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大的利润诱惑着阿胶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近来,阿胶市场风起云涌,行业三大领跑者频繁提价,正在力推新一波产能大跃进,随之而来的市场份额角斗一触即发。而价格差距逐步缩小的同时,产品间较高的同质化,也将对三者竞争态势增加更多不确定性。
同质化尴尬
阿胶市场曾经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定价“高高在上”的东阿阿胶调整后所空出的中端市场正在迅速被山东福胶以及同仁堂等系列品牌所蚕食。
近日,同仁堂旗下具有自主定价权的阿胶块产品全面提价20%,零售价格从570元/500g提至690元/500g。而“老对手”东阿阿胶与福胶相应零售价则在825元/500g和720元/500g,相对处于高位。
同仁堂阿胶块今年产量有望超过200吨,实现收入过亿元,其后续年产800吨的扩产项目以及福胶年产4000吨的重磅项目均将在2014年-2015年间完成。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东阿阿胶的连番涨价,同仁堂此次的提价还算比较合理,在维持现有品质的前提下,预计市场的反应不会过分激烈。但不排除“此后其多个重量级产品还会跟进涨价。”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目前这三大阿胶生产企业价格定位有所差距,都有着各自为阵的趋势,但东阿阿胶本身经过多次的提价,要再度大幅提价的压力将比以前大很多。若同仁堂这个“市场挑战者”进一步在产能和品质上提升,价格趋同将是可以预见的。同时还有不少更小的企业跟进,这些欲分食东阿阿胶中端市场的企业,将对其全面围剿蚕食。
同仁堂今年7月启动了瑰宝产品价值再造历程,公司后续还将不断开发阿胶粉、阿胶浆等衍生产品,打造同仁堂阿胶的产业群,这一产业形态正与东阿阿胶十分相似。
去年东阿阿胶、福胶以及同仁堂旗下阿胶业务共计有约15亿元销售额,今年这个数字起码将涨至二三十亿元了,三家领军企业占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阿胶市场份额。
监管缺失
阿胶作为滋补佳品,在我国已经存在数千年历史。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阿胶就被列为滋补“上品”。
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现在有一些人利用所谓的下脚料就是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割下来废弃的头脸皮和腿脚皮,和牛皮加在一起制作阿胶,这些阿胶加工厂“变废为宝”,制成价格昂贵的“阿胶”。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驴皮每公斤要30多元,大约3公斤驴皮才能熬制一公斤阿胶,即正品阿胶仅驴皮原料成本每公斤就要超过100元。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药品类阿胶中约有1/3产品使用工业下脚料等原料制造阿胶;保健食品大部分使用劣质阿胶;市面上号称含阿胶的普通食品中,九成以上使用劣质阿胶,甚至根本不含阿胶。
分析人士指出,阿胶市场之所以出现混乱,主要原因在于驴的存栏量在不断下滑,而随着养生保健的兴起,药用和食用的阿胶需求却在大增。在驴皮不断涨价的背景下,不少企业、作坊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劣质原料生产阿胶,造成了市场的混乱。
按照农业部门的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毛驴的出栏量也就是150万头,而全国每年驴皮的需求量在200万张。随着养生保健食疗美容市场的兴起,药用和食用的阿胶需求迅速增长。
阿胶市场的增长也使得地方政府热情高涨。早在2005年,东阿阿胶所在地东阿县就提出大力推进“阿胶城”建设,鼓励众多民营企业做大阿胶产业。然而,阿胶行业真正的市场份额还是在走向“垄断”。
业内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在力推做大阿胶产业同时,更应该加强对阿胶生产销售的管理,让阿胶产业有序发展。
近来,阿胶市场风起云涌,行业三大领跑者频繁提价,正在力推新一波产能大跃进,随之而来的市场份额角斗一触即发。而价格差距逐步缩小的同时,产品间较高的同质化,也将对三者竞争态势增加更多不确定性。
同质化尴尬
阿胶市场曾经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定价“高高在上”的东阿阿胶调整后所空出的中端市场正在迅速被山东福胶以及同仁堂等系列品牌所蚕食。
近日,同仁堂旗下具有自主定价权的阿胶块产品全面提价20%,零售价格从570元/500g提至690元/500g。而“老对手”东阿阿胶与福胶相应零售价则在825元/500g和720元/500g,相对处于高位。
同仁堂阿胶块今年产量有望超过200吨,实现收入过亿元,其后续年产800吨的扩产项目以及福胶年产4000吨的重磅项目均将在2014年-2015年间完成。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东阿阿胶的连番涨价,同仁堂此次的提价还算比较合理,在维持现有品质的前提下,预计市场的反应不会过分激烈。但不排除“此后其多个重量级产品还会跟进涨价。”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目前这三大阿胶生产企业价格定位有所差距,都有着各自为阵的趋势,但东阿阿胶本身经过多次的提价,要再度大幅提价的压力将比以前大很多。若同仁堂这个“市场挑战者”进一步在产能和品质上提升,价格趋同将是可以预见的。同时还有不少更小的企业跟进,这些欲分食东阿阿胶中端市场的企业,将对其全面围剿蚕食。
同仁堂今年7月启动了瑰宝产品价值再造历程,公司后续还将不断开发阿胶粉、阿胶浆等衍生产品,打造同仁堂阿胶的产业群,这一产业形态正与东阿阿胶十分相似。
去年东阿阿胶、福胶以及同仁堂旗下阿胶业务共计有约15亿元销售额,今年这个数字起码将涨至二三十亿元了,三家领军企业占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阿胶市场份额。
监管缺失
阿胶作为滋补佳品,在我国已经存在数千年历史。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阿胶就被列为滋补“上品”。
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现在有一些人利用所谓的下脚料就是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割下来废弃的头脸皮和腿脚皮,和牛皮加在一起制作阿胶,这些阿胶加工厂“变废为宝”,制成价格昂贵的“阿胶”。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驴皮每公斤要30多元,大约3公斤驴皮才能熬制一公斤阿胶,即正品阿胶仅驴皮原料成本每公斤就要超过100元。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药品类阿胶中约有1/3产品使用工业下脚料等原料制造阿胶;保健食品大部分使用劣质阿胶;市面上号称含阿胶的普通食品中,九成以上使用劣质阿胶,甚至根本不含阿胶。
分析人士指出,阿胶市场之所以出现混乱,主要原因在于驴的存栏量在不断下滑,而随着养生保健的兴起,药用和食用的阿胶需求却在大增。在驴皮不断涨价的背景下,不少企业、作坊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劣质原料生产阿胶,造成了市场的混乱。
按照农业部门的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毛驴的出栏量也就是150万头,而全国每年驴皮的需求量在200万张。随着养生保健食疗美容市场的兴起,药用和食用的阿胶需求迅速增长。
阿胶市场的增长也使得地方政府热情高涨。早在2005年,东阿阿胶所在地东阿县就提出大力推进“阿胶城”建设,鼓励众多民营企业做大阿胶产业。然而,阿胶行业真正的市场份额还是在走向“垄断”。
业内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在力推做大阿胶产业同时,更应该加强对阿胶生产销售的管理,让阿胶产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