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常见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目前针对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肉毒毒素注射可能是较好的一种办法,但是也存
【机 构】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常见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目前针对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肉毒毒素注射可能是较好的一种办法,但是也存在有效期的问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的经颅磁刺激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多种功能障碍有效,也被用来治疗痉挛.此文总结了近几年经颅磁刺激治疗各种相关疾病痉挛的相关文献,希望能给临床工作中带来一定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成骨细胞自噬激活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于2%氧浓度下培养hFOB1.19成骨细胞,以常规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低氧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3 h、6 h、12 h、24 h、48 h)的细胞为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 1、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蛋白(mTOR)]及成骨分化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在3 h、6 h、12 h、24
目的探索基于肺部CT影像病灶区域体积计量软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转归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COVID-19患者激素的应用提供精准数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4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诊治的10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中是否应用激素分为两组,激素组39例,非激素组63例。应用基于肺部CT影像病
外分泌腺导管癌是外分泌腺恶性肿瘤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唾液腺导管癌、胰腺导管腺癌、胆管癌等,这类疾病多具有一定的侵袭性,恶性程度较高,危害人体健康,早期筛查诊断是外分泌腺导管癌预后良好的关键。不同的外分泌腺导管癌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其分子生物学特征、病理特征与分子机制具有相似之处。手术切除治疗伴辅助放化疗是目前外分泌腺导管癌常用的治疗方法,同时其相关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位点也可以
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large-vessel occlusion, LVO)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T)术后24 h血压变异性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arly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EN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接受ET治疗的LVO患者。在ET术后最初24 h
目的探讨甜菜碱(Bet)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过程中对肝脏病理损伤及肝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DEN组(n=18)、DEN+1%Bet组(n=14),在0.01%DEN诱导大鼠肝癌过程中,DEN+1%Bet组应用1%Bet进行干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肝脏切片用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应用试剂盒测定肝匀浆丙二醛(MDA)
目的评估右侧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北妇女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右侧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简单先心病7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留置胸腔引流管分为无管组(35例)和有管组(3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镇痛镇静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管组患儿的术后镇痛镇静药用量、术后ICU滞留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明显低(少)
目的:研究平喘颗粒对气道高反应大鼠气道重塑过程中肺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健康6周龄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6只。空白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进行致敏和激发,其余两组在实验开始后1 d、14 d和21 d,给予0.2 mL抗原液皮下注射致敏,同日用含有高温杀死的6×109/mL百日咳杆菌菌苗1 mL腹腔注射,并于第28~34天将其放入自制玻璃箱中,给予1%OVA的生理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病情状况、血清miR-155、miR-21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长安医院肾病科收治的AKI患者13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采取持续性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APACHEⅡ)、血清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miR-155、miR-21水平和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继发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IC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以评估其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420例,根据PICS诊断标准并以28 d作为观察终点,将117例发生PICS的患者纳入PICS组,余303例患者纳入非PICS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确定脓毒症患者发生PIC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其纳入R3.6.3软件以构建预测脓毒症患者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1DM患者334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T1DM合并NAFLD组(146例)和T1DM未合并NAFLD组(188例),比较两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CKD比例等,采用多