对啊,要按时嘛。”
扫地,浇花,沏茶,做完“上班”前的准备工作,上午10点整,老万开始“开门迎客”。
这里不是商店,不是咖啡馆,而是重庆人万沛自掏腰包建立的重庆市首家社区艺术馆——HAO艺术馆。
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这是万沛一天的工作时间;1月1日到12月31日,全年无休,这是万沛一年的工作时间;分文不取,免费参观,万沛的工作收入为负数。
无数人,无数个不解——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亏本生意”?
“文化进社区,艺术为人民”,这是万沛的梦想,HAO艺术馆是他梦想的萌芽地。
愁·乡
1989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万沛,梦想在远方。
“我要出去看一看,闯一闯。”那一年,万沛意气风发,进入外企工作,辗转于上海、北京之间。
大都市的繁华和文明深深震撼着万沛的心灵。在北京居住时,万沛的住所在中国美术馆附近,美术馆经常会举办艺术展览,一有时间,万沛就会钻进美术馆,一呆就是一整天。
“美好的艺术作品能净化人的心灵,给人带来向上向善的力量。”万沛沉享其中。
然而,随着看展的次数越来越多,万沛心中絮起一缕惆怅和失落感。
“山东、江苏、湖南……”在中国美术馆参展的作品中,万沛很少看到重庆的作品,这让他“很不服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万沛就开始收藏朱学恭、晏济元、苏葆桢等川渝名家的书画作品,在万沛的眼中,巴渝艺术家的作品有着别样的艺术魅力。
“好山好水的山城,人才济济,一度曾是‘精英文化’的高地,怎么就没有艺术作品来到这样的艺术殿堂,让世人了解我们的重庆?”一种愁,一种盼,在万沛的心里油然升起。
“钻石、黄金铺地,就算闪耀,也只会让人俯视,好的艺术作品却能永世流传,让世人仰视。”离家多年,思乡的情结日趋浓厚,当青涩浮华的少年梦渐渐褪去时,万沛多了一份愁,拥有了新的梦想——回重庆,以自己的力量,让艺术滋润、美化更多的家乡老百姓的心灵。
2009年,辞掉工作,带上行李和收藏多年的字画,万沛踏上了回乡路。
润·乡
“怎样让艺术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回到重庆后,万沛冥思苦想。
“走在街上,茶楼随处可见,走进小区,麻将声此起彼伏。”经过一番深入走访,万沛的愁更浓,心更急了,“一个文明、进步的城市,可不能让这样赌博好逸的风气盛行!”
“如果艺术能像麻将一样融入老百姓生活的环境中,长时间熏陶,那么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就会提高了。”万沛在一片麻将声中找到了梦想的起点。
花掉积蓄,卖掉部分藏画,从装修到选画,万沛事事亲力亲为。2011年11月,万沛的社区HAO艺术馆在长安锦绣城小区开门迎客,100平方米的艺术馆内,展出了包括油画、国画、雕塑等种类的艺术作品80件左右。
“我挑选进入HAO艺术馆展览的都是阳光、健康、积极的作品,这才应该是人们精神所需要的东西。”万沛说,“在HAO艺术馆内,没有所谓抽象‘看不懂’的艺术作品,艺术只有贴近人民,才能为人民服务。”
从张义刚、童飞到古月,HAO艺术馆内展出的艺术作品都出自重庆本土艺术家之手。
“作为重庆人,把HAO艺术馆打造成一个让重庆人了解重庆文化的窗口,我责无旁贷。”万沛说。
因为一个梦想,万沛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不收门票、不接受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赞助、不卖画。”自开馆之初,万沛为HAO艺术馆定下馆规。
“老百姓进来参观了,感受到艺术的真善美,精神上得到了享受和升华,就够了。”在HAO艺术馆里,有上好的绿茶,满窗鲜绿的植物,幽静、清郁的环境。每一天,万沛都精心地为每一位参观者准备着这一切。而这背后,是万沛连续两年的“小面伙食”。为了省钱,让HAO艺术馆以最“阳光”的面貌呈现在前来参观的老百姓面前,万沛连续两年的伙食,均以小面为主。
“吃什么,过过嘴瘾,消化掉就完了,但如果老百姓从HAO艺术馆能获取到艺术带来的健康积极的心灵食粮,这是会受用一辈子的。”万沛说,这是他坚持做“亏本生意”的原因。
梦·乡
2014年元宵佳节,按照习惯,这天是万沛记年终总账的日子。
泡上一杯热茶,万沛静静地坐在HAO艺术馆里的一张小方桌前,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取出两本厚厚的笔记本,这,不是经济账本,而是“精神账本”:2012年10月20日,《古镇》这幅作品深深地勾起了我对童年时候居住过的小镇的回忆,那么真实,那么细腻。感谢艺术家,感谢HAO艺术馆,原来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2013年12月30日,站在《劳作的母亲》这幅作品面前,眼泪有些止不住了,画中母亲那沧桑的脸庞,如刀刻般的皱纹,和我逝去的母亲是那么地相似、亲切,那眼神,刻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散不去……万沛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地珍藏着观众的留言。
开馆两年多,走进HAO艺术馆的市民有三万余人次,不仅如此,万沛还自费先后在重庆各地举办了七次艺术展览,参观展览人数总计超过百万人次。
“美好的艺术是相通的,可以让人感受到人性中的真善美。”翻开笔记本,看到人们留下的一行行情真意切的感动之语,万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万沛的心血没有白费。
麻将馆老板娘主动带着孩子来到HAO艺术馆,接受熏陶。
一位市民在看过HAO艺术馆的展览后,主动将自己收藏多年的粮票免费提供给HAO艺术馆进行展览。
与此同时,HAO艺术馆也感动、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的目光。
2012年2月,听说万沛和HAO艺术馆的故事后,画家徐星火创作了一幅《新疆姑娘》赠送给HAO 艺术馆,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也主动为HAO艺术馆提供作品进行展览。
2013年6月,听说艺术馆运行非常困难,画家朱智勇在馆内开办起美术补习班,办班收入全部补贴给艺术馆。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进HAO艺术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来到老百姓身边,美好的艺术一定会为社会搭起一座真善美的桥梁!”万沛笃信。
“老万,今天还‘上班’啊。”
“对啊,要按时嘛。”
扫地,浇花,沏茶,做完“上班”前的准备工作,上午10点整,老万开始“开门迎客”。
这里不是商店,不是咖啡馆,而是重庆人万沛自掏腰包建立的重庆市首家社区艺术馆——HAO艺术馆。
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这是万沛一天的工作时间;1月1日到12月31日,全年无休,这是万沛一年的工作时间;分文不取,免费参观,万沛的工作收入为负数。
无数人,无数个不解——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亏本生意”?
“文化进社区,艺术为人民”,这是万沛的梦想,HAO艺术馆是他梦想的萌芽地。
愁·乡
1989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万沛,梦想在远方。
“我要出去看一看,闯一闯。”那一年,万沛意气风发,进入外企工作,辗转于上海、北京之间。
大都市的繁华和文明深深震撼着万沛的心灵。在北京居住时,万沛的住所在中国美术馆附近,美术馆经常会举办艺术展览,一有时间,万沛就会钻进美术馆,一呆就是一整天。
“美好的艺术作品能净化人的心灵,给人带来向上向善的力量。”万沛沉享其中。
然而,随着看展的次数越来越多,万沛心中絮起一缕惆怅和失落感。
“山东、江苏、湖南……”在中国美术馆参展的作品中,万沛很少看到重庆的作品,这让他“很不服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万沛就开始收藏朱学恭、晏济元、苏葆桢等川渝名家的书画作品,在万沛的眼中,巴渝艺术家的作品有着别样的艺术魅力。
“好山好水的山城,人才济济,一度曾是‘精英文化’的高地,怎么就没有艺术作品来到这样的艺术殿堂,让世人了解我们的重庆?”一种愁,一种盼,在万沛的心里油然升起。
“钻石、黄金铺地,就算闪耀,也只会让人俯视,好的艺术作品却能永世流传,让世人仰视。”离家多年,思乡的情结日趋浓厚,当青涩浮华的少年梦渐渐褪去时,万沛多了一份愁,拥有了新的梦想——回重庆,以自己的力量,让艺术滋润、美化更多的家乡老百姓的心灵。
2009年,辞掉工作,带上行李和收藏多年的字画,万沛踏上了回乡路。
润·乡
“怎样让艺术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回到重庆后,万沛冥思苦想。
“走在街上,茶楼随处可见,走进小区,麻将声此起彼伏。”经过一番深入走访,万沛的愁更浓,心更急了,“一个文明、进步的城市,可不能让这样赌博好逸的风气盛行!”
“如果艺术能像麻将一样融入老百姓生活的环境中,长时间熏陶,那么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就会提高了。”万沛在一片麻将声中找到了梦想的起点。
花掉积蓄,卖掉部分藏画,从装修到选画,万沛事事亲力亲为。2011年11月,万沛的社区HAO艺术馆在长安锦绣城小区开门迎客,100平方米的艺术馆内,展出了包括油画、国画、雕塑等种类的艺术作品80件左右。
“我挑选进入HAO艺术馆展览的都是阳光、健康、积极的作品,这才应该是人们精神所需要的东西。”万沛说,“在HAO艺术馆内,没有所谓抽象‘看不懂’的艺术作品,艺术只有贴近人民,才能为人民服务。”
从张义刚、童飞到古月,HAO艺术馆内展出的艺术作品都出自重庆本土艺术家之手。
“作为重庆人,把HAO艺术馆打造成一个让重庆人了解重庆文化的窗口,我责无旁贷。”万沛说。
因为一个梦想,万沛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不收门票、不接受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赞助、不卖画。”自开馆之初,万沛为HAO艺术馆定下馆规。
“老百姓进来参观了,感受到艺术的真善美,精神上得到了享受和升华,就够了。”在HAO艺术馆里,有上好的绿茶,满窗鲜绿的植物,幽静、清郁的环境。每一天,万沛都精心地为每一位参观者准备着这一切。而这背后,是万沛连续两年的“小面伙食”。为了省钱,让HAO艺术馆以最“阳光”的面貌呈现在前来参观的老百姓面前,万沛连续两年的伙食,均以小面为主。
“吃什么,过过嘴瘾,消化掉就完了,但如果老百姓从HAO艺术馆能获取到艺术带来的健康积极的心灵食粮,这是会受用一辈子的。”万沛说,这是他坚持做“亏本生意”的原因。
梦·乡
2014年元宵佳节,按照习惯,这天是万沛记年终总账的日子。
泡上一杯热茶,万沛静静地坐在HAO艺术馆里的一张小方桌前,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取出两本厚厚的笔记本,这,不是经济账本,而是“精神账本”:2012年10月20日,《古镇》这幅作品深深地勾起了我对童年时候居住过的小镇的回忆,那么真实,那么细腻。感谢艺术家,感谢HAO艺术馆,原来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2013年12月30日,站在《劳作的母亲》这幅作品面前,眼泪有些止不住了,画中母亲那沧桑的脸庞,如刀刻般的皱纹,和我逝去的母亲是那么地相似、亲切,那眼神,刻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散不去……万沛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地珍藏着观众的留言。
开馆两年多,走进HAO艺术馆的市民有三万余人次,不仅如此,万沛还自费先后在重庆各地举办了七次艺术展览,参观展览人数总计超过百万人次。
“美好的艺术是相通的,可以让人感受到人性中的真善美。”翻开笔记本,看到人们留下的一行行情真意切的感动之语,万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万沛的心血没有白费。
麻将馆老板娘主动带着孩子来到HAO艺术馆,接受熏陶。
一位市民在看过HAO艺术馆的展览后,主动将自己收藏多年的粮票免费提供给HAO艺术馆进行展览。
与此同时,HAO艺术馆也感动、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的目光。
2012年2月,听说万沛和HAO艺术馆的故事后,画家徐星火创作了一幅《新疆姑娘》赠送给HAO 艺术馆,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也主动为HAO艺术馆提供作品进行展览。
2013年6月,听说艺术馆运行非常困难,画家朱智勇在馆内开办起美术补习班,办班收入全部补贴给艺术馆。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进HAO艺术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来到老百姓身边,美好的艺术一定会为社会搭起一座真善美的桥梁!”万沛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