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全新教学观 塑复合型人才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传媒行业用人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趋迫切,这无疑给我们传媒院校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用人市场的这一要求,综合创作实践教学自然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一个学习过程、创作过程、实践过程。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探索,按照既定主题共同确定创作内容、选择创作方案、完成创作过程。它具有综合性、研究性、创作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
  [关键词]综合性 研究性 创作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学习过程、创作过程、实践过程。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探索,按照既定主题共同确定创作内容、选择创作方案、完成创作过程。具有综合性、研究性、创作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但又不是上述各项的简单相加。
  结合个人参与广电传媒学科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实践,笔者以点滴浅显体会就教于大家。
  
  一、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本质特征
  
  1、应用环节的高年级课程决定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综合性
  所谓综合,既有教学环节的综合,也有专业课程的综合,还有跨专业学生的综合。
  教学环节的综合。学生到了高年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大了,专业教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过渡到了实践应用环节,这种过渡。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基于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理论与实践的切分割裂: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理论的了解、技术技能的掌握、艺术感觉的体悟等等,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了检验。
  专业课程的综合。从基础部分的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分析性课程,到应用部分的实务性课程、创作性课程,各门专业课程的相关性、逻辑性在这个应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综合显现。
  跨专业学生的综合。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跨学科专业的创作群体组合。这种组合是对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综合嫁接。新闻采编、电视编导、影视文学、播音主持、灯光摄像、录音制作、制片管理等等,多学科多专业,形成一个标准的专业创作团队,麻雀虽小。五脏具全。这种嫁接整合,从创作角度说,完全符合创作规律:从教学管理角度说,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对社会生活的发现与关注体现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研究性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具有研究性的特点,也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是创作者,同时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理解教师的意图,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关注社会,研究现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梳理选题,自主确定选题,积极地寻求创作手段与方法,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自主学习的过程。如何发现问题,需要研究:发现了问题如何分析,需要研究:分析以后如何解决。需要研究:有了思路如何形成文本。需要研究:文本完成后如何立体化、视听化需要研究:立体化、视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艺术、技术、方法、手段等等。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研究。
  
  3、“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突显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创作性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但更侧重综合创作。这个创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阶段性习作,而是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创作,是出作品、创精品的创作。就广播电视传媒作品而言。创作即生产,综合创作完成了,产品也就同时生产了。这产品,或媒体播出、刊载。或演出、展览、出版,或做文献资料收藏存档,或做重要信息提交政府部门作决策参考……总之,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在学院“产学研一体化”中其地位不言而喻。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为“学”而“研”,为“学”而“产”。产、研是学的过程。也是学的结果。能研会产,是学的终极目标。因此,生产性即创作性是“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4、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化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实践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在所有实践教学环节中是最具实践性特征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两者兼而有之。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一开始就将触角伸向社会生活实际。大到重大题材,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敏锐感受,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热忱,是传媒学科学生专业素质的直接反映。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一定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专业实践,不然就失去了平台和依托。
  
  5、教学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构成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从创作的专业技术技能角度说。是一种对书本知识、理论经验的实践验证,具有相对的限域性:而从学习的方法、施受的定位、创作的内容、实践的平台角度说,则具有广泛的开放性。
  首先,创作题材的开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将实践教学内容置于广阔的空间中——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民生民俗、时政宣教、社会热点等等。师生目光所及,皆可纳入选题,凡能够驾御的题材,都可作为综合创作的内容。
  其次,实践平台的开放打破了课堂的壁垒。自然、社会的真实环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室、演播室、实验室和资料室。创意策划、采写编评、摄录制作、播音主持乃至制片管理。从虚拟仿真到真枪实弹。一切回归真实。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在真实的环境下创作。
  第三,创新思维的开放构建了新传媒的时空观。从内容到形式:选题探讨——主题提炼——策划设计——采编播录制等,都围绕现代传播观念进行。变平面化为立体化,变书面化为视听化。
  第四,信源渠道的开放练就了学生的“新闻眼”、“传媒耳”。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及人际交流大大丰富了课本、参考书所提供的信息,从常规的文献检索到捕捉创作素材线索,学生的检索能力、资讯遴选能力得到了综合提高。
  第五,师生关系的开放构建了宽松和谐的创作环境。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经验者、合作者、服务者。讨论、争论,肯定、否定、激励、赞扬……构成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和谐语境。
  
  二、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过去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亲自实践当中得到了直接经验,在创作全过程的体验中,学会基本的创作方法。
  二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使学生提高知识拓展的能力,既能巩固教科书里面的知识与技能,又能接受课堂外面的最新动态与成果:学生的实践反过来作用于教师新一轮教改的调整,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到专业综合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树立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使学生对树立社会意识,深化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在综合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培养社会良知,关心社会进步。用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大彻大悟的智慧面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先锋队。
  四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想合作、能合作、善合作是当今世界所倡导的潮流。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广电传媒学科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综合性。恰好能够为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搭建平台,营造环境,让学生学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分享创作的快乐与成果。
  五是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在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综合创作实践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接轨学院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落实。多出作品,争出精品。为学生增添成就感,为学院树立新形象。
  
  三、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施受关系
  
  与普通教育教学方式及传统普通教育教学方式相比。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在施受关系上发生了很大改变。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是师生互动、相互研究、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在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由作业的评判者变为实践的指导者,由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创作的服务者。师生共同提出选题。学生对选题进行讨论、确定,制定方案,教师帮助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对创作计划方案提出修正意见及操作层面的具体建议,对学生撰写策划文案及创作脚本进行把关审定,对创作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对学生的综合创作实践进行量化考核评价。
  与普通教育教学方式及传统普通教育教学方式相比。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不是松了,而是更紧了:不是宽了,而是更严了。
  学生综合创作实践作品的过程表现乃至终端形式都是广泛而多样的,有本学科、本专业的,也有其他学科、专业的,更多的是多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比如播音主持同采访写作的交叉融合、同编辑编导的交叉融合、同摄影摄像的交叉融合、同录音音编的交叉融合、同剪辑制作的交叉融合等等。决定了教师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指导过程中,其知识不可以是陈旧的、落伍的。信息不可以是滞后的、偏误的,技能不可以是老化的、单一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信息,完善自己采、编、播、导、录、制综合素质能力。使自己理论与实践的能力水平跟广播电视传媒一线时刻保持接轨,才能胜任与完成综合创作实践教学课程导师的任务。
  
  四、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1、树立现代传媒教育理念,更新传统专业观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不同于基础阶段的常规教学,是另一种类型的学习方式,是高年级应用阶段的教学环节。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对综合创作实践学习持怀疑、拒绝、甚至否定的态度,将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看成是对本学科专业的弱化、淡化。是对专业界限的“模糊”,认为只有严格按照本学科的专业分工、按照自己本专业的岗位要求组织教学才是正路。实际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对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认识问题。无论是从我们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是从大量的传媒一线的实践看,大力提倡并积极落实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都应该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专业教学责无旁贷。
  
  2、创造条件,加强联合,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
  如前所述,综合创作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特征,既有教学环节的综合,又有专业课程的综合,也有跨专业学生的综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人的条件——在综合创作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跨学科专业的创作群体组合(其中自然包括专业教师和实验教师),需要系际之间、专业之间的协调合作:二是物的条件——创作文本形成以后进入拍摄、制作环节,院级实验中心、系级实验室以及校外基地、媒体、传媒公司等前后期平台的提供与保障就显得十分的关键。以上两个条件的有机结合,是教学环境和谐有序的前提和基础。
  
  3、各方重视,培土施肥,让实验田的硕果广被校园
  综合创作实践教学是高年级应用环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践,是综合创作实践,而非中低年级的认识实践或一般技能实践。因而不可能在各个年级普遍采用。在高年级阶段,作为学院,可以选择几个学科:作为系部。可以选择几个专业,再选择几个班级,给条件、给支持、进行试点。从更新观念、解决意识问题入手,到每一次创作结束,都要严格按照学院颁布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一丝不苟。院系对于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具亮点和火花的计划方案及时给予尽可能的支持和帮助。教学结束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介创作成果。表彰优秀师生。对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综合创作实践作品给予宣传、表彰,以此进一步激发师生进行综合创作实践的高度热情,让全面打造二十一世纪复合型传媒人才的理念与行动在校园蔚然成风。
其他文献
马忠贤  1955年生于安徽宿州,现为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199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1985年,中国画《三顾茅庐》入选全国青年美术展。1989年,中国画《远古的幽灵在呼唤》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展。1992年,中国画《鸿门宴》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1
[摘要] 美国梦工厂的动画片《蜜蜂大电影》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蜜蜂向人类讨回公道的法庭交锋和在生态灾难面前的反思,是站在生态整体主义立场上,思考大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平衡。影片以主人公的自嘲、蜜蜂类比人类社会和机智风趣的对话语言等方面入手形成了让观众喜爱的幽默喜剧风格。  [关键词] 自然动画 《蜜蜂大电影》 生态主义 喜剧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新中国水彩画,经1954年北京全国水彩速写展激活,1962年京沪两地名画家座谈会促进和当时《美术》杂志社的推介,以及1963年北京“英国水彩画三百年作品展览”的直观冲击,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了第一波高潮。黄铁山、朱辉、殷保康、张举毅四位画家正是20世纪60年代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属30后一代,是伴随新中国成长的画家,有较深厚的学院训练基础,人物、静物、风景兼擅。他们在新中国早期水彩画传统
摘 要: 阅读理解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本文从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创造各种条件增加阅读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阐述农村中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出可从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农村中学 阅读理解 能力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兰州大学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13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在研究主题方面,两所大学都比较注重高等教育政策、院校管理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兰州大学更注重课程设计的研究,且有19.75%的非高等教育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是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层次方面,国家、地区和院校是其最主要的研究层次,其中国家层次的研究占到一半以上。
摘要: 目前,许多国家将幼儿社会教育提上了重要日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中均渗透着社会教育的相关内容。本文基于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将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同,以期对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启示。  关键词: 中日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比较    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社会群体是否和谐、国家是否
1895年,一个具有现代特色的“新中国画”艺术家——陶冷月诞生了,他的祖籍就是集中国水乡之美的昆山周庄。  陶冷月(1895年-1985年),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等。陶氏祖上多耆宿,如陶煦、陶焘、陶然等。陶冷月涉足艺术,完全是意外。冷月儿时,父亲怕他课余顽皮,给他纸笔以约束他,谁知冷月竟能连画几小时而不厌烦,于是从祖父陶冶孙学画。冷月上完师范后任小学教师,授课之余,勤奋
【摘要】沈从文的小说给人一种诗意美,然而在根据沈的小说改编的三部电影中,却很难体会到那种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美,改编者在改编小说时,将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丢弃,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徒有躯壳!  【关键词】风格 主题 沈从文 小说 改编    沈从文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乡土作家。他笔下的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因为沈先生,给充斥着“赶尸”、放蛊奇谈的湘西世界带来不一样的风景。同样。由于沈先生
明代书法沿着宋元传统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繁荣,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明代前期书法,以“三宋”“二沈”(沈度、沈粲)成就较大,解缙以楷书胜。同时在皇家的提倡下,楷书上法晋、唐,以二王为范本,近学元代诸家,形成盛行一时的“台阁体”。明代中期,是吴门派绘画活跃时期,同时也是其书法艺术的兴盛期。当时许多文人书画家集中在江、浙一带,特别是苏州地区,有“天下书法
中国电影市场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几乎达到了饱和状态,这种饱和指的是影片类型的饱和——历史片、玄幻片、青春片、爱情片、职场片、武打片、战争片等类型片层出不穷。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观众愈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导致影片类型化趋势不断增强,然而,电影类型过度泛滥致使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影片类型重复、创造力枯竭等诸多问题,甚至很多电影出现了“炒冷饭”的不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由蔡康永执导的《吃吃的爱》仿若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