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烤肉:台湾三兄弟的韩式料理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旁边烤肉店红色大店招的映衬下,义气烤肉丽都店清雅的门脸在夜色里几乎不被察觉。
  推开门,一个被高高支起的极具艺术感的黑色暖炉顿时让冰凉的身体安顿下来。走上几步台阶,一个金属色的吧台长长地围出一个温暖的空间,灯光暖黄。酒吧旁边,十余张黑栗色桌子错落有致,皆坐满了人在吃饭,却极安静。音乐若有若无地流淌着。每一张桌上烛火摇曳。不时有客人进进出出,老外颇多。
  27岁的Henry手托菜品从二楼下来,身形瘦长,笔直,脸上带笑,一招一式都是西式服务生的优雅和周到。
  他是台湾人,家在台北,毕业于台湾真理大学,学的是会计。义气烤肉是他们一家三兄弟共同的作品。
  4年前,义气烤肉的第一家店开在双井。其后的四年时间里,这一品牌扩展到三里屯、丽都和石佛营。
  这一切,源于Henry的大哥和大嫂。“大哥在北大念法律,嫂子是韩国人,在清华念金融。两人平常喜欢吃美食。临毕业时,想到了做餐饮。”
  Henry大嫂的娘家在韩国是开烤肉店的,“传统的那种,有烟囱、铁板。”
  有一次,大哥和大嫂回韩国,“大哥就感觉到,在北京,韩国烤肉也是做传统的比较多。他在美国上的高中,喜欢那里的酒吧文化和洋气的东西,就有一个念头,说可不可以琢磨一下,把韩式料理带到一个新的层面?”
  2010年,义气烤肉双井店开张,Henry和二哥加入进来。三兄弟起过很多店名,“后来觉得台湾江湖上讲义气,‘义气’这个名字很酷。另外,觉得客人来家里吃饭,大家分享共同的空间,那我们提供的东西,包括口味、环境、消费都要够义气,所以最终起了‘义气烤肉’这个名字。”
  三兄弟对义气的定位是“餐吧”。“这不单纯是一家烤肉馆,它有韩餐,有台湾美食,也有酒水。在当时,北京没有这样的店。”
  因为是餐吧,义气在排风上做了新的尝试。“一般的烤肉馆都做上排风,义气是下排风,管道从下面走。这样就不会感觉热,而且没有味道,不像烤肉店。”
  在菜品上,义气也做了很多改良。“韩国传统烤肉都是腌肉,但是我们家的腌法不太一样。我们没有请师傅,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
  Henry和两位哥哥到韩国见习过,“知道传统的腌制法是怎样的。大哥和二哥在美国念过书,很接受那边的东西。现在来到北京,本身又是台湾人,所以就把这些地方的饮食特色融进来,融合成今天义气的味道。”
  “让大家接受点新东西,我们的目标是这样子。现在,义气也改变了一些人对韩国烧烤的看法。” Henry笑得快活。
  义气的招牌是牛仔骨。烤好的牛仔骨肉嫩味浓,既有叉烧的甜,也有肉干的嚼劲儿,再配以三种不同蘸料:水果酱油、大粒的海盐和包饭酱,令很多食客回味无穷。“这道菜从开店时就有了,到现在,几乎每桌都有一盘牛仔骨。”
  义气的石锅拌饭也颠覆了之前的做法和味道。“比较美式,因为加入了芝士,拌起来不油,搭配拌饭里的辣椒酱,融合得很好,特别香,大家都很喜欢。”
  台湾香肠也令一些食客惊艳。“那是我们手工做的。因为我们很怀念台湾香肠,所以就自己做。”
  来北京四年,Henry喜欢上了北京,但也很想念台湾。“台湾地方小,人与人之间会很近。”
  Henry曾经和一个客人聊过台湾和北京的不同。“台湾比较像小池塘,里面有青蛙,有鱼,有水在流,很多东西看得清楚,大家都知道。北京像一条大河,一直在流,你流到哪个支流,不知道,有哪些生物,它们在哪里,你也不知道。”
  但是Henry知道,义气,将会让他在北京这个城市,停留得更久。
  地址:朝阳区将台西路19号院3号楼118室
其他文献
已过午饭时间,前门东,鲜鱼口餐饮一条街慢慢清静了下来。一色儿的青灰色小楼,各式招幌迎风招展,古香古色的牌匾、抱柱楹联,是古朴、典雅的老北京味儿。  这条全长225米的东西向商街,是京味儿老字号一条街,于3年前开街营业。天兴居、烤肉季、天源酱园、全聚德等老字号皆云集于此。  在这条街的东侧北口,见证北京城近600年历史的便宜坊,巍然盘踞一方。清朝皇家建筑风格,重檐翘角,台楼环廊,辉煌瑰丽。占地近万平
期刊
官也街澳门火锅总店位于新源里,繁华的北京东三环地带。尚未走近,远远地就能看见暗金色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极具创意的LOGO象形“官”字就是一口热气腾腾的炖锅,亮出该店最具特色的火锅汤底。  进到店里,大厅宽敞明亮,豁然开朗。素雅的色调,简洁的布局,游刃有余地游走在时尚与传统之间,传递着来自澳门的温情。  澳门人陈振声也叫Frankie,是这里的老板,一口浓重的闽南口音。此前,他在官也街那条著名的
期刊
天色渐渐暗下来,隐去了白日里生活的凌厉。顺着窄窄的半步桥街一直往里走,街两侧透出的昏黄光亮和来来往往的人影,热闹、匆忙,是世俗的琐碎。待来到局气的门口,心猛然颤动,安静下来。  朱红的大门外挂着“局气”的匾额,白底,黑字,书法写成,清雅端穆,像古时的文人之家。“局气”是一句北京话,意为公平、公正、守规矩,有义气。根据360百科解释,它还有个英文名字:费厄泼赖。  入得门去,青灰色的四合院透出一股清
期刊
前门鲜鱼口美食街,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墨牌匾,红灯笼,明黄旗帜飘扬起“天兴居”三个大字。  早在同治元年,天兴居尚未问世时,这条街上一家名叫“会仙居”的作坊,就卖起了“白水杂碎”,这是炒肝的雏型。白水杂碎蘸汁终究口感欠佳,“会仙居”的老板刘永奎遂向当时的京城美食达人杨曼青请教。杨曼青建议去繁就简,以猪肝、猪肠为原料,配上葱、姜、蒜末、酱色并勾芡,定名为“炒肝”。  炒肝的工序并不复杂,先将猪肠
期刊
下午五点整,裕德孚全部六张桌子已坐满了人,另有食客站在外面耐心等候,想是已习惯在这家店等位,安安静静,不作声张。一位一脸慈和的老人从自行车上下来,往店里走,看到于福生,嘴上说着:没错,就是你,然后对旁边的伙计说:我订一个位子。  这样的场景,于福生太过熟悉。基本上每一天,他都坐在店外的一张桌子上,似乎已成了一块招牌。  店里右侧的墙上,挂着一块红色大匾。两百多字,言简意赅、凝炼典雅,为于福生所写,
期刊
不到十点,背包客们的身影开始在南锣鼓巷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晃悠着。三四个游人好奇地打量着挂放在外墙上的招牌,一脸新鲜地走进菊儿人家。  看到桌子上刚刚做好的卤肉饭,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连连吸着鼻子,招呼同伴说,好香啊。然后问韩姐,可以打包吗?韩姐答,可以,但最好在这里吃。女子再问:“放到明天可以吃吗?”韩姐吃惊,“为什么要明天才吃呢?”“想带回去给孩子尝尝。”再问,原来是周日刚刚参加完北京马拉松比赛的湖
期刊
台湾作家舒国治在他的《理想的下午》中写道:“为了那些‘秘密的角落’,很多作家只好在游记中故意隐藏其名,以免受观光客滥游以致不堪。”  位于西四皇城根18号的老门框爆肚,显然已经不是秘密的角落。还未到饭点,那些常年来此的“老饕”们早早就来占座。  这是家百年老店,光绪年间开于大栅栏的门框胡同,近年来才迁至现址。  这家店的创始人任满是山东人,为人厚道,手艺精湛,生意一直非常好。曾有官员在吃完他家的爆
期刊
北京CBD核心区,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中外名企比肩,白领金装倜傥,堪称是各门类高富帅的综合展馆。一般的“老饕”们尚且追求食不厌精,更何况是CBD的精英们,因此这里名厨名肆荟萃。  在各个版本的CBD美食地图里,都少不了北京嘉里大酒店的海天阁。在各国大菜争奇斗艳的CBD,袁超英携其“京鸭缘”烤鸭稳居一席之地。  霸气十足的烤鸭主厨  袁超英的“京鸭缘”烤鸭“粉丝”众多,既有红墙内的政界高官,亦有社会上
期刊
寒舍羲和位于侨福芳草地大厦的西门入口处,幽静无扰。走上近前,大门幽幽缓缓地敞开来,有种与世无争的寂感。  “竹环寒舍图书润, 花落池中砚水香”,整个空间布局唯美齐整。窗边的小竹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愈加有种素雅寂静的水乡之美。  付洋是这家店的首席时尚美食设计师,是当下北京美食界的时尚先锋。厨房,是他的世界。  15年前的付洋,绝对想象不到二十年后的自己,如此热爱这一行。  “相对于兴趣,那个时候学厨
期刊
三只毛茸茸的黄色“小鸡”和包着“蛋黄”的蛋壳、三只肥厚的“蘑菇”、三个绿白相间的“麻将牌”:五饼、六饼、七饼,分别被放在小篮子和盘子里端了上来,我们一时吃惊。李静陶在一旁笑着说,我就是爱做一些设计。  包括这些点心在内的港式茶点,是表妹靓点的招牌。“我们叫靓点嘛,主打地道、传统的港式茶点,但又兼具创新。不像普通的茶餐厅,提供一份一份的饭、各种工作餐,我们还是希望把最地道的港式茶点味道呈现给北京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