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载体.但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很大的改观,仅仅依靠课本后的几道思考题或是教辅资料中机械重复的试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作业模式单一,缺乏层次.不适合每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我对新课程下的作业改革做了一点尝试.旨在体现作业形式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变被动做作业为主动做作业,让学生有权利自主选择不同数量、不同内容的作业.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作业设置分层次,给每个学生合适的学习内容
传统的那种一味按教材和配套教辅资料布置大量客观练习作业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毫无兴趣可言,大量的时间被浪费,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而有选择地针对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层布置,适当增加自主发挥练习,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特长、智能等特点选做.作业类型要具有多样性,可以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可以是单独完成的也可以是多人合作完成或是通过网络访问完成;可以是简单枯燥的演算也可以是实验操作或是社会调查等.
二、作业不只是动笔算,还可以动手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科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许多科学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考总结出来的,物理学习离开了观察与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习惯,这是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讲“光现象”时,可布置下列操作型作业:(1)人造彩虹:在有阳光的天气里用浇花用的喷雾器灌上水向空中喷出水雾,仔细观察:在什么情况下能看到彩虹?彩虹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怎样排列的?(2)小孔成像: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
三、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
物理新课程指出:生活即物理,物理即社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社会.因此设计作业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置于逼真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大量的包含各种科学知识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揭示科学规律.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会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迸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将外在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作业设计考虑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开展合作学习.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个性化的情感观念,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人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
例如,在讲“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布置这样的活动作业:测定每组学生4×100m接力赛的平均速度.将全班学生带到学校操场,按自然小组分成4个组,每组选派4个学生参加4×100m接力赛,2个学生做终点裁判,2个学生做计时员,其他学生加油助威.比赛结束后,要求学生思考:(1)4×100m接力赛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2)计时员是运用什么方法比较速度快慢的?(3)终点裁判是根据什么方法比较快慢的?(4)计算出每组学生的平均速度;(5)对接力赛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提高运动成绩的改进办法.通过做这样的作业,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不仅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做人,培养了团队精神.
五、设计探究型作业,提供创造机会
物理学科的核心是探究,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探究欲望和生命力的鲜活个体,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做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基础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的探究型作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物理科学的乐趣,增强其创造的热情.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物理课外作业观亟待转变,要树立新的物理课外作业观,扬弃传统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我对新课程下的作业改革做了一点尝试.旨在体现作业形式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变被动做作业为主动做作业,让学生有权利自主选择不同数量、不同内容的作业.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作业设置分层次,给每个学生合适的学习内容
传统的那种一味按教材和配套教辅资料布置大量客观练习作业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毫无兴趣可言,大量的时间被浪费,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而有选择地针对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层布置,适当增加自主发挥练习,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特长、智能等特点选做.作业类型要具有多样性,可以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可以是单独完成的也可以是多人合作完成或是通过网络访问完成;可以是简单枯燥的演算也可以是实验操作或是社会调查等.
二、作业不只是动笔算,还可以动手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科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许多科学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考总结出来的,物理学习离开了观察与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习惯,这是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讲“光现象”时,可布置下列操作型作业:(1)人造彩虹:在有阳光的天气里用浇花用的喷雾器灌上水向空中喷出水雾,仔细观察:在什么情况下能看到彩虹?彩虹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怎样排列的?(2)小孔成像: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
三、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
物理新课程指出:生活即物理,物理即社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社会.因此设计作业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置于逼真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大量的包含各种科学知识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揭示科学规律.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会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迸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将外在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作业设计考虑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开展合作学习.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个性化的情感观念,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人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
例如,在讲“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布置这样的活动作业:测定每组学生4×100m接力赛的平均速度.将全班学生带到学校操场,按自然小组分成4个组,每组选派4个学生参加4×100m接力赛,2个学生做终点裁判,2个学生做计时员,其他学生加油助威.比赛结束后,要求学生思考:(1)4×100m接力赛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2)计时员是运用什么方法比较速度快慢的?(3)终点裁判是根据什么方法比较快慢的?(4)计算出每组学生的平均速度;(5)对接力赛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提高运动成绩的改进办法.通过做这样的作业,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不仅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做人,培养了团队精神.
五、设计探究型作业,提供创造机会
物理学科的核心是探究,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探究欲望和生命力的鲜活个体,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做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基础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的探究型作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物理科学的乐趣,增强其创造的热情.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物理课外作业观亟待转变,要树立新的物理课外作业观,扬弃传统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