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王伦就该死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伦本来的身份是秀才,秀才是文人。但秀才王伦落魄之后,竟走上了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之路,这在一般文人看来,无疑是不可想象的。毫无疑问,他走这条路,有无奈、失望、不满和牢骚,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在乱世之际,放下了架子,拿出了抗争精神,不再与主流社会合作,立意要开辟自己的新天地了。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他对自己过去所走之路的反省、对自己所做努力的放弃。可以说,王伦是个有头脑的人,与一般的落魄秀才不同,他不是一个平庸之辈。
  纵然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之说,但据柴进和阮氏兄弟所言,王伦在梁山泊,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了一定的气候,过着快活日子,并敢于收留犯弥天大罪的人,让其躲灾避难。由此看来,他有一定能力,也有一些气魄。但阮氏兄弟和李忠对他的判词却是心胸狭窄,其根据是,林冲前来投奔,他却推三阻四,没有一个痛快。
  林冲前来投奔本是好事,正可壮大山寨的力量,多个有能耐的头领。但王伦先是拒绝,继而出题目刁难。在人家遭遇厄运之际,不肯伸出慷慨之手拉人一把,这当然不够仗义。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就不怕江湖见笑吗?
  原来他也有他的考虑。他对自己和原有头领有过客观冷静的评价:“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这让他不能不心怀顾虑:“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应敌?”这些顾虑不能说没有道理,须知,山大王之类,总是弱肉强食,所以不能怪他有顾虑。相反,倒是由他的自知之明,他的客观反顾,他对山大王圈子规则的了解和认识,可看出他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而随后林冲火并王伦,也说明他当初的顾虑不无道理。
  然而,这场争斗是不是不可避免?就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来说,必不可免;就事在人为的逻辑来说,未必如此。火并的发生,有好几个因素起了作用:一是林冲对自己当初所受的窝囊气一直耿耿于怀,二是他实在看不上王伦,三是吴用的煽风点火和火上浇油,四是强者为王的江湖规则。也就是说,林冲是事件的核心和关键人物,事态如何发展,将由他决定。
  王伦有没有可能让林冲站在自己一边呢?完全有可能。如果他在拒绝林冲不成、只有接纳之后,不是一根筋,而是用一些手段,把林冲拉拢住,让林冲成为自己的人,那么,即便吴用使计,也会白搭,因为素讲义气头脑却简单的林冲,这时就不会那样怒火冲天,就不会被教唆、挑拨、利用,与吴用等站在一条战线了。
  同样,王伦虽然在接纳人上表现得心胸狭窄,可他并没有害人之心,更没有想到要人性命,只想笑脸纳银,送人一走了之。所以,若他能灵活些、精明些,不以拒绝林冲的那套再用来拒绝晁盖等人,而是换一种说法,那么林冲也就不好发作了。如果他能见机行事,痛痛快快把位置让给不管是林冲或是晁盖,做个顾问或者山中店的董事长,那么,他的悲剧可能也就不会发生,而是皆大欢喜。 可王伦心眼太少,既不知用手段拉拢林冲,更不知以退为进,这样,口笨舌拙、心地厚道、人单势孤、处于守势的山寨老大王伦,当然也就斗不过巧舌如簧、心怀诡诈、后盾强大、处于攻势的村塾教书先生吴用,只能处于下风,并成为吴用借刀杀人的牺牲品了。
  但王伦真的就该死吗?他的死是极冤枉的。他的死,归根到底,是死于他的太过老实,死于江湖的险恶,死于丛林规则,死于他未能防患于未然,结果也就让吴用钻了空子,把自己一条并不算老的命送到西天了。
其他文献
(据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改编)共两幕,二十一场。主要人物:希格弗里德:十八岁,原桑坦国太子,八岁那年,他在战火中失去故国和家人,流落到遥远的加隆河下游,成长于山野
《微读节气》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
一、古文经典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什么叫经典?文学史家章培恒先生说:“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作品就是经典。古代经典
近年来,在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国内需求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但国内出口型制造业长期以来偏向于量的扩张而对质的提升重视程度欠佳,劳动密集型和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Ⅳ度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年龄73~89岁,平均77.8岁;前列腺重
随着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感到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实行与行政挂钩的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学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强化了官本位的意识,而且
课例《众数、中位数》较好地贯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 ,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 .该节课中至
前不久,看到报道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的消息,并未引起注意,但当看到90岁高龄的儿童文学家任溶溶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全票通过”荣获这一奖项,不禁连连说:“应该,应该。”不是说这一奖项对这位儿童文学大家多么重要,他荣膺的各种奖项与荣誉称号,如“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等,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这样说,是因为
对于蒲松龄这样一位富于才情、思维敏捷的小说家,一生停留在社会底层的人生体验,可以说是最终成就了他。蒲松龄虽然极力追求,但终身都没能进入体制中,这让他一直保有了自由不羁的民间心态、充沛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批判力。他以练达的文笔,通过丰富的文学想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将长久形成的心中积郁释放出来,给世人以振聋发聩之感。  ?笏 坎坷功名路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淄川(
个性鲜明的张保庆,有着令人称道的政绩和名声,他喜欢写诗、喜欢书法,也出过诗集和书法作品集。长期以来,我们对他文学创作的了解仅是他的诗集和一些散落于报纸上的散文。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读到一本张保庆的小说了,可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张保庆形象了。  “老三”是一条狗的名字,也是张保庆小说的书名,同时也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它本是一条流浪狗,在生死挣扎间被同遭灾祸的主人公张鹰岩救起,一人一狗相依为命。在卧虎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