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石热正在向全国蔓延,墨画石作为其中的明星石种,最早也最快地引起了国内石界瞩目。墨画石,产于长江支流大渡河和岷江中,长江沿线的乐山、犍为、宜宾、泸州是较集中的产地。其中乐山处岷江上游,墨画石水洗度略低,但体量较大;下游泸州和宜宾的墨画石水洗度较好、个体略小。
2012年“儒石轩”墨画石专题展之前,墨画石已在少数一些玩家手中默默积聚。但即使在产地,也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儒石轩”的展览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既唤醒了石农拣拾、销售的意识,也点燃了藏家的热情,墨画石开始为人广泛认识和收藏。而且一年时间里,这种热潮迅速向川外蔓延,大有在全国铺开之势。如今在四川,从石农、石商到收藏者,都在密切关注墨画石,并对它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策划:杨靖撰稿:严丽娟
墨画石的市场表现,以“儒石轩”展览为分界,表现为展前和展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我们不妨稍加探究。
展前阶段
市场平平少关注
展前阶段,墨画石还是石市上毫不引人注目的小角色。如今的墨画石主产地之一乐山,以前由于外地需求带动,受石农重视的是长江红和绿泥石,只有遇上自认为比较不错的墨画石,才顺带捡回来。因此市场上的墨画石少之又少;下游的情况相对好些,在泸州和宜宾,都有少数相对有个性的玩家喜爱墨画石,并有意无意地收集,但并未在市场全面铺开,也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反倒是来产地进货的韩国石商,早期以很低的价格成吨成吨地收购。据泸州玩家周旭东介绍,在沪州产地之一高坝,就至少有两位石商曾为韩国石商大量提供墨画石。在成都温江市场,也有石商涉足墨画石,并叫出较高价格,但影响依然有限。川外市场则对其了解更少,对墨画石鲜少介入。
展后阶段
意识的转变
“儒石轩”展览在长江石赏玩圈内造成的轰动,如今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事实。墨画石一跃成为明星石种,首先扭转态度的是石农。现在在主产地之一乐山,不少石农从最初专门捡长江红、绿泥石,变成专注捡墨画石。如今乐山的石农说:“红石头、绿石头单看颜色,太枯燥了,墨画石像是用毛笔画出来的,浓墨淡墨,山水、人物、花鸟,完全是高水平,应该比较贵。”说法朴素,却抓住了墨画石的精髓。墨画石上表现的水墨意味,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容易得到国人的心理和文化认同。采访中,从石农、石商到藏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点。
一个不大的展览,似乎点醒了所有人。石农开始行动,藏家从无意识地收藏到有意识地收集,理论家则从中深入发掘了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泸州长江石玩家李茂林对墨画石关注已久,随着墨画石市场的兴旺,他对这一石种由原来单纯喜爱到重点关注,墨画从他收藏的各类长江石中脱颖而出,成为他心目中最有前景的石种。乐山石商罗强则把墨画石评价“潜力股”。而这只潜力股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正在大踏步地前进中。
概念的完善
墨画石在市场走俏,很快地,墨画石的概念也在迅速扩充。目前市场上,墨画石的概念并不单指黑白分明的水墨石,还包括绿泥墨画石、青花石、墨韵石、水墨釉石等等。这一方面缘于墨画石名声在外,市场的需求催化了石商的智慧;另一方面,更来自赏玩人群对墨画石理解和研究的深入。目前在产地石界,对墨画石的概念认知基本达成一致,即凡以黑色的线条、色块、点划为画面表现的主要手段,具备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色彩、技法、意趣和意象的,都称为墨画石。总之,墨画石的赏玩要素是中国水墨这一文化元素,只要符合这一要素,都可归入墨画石中来,这一概念的厘清便于墨画石理论研究的深入,同时对墨画石资源的利用和市场的支撑,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场的热度
据“儒石轩”黄刚先生反映,河滩上墨画石的量与他进行墨画石资源考察时相比,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石农家的墨画石也基本存不住,稍微看得上眼的都被买走了。店铺里墨画石的数量则明显增加。如今无论在哪个产地,墨画石都成了店里最引人注目的石种。不少石商在店里把墨画石单独陈列,买家们也常常直奔墨画而去。
石友们纷纷说墨画石的价格涨了,三年前一百块钱能够买下的墨画石,现在花一千元买下都不再稀奇了。乐山的石农徐川林在这一季的出水季里,就卖了两块两三万的墨画石。
石农是墨画石涨价的第一个推手。石头捡回来了,如果是山水、花鸟或者是人物,整体比较漂亮,报价就会高一点。如果成交,这次的价格就会成为下一个生意的参考和基础,还可以适当地涨一涨。石商们墨画石高价售出的小道消息,也刺激着新的高价诞生。藏家们对价格提高的体会是十分明显的:以前几十、几百能买到好墨画石,现在常常要花费数千甚至上万。目前在产地市场,几万元的精品成交已相当普遍,不再能成为人人传诵的新闻。而“儒石轩”的黄刚先生反映,仅半年间,就有三四位朋友表示想将他的石头“整体打包”,虽然都被婉拒,却可见墨画石的魅力与市场影响力。
与价格上涨相比,墨画石在整个市场的铺开速度更令人欣喜。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沪天化石商反映,有北京石商几乎每月都要到他家中成批购买墨画小品;上海、山东、河南、广东等地的石商也都开始行动。青海石商范洪玉从乐山进了不少墨画石,但都装箱进库,并未在市场公开出售。在他看来,墨画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喜爱墨画石的藏家、石商从各地赶来,往往会花几小时等候在石农家门口,只为能第一时间看到好石头。泡沫?——市场远未到位
名不见经传的墨画石在一年时间里大热,一跃成为众人心中最有实力和前途的长江石品种。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发展时间短却名气大,会不会有泡沫?
对此业界专家一致予以正面回应。长江石理论家王毅高先生果断地说:墨画石现在没有泡沫。墨画石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受到重视,首先是因为早期的长江石赏玩是从简单的色彩和形状入手,墨画石在当时并无优势;其次,墨画石文化味浓厚,对赏玩者本身的素养要求比较高,赏玩门槛高。这两点限制了墨画石的早期发展。
本刊副主编杨靖女士认为:从自身市场看,与其他长江石品种一样,墨画石市场起点较低,但有长时间的积淀,这一年的快速增长是补偿性的,应该远未到位;与国内其他市场和其他石种横向比较,墨画石精品的价格虽然上涨了很多,但与戈壁石小精品等仍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还会是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内各地关注目光的聚集,资本也会逐渐汇聚,墨画精品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因此所谓“泡沫”之说实在来得过早,没有依据。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墨画石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成为它今后市场发展的强大支撑。
2012年“儒石轩”墨画石专题展之前,墨画石已在少数一些玩家手中默默积聚。但即使在产地,也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儒石轩”的展览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既唤醒了石农拣拾、销售的意识,也点燃了藏家的热情,墨画石开始为人广泛认识和收藏。而且一年时间里,这种热潮迅速向川外蔓延,大有在全国铺开之势。如今在四川,从石农、石商到收藏者,都在密切关注墨画石,并对它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策划:杨靖撰稿:严丽娟
墨画石的市场表现,以“儒石轩”展览为分界,表现为展前和展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我们不妨稍加探究。
展前阶段
市场平平少关注
展前阶段,墨画石还是石市上毫不引人注目的小角色。如今的墨画石主产地之一乐山,以前由于外地需求带动,受石农重视的是长江红和绿泥石,只有遇上自认为比较不错的墨画石,才顺带捡回来。因此市场上的墨画石少之又少;下游的情况相对好些,在泸州和宜宾,都有少数相对有个性的玩家喜爱墨画石,并有意无意地收集,但并未在市场全面铺开,也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反倒是来产地进货的韩国石商,早期以很低的价格成吨成吨地收购。据泸州玩家周旭东介绍,在沪州产地之一高坝,就至少有两位石商曾为韩国石商大量提供墨画石。在成都温江市场,也有石商涉足墨画石,并叫出较高价格,但影响依然有限。川外市场则对其了解更少,对墨画石鲜少介入。
展后阶段
意识的转变
“儒石轩”展览在长江石赏玩圈内造成的轰动,如今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事实。墨画石一跃成为明星石种,首先扭转态度的是石农。现在在主产地之一乐山,不少石农从最初专门捡长江红、绿泥石,变成专注捡墨画石。如今乐山的石农说:“红石头、绿石头单看颜色,太枯燥了,墨画石像是用毛笔画出来的,浓墨淡墨,山水、人物、花鸟,完全是高水平,应该比较贵。”说法朴素,却抓住了墨画石的精髓。墨画石上表现的水墨意味,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容易得到国人的心理和文化认同。采访中,从石农、石商到藏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点。
一个不大的展览,似乎点醒了所有人。石农开始行动,藏家从无意识地收藏到有意识地收集,理论家则从中深入发掘了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泸州长江石玩家李茂林对墨画石关注已久,随着墨画石市场的兴旺,他对这一石种由原来单纯喜爱到重点关注,墨画从他收藏的各类长江石中脱颖而出,成为他心目中最有前景的石种。乐山石商罗强则把墨画石评价“潜力股”。而这只潜力股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正在大踏步地前进中。
概念的完善
墨画石在市场走俏,很快地,墨画石的概念也在迅速扩充。目前市场上,墨画石的概念并不单指黑白分明的水墨石,还包括绿泥墨画石、青花石、墨韵石、水墨釉石等等。这一方面缘于墨画石名声在外,市场的需求催化了石商的智慧;另一方面,更来自赏玩人群对墨画石理解和研究的深入。目前在产地石界,对墨画石的概念认知基本达成一致,即凡以黑色的线条、色块、点划为画面表现的主要手段,具备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色彩、技法、意趣和意象的,都称为墨画石。总之,墨画石的赏玩要素是中国水墨这一文化元素,只要符合这一要素,都可归入墨画石中来,这一概念的厘清便于墨画石理论研究的深入,同时对墨画石资源的利用和市场的支撑,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场的热度
据“儒石轩”黄刚先生反映,河滩上墨画石的量与他进行墨画石资源考察时相比,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石农家的墨画石也基本存不住,稍微看得上眼的都被买走了。店铺里墨画石的数量则明显增加。如今无论在哪个产地,墨画石都成了店里最引人注目的石种。不少石商在店里把墨画石单独陈列,买家们也常常直奔墨画而去。
石友们纷纷说墨画石的价格涨了,三年前一百块钱能够买下的墨画石,现在花一千元买下都不再稀奇了。乐山的石农徐川林在这一季的出水季里,就卖了两块两三万的墨画石。
石农是墨画石涨价的第一个推手。石头捡回来了,如果是山水、花鸟或者是人物,整体比较漂亮,报价就会高一点。如果成交,这次的价格就会成为下一个生意的参考和基础,还可以适当地涨一涨。石商们墨画石高价售出的小道消息,也刺激着新的高价诞生。藏家们对价格提高的体会是十分明显的:以前几十、几百能买到好墨画石,现在常常要花费数千甚至上万。目前在产地市场,几万元的精品成交已相当普遍,不再能成为人人传诵的新闻。而“儒石轩”的黄刚先生反映,仅半年间,就有三四位朋友表示想将他的石头“整体打包”,虽然都被婉拒,却可见墨画石的魅力与市场影响力。
与价格上涨相比,墨画石在整个市场的铺开速度更令人欣喜。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沪天化石商反映,有北京石商几乎每月都要到他家中成批购买墨画小品;上海、山东、河南、广东等地的石商也都开始行动。青海石商范洪玉从乐山进了不少墨画石,但都装箱进库,并未在市场公开出售。在他看来,墨画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喜爱墨画石的藏家、石商从各地赶来,往往会花几小时等候在石农家门口,只为能第一时间看到好石头。泡沫?——市场远未到位
名不见经传的墨画石在一年时间里大热,一跃成为众人心中最有实力和前途的长江石品种。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发展时间短却名气大,会不会有泡沫?
对此业界专家一致予以正面回应。长江石理论家王毅高先生果断地说:墨画石现在没有泡沫。墨画石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受到重视,首先是因为早期的长江石赏玩是从简单的色彩和形状入手,墨画石在当时并无优势;其次,墨画石文化味浓厚,对赏玩者本身的素养要求比较高,赏玩门槛高。这两点限制了墨画石的早期发展。
本刊副主编杨靖女士认为:从自身市场看,与其他长江石品种一样,墨画石市场起点较低,但有长时间的积淀,这一年的快速增长是补偿性的,应该远未到位;与国内其他市场和其他石种横向比较,墨画石精品的价格虽然上涨了很多,但与戈壁石小精品等仍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还会是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内各地关注目光的聚集,资本也会逐渐汇聚,墨画精品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因此所谓“泡沫”之说实在来得过早,没有依据。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墨画石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成为它今后市场发展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