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导入;情境;认
知规律;愉快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5(B)—0049—01
课堂就是一个小舞台,演员只有两个,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作为配角的教师,同时还是导演。因此,这台戏是否能“演”成功,除了教师的“导”之外,还应该加上学生的“表演”。而如何使主角的学生能真正融入这场戏中,让他们“演”得好,那就要看教师“导”的功夫了。我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灵活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注意导入的方式、方法。如,教学《春晓》一课时,我走进教室看到一位小同学仍趴在课桌上睡觉。我并没有急于叫醒他,而是微笑着来到这位同学的身旁,随口吟出:“春眠不觉晓,铃声早响了。传来打呼声,你还没睡好?”语音刚落,同学们便一阵哄笑。这样的开场既包含了教师善意的批评,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里,古代诗人对春天是怎样描绘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春晓》。”我改变了备课时直接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二、精心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的热情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结构、内容、思想、情感等,然后借助语言、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适合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愉悦地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我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课本剧。实践证明,通过表演课本剧,学生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
三、根据认知规律,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寡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表象的分析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拓宽每个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述春天的诗文,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热爱春天的感情。
四、进行愉快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轻松、愉快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细胞才最活跃,这时学习的效果才是最好的。这也是愉快教学的理论依据。所以,每节课我都会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比赛活动。大致过程是这样的: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学,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全部收上来进行整理,把有价值的问题做成小纸条。比赛时,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抽纸条,抽到哪道题就去讨论哪道题。15分钟是这样分配的:8分钟的小组成员交流,1分钟的代表发言,2分钟的总结评比。例如,在教学《小站》这篇课文时,我整理出这样几道题:1.为什么说这喷泉、这杏花能给旅客们带来温暖的春意?2.读完第三段最后一句话,想象一下:小站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3.小站周围的环境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4.假如你是旅客,你会如何评价这里的工作人员,依据是什么?由于是比赛式的学习,在阅读讨论中学生都不甘落后,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
知规律;愉快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5(B)—0049—01
课堂就是一个小舞台,演员只有两个,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作为配角的教师,同时还是导演。因此,这台戏是否能“演”成功,除了教师的“导”之外,还应该加上学生的“表演”。而如何使主角的学生能真正融入这场戏中,让他们“演”得好,那就要看教师“导”的功夫了。我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灵活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注意导入的方式、方法。如,教学《春晓》一课时,我走进教室看到一位小同学仍趴在课桌上睡觉。我并没有急于叫醒他,而是微笑着来到这位同学的身旁,随口吟出:“春眠不觉晓,铃声早响了。传来打呼声,你还没睡好?”语音刚落,同学们便一阵哄笑。这样的开场既包含了教师善意的批评,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里,古代诗人对春天是怎样描绘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春晓》。”我改变了备课时直接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二、精心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的热情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结构、内容、思想、情感等,然后借助语言、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适合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愉悦地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我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课本剧。实践证明,通过表演课本剧,学生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
三、根据认知规律,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寡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表象的分析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拓宽每个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述春天的诗文,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产生了热爱春天的感情。
四、进行愉快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轻松、愉快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细胞才最活跃,这时学习的效果才是最好的。这也是愉快教学的理论依据。所以,每节课我都会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比赛活动。大致过程是这样的: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学,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全部收上来进行整理,把有价值的问题做成小纸条。比赛时,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抽纸条,抽到哪道题就去讨论哪道题。15分钟是这样分配的:8分钟的小组成员交流,1分钟的代表发言,2分钟的总结评比。例如,在教学《小站》这篇课文时,我整理出这样几道题:1.为什么说这喷泉、这杏花能给旅客们带来温暖的春意?2.读完第三段最后一句话,想象一下:小站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3.小站周围的环境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4.假如你是旅客,你会如何评价这里的工作人员,依据是什么?由于是比赛式的学习,在阅读讨论中学生都不甘落后,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