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把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术 欣赏 教学策略
美术欣赏能力是最基本的美术素养。学生的美术欣赏从认识事物就开始了,进入学校后,经过不断的学习,美术欣赏能力逐步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美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局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因此,教师要把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教学探索,进行简要总结,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要求各科教学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基本途径。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出于知识能力培养的局限,许多教师往往把意趣横生的美术欣赏课程,上成了美术专业知识教学课。分析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主要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角度来进行。但如果在欣赏课中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一讲构图就谈“三角形”、“S形”,一讲色彩就分析“环境色”、“光源色”,甚至对着光溜溜的印刷品大谈“色层厚薄”、“肌理丰富”,这种欣赏课可能只有美术特长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一般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实在是无的放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会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势必挫伤学生上好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有的美术欣赏教学过多注重作品内涵的分析,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了历史回顾或文学欣赏。美术作品,必然与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有关。于是部分教师就喧宾夺主,大谈其历史渊源、作品出处、文学特性等等,忘记或淡化了对美术作品本身的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这种历史课或语文课式的美术欣赏课,即使上课的内容再生动充实,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这种教法的后果是偏离了从美术作品中使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确立正确的美术欣赏教学目标,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不是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一般的美术技能教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因而,美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个任务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
三、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首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美术欣赏兴趣。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只注重于纸上谈兵。无论你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手段,或是采取了其他方法丰富了教学活动,加大了信息量,也比不上直观教学带给学生的信息,从而从根本上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达到主动研究、探求知识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诸如材质与肌理之美。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会,这不但更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现行的美术教材有一些选学单元,这使我们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当然,不应忽视我们的教学初衷,主要以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为目的。为切实理解和加深兴趣而对一些绘画操作做简单的接触,注重创造力及想象力,不把绘画水平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此外,还要和家庭美育活动、社会美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欣赏课教学的成果得以巩固、提高和拓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术 欣赏 教学策略
美术欣赏能力是最基本的美术素养。学生的美术欣赏从认识事物就开始了,进入学校后,经过不断的学习,美术欣赏能力逐步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美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局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因此,教师要把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教学探索,进行简要总结,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要求各科教学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基本途径。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出于知识能力培养的局限,许多教师往往把意趣横生的美术欣赏课程,上成了美术专业知识教学课。分析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主要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角度来进行。但如果在欣赏课中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一讲构图就谈“三角形”、“S形”,一讲色彩就分析“环境色”、“光源色”,甚至对着光溜溜的印刷品大谈“色层厚薄”、“肌理丰富”,这种欣赏课可能只有美术特长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一般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实在是无的放矢。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会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势必挫伤学生上好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有的美术欣赏教学过多注重作品内涵的分析,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了历史回顾或文学欣赏。美术作品,必然与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有关。于是部分教师就喧宾夺主,大谈其历史渊源、作品出处、文学特性等等,忘记或淡化了对美术作品本身的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这种历史课或语文课式的美术欣赏课,即使上课的内容再生动充实,也无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这种教法的后果是偏离了从美术作品中使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确立正确的美术欣赏教学目标,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不是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一般的美术技能教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因而,美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个任务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
三、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首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美术欣赏兴趣。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只注重于纸上谈兵。无论你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手段,或是采取了其他方法丰富了教学活动,加大了信息量,也比不上直观教学带给学生的信息,从而从根本上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达到主动研究、探求知识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诸如材质与肌理之美。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会,这不但更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现行的美术教材有一些选学单元,这使我们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当然,不应忽视我们的教学初衷,主要以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为目的。为切实理解和加深兴趣而对一些绘画操作做简单的接触,注重创造力及想象力,不把绘画水平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此外,还要和家庭美育活动、社会美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欣赏课教学的成果得以巩固、提高和拓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