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医院市场化制度的深入,越来愈多的医德缺失的问题出现,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的社会现象表明我国的医疗行业的道德意识还比较薄弱,我国的医德的教育工作艰巨长远而且迫在眉睫,尤其是对医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医学生还没有形成医德责任感,且教育性强,本文针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问题,首先介绍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缺点,然后对医德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阐述了医德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
医德,具体体现为医患关系,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但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以及医患冲突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阻碍,所以医德教育工作是必然并且紧迫。现在医德教育已经是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成为与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并重的医学生必备素质之一。将药理教学与医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了医德教育的高效性以及药理教学的丰富性。
一、传统医德教育的缺点
1.医德教育定位错误
在医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主要的定位失误:一是重智轻德,医德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医德的形成相对与技能的掌握比较缓慢。在教育过程中大多是对学生的智力进行评价,缺乏完善的品德评价体系,促使医学生追求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医德的培养。二是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性,在医德教育中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定位于消极接受医德知识的机器。
2.医德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许多学校在医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从实际基础出发,将过程和目标设计的过于的理想化而且广泛,开设的内容过于宽泛,没有将医学生实际接收水平、理解能力以及社会阅历考虑在医德教育中,使的整个的教育形式过于空泛以及形式化。
二、医德教育的主要内涵
医德教育主要是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本文根据这一特性主要介绍了医德教育一下两点内涵:
1.善待生命,尊重科学,坚持诚实的理念
医学是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直接相关的工作,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养成善待生命,坚持诚实的道德原则。在对待实验动物过程中,树立“医者无小事”、“生命至上”的观念,在实验数据的处理时,要坚持立足事实,有理有据的原则,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坚持诚实的品质。为今后在医疗工作岗位上培养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履行告知義务等品质打好基础,促进了诚信服务品质的提高,医患沟通力度的增高,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2.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格
要确立“为医以义,行医以礼,淡泊名利,崇尚医德”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在公共场所和法律道德等规范下管好自己,还要在没人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管好自己;要对患者的健康负责,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患者实际需要和健康及经济承受能力;要培养对病人的责任感,用药前一定要询问有关药物过敏史,注意病人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性,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慎重使用新药。
三、医德教育的在教学中的实施
1.作用机制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作用机制及其药理作用是药理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该模块的教学中,秉持“德技并进”的教学原则,完成医学生医学专业技能以及医德素质的教育。做到“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在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中,要了解其不同的用量与作用效果,例如小剂量硝酸甘油即可舒张静脉,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前负荷减轻,心室壁张力降低,进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硝酸甘油还可开放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等,只有在熟知药物药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救死扶伤,才能对病人负责,否则将会贻误患者病情,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2.临床用途中的医德教育
在临床用途的医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医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在临床用药必须从病情出发,并充分考虑药效学、药动学和相关影响因素,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在临床用药中,滥用药物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加重,以及并发症的产生,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全球30%的患者死亡与不合理用药有关。所以要求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据临床数据表明,大部分用药有关的医疗纠纷多是由医务人员药理学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所以扎实的医学知识也是医德的体现。
3.实验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药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育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以及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例如学生在进行动物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医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进行相关操作,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医学的神圣性,时刻以一个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协作精神。
总而言之,医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在医德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将医德教育渗透在药理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中,引起医学生医德的重视以及学习的兴趣,而且医德的养成不仅要靠老师的教育,更要靠自身的严格约束,一名具有医德的医护人员才是名合格的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陆国才;袁伯俊;姜华;;寓医学科研道德教育于新药评价教学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06期
[2]秦华东,李传乐,李强,孙宇;在临床教学中的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年04期
[3]徐新娥;浅谈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21期
[4]方燕君;郑晓;关于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02期
医德,具体体现为医患关系,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但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以及医患冲突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阻碍,所以医德教育工作是必然并且紧迫。现在医德教育已经是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成为与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并重的医学生必备素质之一。将药理教学与医德教育结合起来,促进了医德教育的高效性以及药理教学的丰富性。
一、传统医德教育的缺点
1.医德教育定位错误
在医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主要的定位失误:一是重智轻德,医德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医德的形成相对与技能的掌握比较缓慢。在教育过程中大多是对学生的智力进行评价,缺乏完善的品德评价体系,促使医学生追求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医德的培养。二是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性,在医德教育中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定位于消极接受医德知识的机器。
2.医德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许多学校在医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从实际基础出发,将过程和目标设计的过于的理想化而且广泛,开设的内容过于宽泛,没有将医学生实际接收水平、理解能力以及社会阅历考虑在医德教育中,使的整个的教育形式过于空泛以及形式化。
二、医德教育的主要内涵
医德教育主要是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本文根据这一特性主要介绍了医德教育一下两点内涵:
1.善待生命,尊重科学,坚持诚实的理念
医学是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直接相关的工作,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养成善待生命,坚持诚实的道德原则。在对待实验动物过程中,树立“医者无小事”、“生命至上”的观念,在实验数据的处理时,要坚持立足事实,有理有据的原则,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坚持诚实的品质。为今后在医疗工作岗位上培养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履行告知義务等品质打好基础,促进了诚信服务品质的提高,医患沟通力度的增高,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2.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格
要确立“为医以义,行医以礼,淡泊名利,崇尚医德”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在公共场所和法律道德等规范下管好自己,还要在没人监督、独自一人的情况下管好自己;要对患者的健康负责,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患者实际需要和健康及经济承受能力;要培养对病人的责任感,用药前一定要询问有关药物过敏史,注意病人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性,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慎重使用新药。
三、医德教育的在教学中的实施
1.作用机制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作用机制及其药理作用是药理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该模块的教学中,秉持“德技并进”的教学原则,完成医学生医学专业技能以及医德素质的教育。做到“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在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中,要了解其不同的用量与作用效果,例如小剂量硝酸甘油即可舒张静脉,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前负荷减轻,心室壁张力降低,进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硝酸甘油还可开放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等,只有在熟知药物药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救死扶伤,才能对病人负责,否则将会贻误患者病情,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2.临床用途中的医德教育
在临床用途的医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医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在临床用药必须从病情出发,并充分考虑药效学、药动学和相关影响因素,充分认识到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在临床用药中,滥用药物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加重,以及并发症的产生,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全球30%的患者死亡与不合理用药有关。所以要求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据临床数据表明,大部分用药有关的医疗纠纷多是由医务人员药理学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所以扎实的医学知识也是医德的体现。
3.实验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药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育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以及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例如学生在进行动物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医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进行相关操作,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医学的神圣性,时刻以一个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协作精神。
总而言之,医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在医德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将医德教育渗透在药理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中,引起医学生医德的重视以及学习的兴趣,而且医德的养成不仅要靠老师的教育,更要靠自身的严格约束,一名具有医德的医护人员才是名合格的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陆国才;袁伯俊;姜华;;寓医学科研道德教育于新药评价教学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06期
[2]秦华东,李传乐,李强,孙宇;在临床教学中的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年04期
[3]徐新娥;浅谈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21期
[4]方燕君;郑晓;关于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